•韩旭东•
即将过去的2012年,人们发现我国周边的军事形势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除了战乱地区之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军事形势的复杂程度都无法与我国周边军事形 势的复杂性相比。在梳理我国周边军事形势之时不难看到,东北亚地区是我国周边复杂军事形势中的核心地区,该地区的军事斗争正在向深层次发展。“斗”正成为 该地区军事博弈的主旋律。目前看,东北亚地区的“斗”将进入扣人心弦的“军事博弈季”,值得关注。
“斗”在“军事博弈季”更突出
所谓东北亚的“军事博弈季”,是指该地区进入以军事斗争为主线的一种状态,这种军事状态指该地区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矛盾现象,尤其在“延坪 岛事件”两周年到美国奥巴马再次宣誓总统就职这个时间段将表现更为突出。东北亚地区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军事博弈季”,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军事正上升为该地区博弈的显性因素。随着美国全球称霸战略军事重心的“东移”,东北亚军事安全格局面临着重构的大 势。任何一个位于该地区的国家都不想在这种新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该地区的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军事实力的同时,运用军事这一工具来寻找其在未来新军事格 局中的最佳位置,在新的军事动态平衡架构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由于该地区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各国均将军事安全列为目前关心的首要 安全,求助于军事手段来捍卫国家利益。这是导致东北亚地区军事博弈日益白热化的重要因素。
二是军事是吸引眼球的最佳给力点。人们都知道,军事与安全紧密相关,牵动着每个人敏感的神经,是人类社会最为吸引眼球 的焦点。正是因为军事活动有这种独特的作用,政治人物在转移国内斗争的焦点和大众的视线之时,也常常借助军事手段。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身陷“莱温斯基性丑 闻”不得脱身之际,他毅然命令美军对伊拉克采取“沙漠惊雷”军事打击行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几个核心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正需要军事因素 给力。这也是东北亚地区军事博弈烈度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该地区的诸多国家形成了军事上相互“斗”的状态,都不甘示弱。如基于多种原因,朝鲜与韩国,韩国与日本、日本与俄 罗斯、日本与中国、美国与俄罗斯以及美国与朝鲜等相互之间在军事上都有博弈,这种博弈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一种状态。同时,该地区也是大国博弈最为 集中之地,全球拥有军队百万以上的5个国家中有4个在该地区,全球军事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也大多集中于该地区。这就是该地区军事上缘何为世界上最为复杂之 地的主要原因,也是缘何“斗”得最为激烈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斗”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全球称霸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极力推行亚太地区“再平衡”战 略,构建亚太军事新格局这种举动惹的祸。东北亚地区的各军事大国和军事强国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成为总统之前,都想各显神通,以争取推动未来的东北亚军事 新格局向着对本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斗”的需求各不同
从东北亚地区每个国家的内部情况看,各个国家对军事的需求和利用的目的又有所不同。
朝鲜推行“先军”政策,军事是政治生活的生命线。对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为了维护执政地位,一方面大力调整军队高 层人员布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通过与其他有关国家的军事博弈来巩固执政地位。据有关报道,金正恩指导了两年前朝鲜军队对韩国延坪岛的炮击,并认为取 得了重大胜利。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两周年之际,面对韩国通过各种手法极力“歪曲”朝鲜军队在这一事件中的作为,朝鲜就不能不在军事上做出强烈回应了。
就韩国而言,韩国既有与朝鲜博弈,也要与日本博弈。面对“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屈辱以及国内民众和舆论指责政府的无能,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争 取连任总统之时就不能不以军事为突破口,扭转自己软弱无为的形象。同时,面对日本在岛屿争端问题上做出的咄咄逼人军事架势,韩国也就只能在军事上不甘示 弱,直面日本而接招儿了。另外,作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两个盟国之一,韩国也知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要强于其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在美国构建的未来东北亚军事 安全格局中受到美国的垂青和重用,以争取有利的地位,韩国在军事上必须要为美国推行亚太新战略中做出更多的担当。这也是韩国频频活动“军事肌肉”和加强 “军事肌肉”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军事发展是东北亚地区最为值得关注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军事走向进入了不确定状态。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气氛急速转向保守,各派政治势力纷纷转向打军事 牌。一方面,日本各派政治势力提出不同的突破军事发展限制的各种主张,执政当局为了争得人气儿不断推出“新政”,导致日本军力出现无约束的提升;另一方 面,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影响下,日本执政当局半推半就地准备强力对外用兵。东北亚地区的诸多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都纷纷担心日本军国主义的陈渣泛起。这将 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动荡最为严重的因素。
俄罗斯军事改革计划完成后,成立了新的战区。面对其欧洲部分被北约的遏制而无法作为,俄罗斯便将其亚洲部分作为军事发挥作用的重点地区。对此,俄罗斯加强 了其东部战区兵力。尤其是,俄罗斯加大了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兵力部署。同时,俄在其东西伯利亚地区加大了军事存在,军事演习的次数日渐 增多,演习的强度也在提高,以图在东北亚的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军事重心的“东移”,东北亚地区经营得好坏,直接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所以,美国加大了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动态军事存在,在该地区的军事演习几乎没有停止过。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军事博弈强度的上升。
可以预计,随着朝鲜金正恩执政地位的稳固,日本和韩国国内政治较量的尘埃落定,美俄两国军事新战略的出台,东北亚军事博弈将会进入新阶段。
“斗”的特点呈现各种花色
就参与东北亚军事博弈的6国,即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和中国而言,各国相互之间军事博弈过程中“斗”的艺术各具特色。
