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总书记强调“人心论”

时间:2016-03-16 08:29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编辑部

内容摘要总书记强调“人心论”,本来就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固然有来自历史的经验教训,人心向背,国之存亡在焉;谁收获了人心,谁就赢得了时代。此外,总书记的话语也与当下现实紧密相连,在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下,如果各级党政干部依然缺乏危机意识,无视人民呼声,罔顾民生疾苦,甚至还试图搞欺上瞒下、阻塞民意那一套,注定不得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11日作大会发言表示,今年1月29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在发言中,朱永新还称当下需要特别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人心也是最伟大的力量。对人心向背的探讨,在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

这已经是总书记一个月内第二次强调这个观点。在此前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及人心问题,将人心,也就是人民呼声,视为“最大的政治”,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纾解民众疾苦,体现了他一贯的民生情怀,是一种扎根大地、实实在在的施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百姓冷暖,高度关切矛盾与问题。在十八大以来历次调研考察中,心里总是惦记着基层民众,到农民身边去,到企业一线去,到学校里去,所到 之处,触碰的都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问题。也正是在这样年复一年的体察中,总书记形成并不断阐述自己的“民生观”、“人心论”。

人心一点也不虚幻,民生从来就不空泛。国家治理传递到基层民众那里,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权力运行具体到每一个市井细民,是不是依然能够保持谦恭?良好 的制度设计层层下行,又将如何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这是讲自上而下的治理。反之,民生疾苦如何上达?民众遭遇权力侵害时如何主张权利?制度怎样才能不在落 实中走样扭曲?这是讲自下而上的倾听。

之所以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根本就在于,负有治国理政责任的各级党政干部,既要保持自 上而下的贯彻力、执行力,能够不折不扣、不走样、不走过场地行使权力,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准确地传递下去;同时,也要以高度敏感和负责任的态度,倾听 底层民众的声音,及时发现困难,随时纾解问题,确保民意不会因为堰