首先,东北亚地区的“斗”与其他地区的“打”和“闹”不同。中东、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地区展开的是实战,军事博弈充满 了真真切切的火药味儿。各方力量都力图通过实战达到战略目的。以南海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展开的军事博弈在一定程度讲,体现了一个“闹”字。这个“闹”表达 了该地区的某些国家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胡搅蛮缠,故意制造事端。东北亚地区军事博弈体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斗”。这个“斗”字既表 明该地区的军事博弈是一种较量,其强度受到限制和约束,每一次军事举行都企图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同时以大力提高军事实力为重要标志。这种“斗”的过程 中,各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讲究博弈的艺术,适可而止,尽可能不向爆发冲突的方向发展。每每发展到了爆发冲突的边缘,博弈得到了降温。同时,东北亚地区的军事 “斗”主要集中于朝鲜半岛。因为朝鲜半岛还存在着至今还没有结束的战争,这是一场延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签署和平条约的战争。人们都谨慎地作为,时刻担心因各 种意外因素而引发战争的重新燃起。
其次,美国主导着东北亚军事形势发展的走势,其控制着该地区斗的烈度,使其不影响美国构建新的东北亚军事格局。美国是 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主导着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走势。同样,美国也主导着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形势。进入新世纪后,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 各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必须使该地区军事重新构建一种格局,建立一种能够规范该地区军事发展的新秩序,使其不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因 此,美国推出了“再平衡”战略。这主要是因为: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亚太地区在军事力量格局上维持着一种战略平衡,有利其与苏联的博弈。当今,美国认为,随 着在欧洲地区推行北约东扩等措施,美国已在欧洲构建起对其有利的力量格局,然而在亚太地区却出现了“力量不平衡”,即与冷战时期相比,亚太地区正出现“力 量失衡”状态。这对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是不利的。美国必须使亚太地区的力量重新形成一种对其有利的平衡状态。为此,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始推行新的战略,这种 新战略也就是通常讲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推行的重点地区之一就是东北亚地区。美国在该地区采取的手法是:让盟国打头阵,与其他国家博弈,美国在后 给予指导;推动盟国发展军力,美国在核心军事技术上控制,使盟国不致脱离美国的战略轨道;力度适可而止,但使该地区处于经常动荡之中,削弱可能对手的实 力,以构建对美国及其盟国有利的战略格局。
第三,日本不断制造理由,奋力冲破“紧箍咒”。其手法之一就是利用美国全球称霸战略重心“东移”来不断试探着挑战“底 线”。人们看得很清楚,美国正将其全球称霸战略重心“东移”。但是,美国在这种“东移”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美国相对实力下降、战略遏制目标 的潜在化以及如何利用离心倾向日益严重的盟国等。日本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国家。美国需要日本支持其全球称霸战略重心的“东移”,并利用日本的军事来实现这种 战略重心的“东移”。同时。日本也正利用美国的这种需求,要求其在美日联盟的地位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变。这就使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日本便不断冲 破”和平宪法“的层层束缚。美国对日本的这种做法则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办法,使日本不断在军事上冲击着“和平宪法”设置的底线。这是日本敲击自卫队这种底 线的主要外部因素。日本的”和平宪法“是美国主导下制定的。既然美国对日本挑战宪法的行为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日本也就越来越大胆地冲击”和平宪法 “了。一旦日本将自卫队变为“国防军”,日本的“和平宪法”也就随之名存实亡了。手法之二是利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斗争,“顺水推舟”地改变自卫队的性质。 日本右翼势力的主张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军国主义。
1993年以来,日本政坛全盘向保守化方向发展,并且这种趋势日益严重。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不断泛滥,日本的政客们在博弈时都不约而同地向军国主义借力, 以实现各自的政治野心。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政客借力于军国主义还有些遮掩的话,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客们借力于军国主义基本表现为公开地或大张旗 鼓地进行。特别是近年来,在石原慎太郎的鼓噪之下,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政客之间的关系大有一种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两者形 成了互为利用,互为借势的关系。随着日本政治舞台的日益复杂化,日本政客加大了对军国主义的借力。最近,现任首相野田在军国主义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在检阅 日本海上自卫队时竟然使用了二战时军国主义分子的语言来鼓动自卫队的士兵,实为取悦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前首相安倍晋三自9月再次成为自民党总裁后表现 为更加“右倾”。为了争取再次成为首相,安倍晋三竟然于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社,向军国主义表明了其立场,赢得军国主义 势力支持之心昭然若揭。这次安倍晋三又向“和平宪法”发起多年来最狠的冲击,对“和平宪法”来说可谓是致命的。虽然这些日本政客们与军国主义势力之间相互 借力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之间的这种“互动”导致的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泛滥和这种势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后续影响是不可不重视的。将自卫队改为“国防 军”将是日本国内各派势力相互妥协可能导致出现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里,自卫队是否发展成为“国防军”将是日本政治博弈的一个重要焦点。东北 亚地区的国家能否容忍自卫队向“国防军”发展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后,其他国家在军事上的“斗”目的不同。朝鲜主要是通过“斗”来巩固国内的政治稳定,韩国在军事上的“斗”是力图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俄罗斯的在军事上的“斗”则是扩大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而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在军事上的“斗”是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随着东北亚地区军事形势的变化,该地区的“斗”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7期,摘自2012年第12期《环球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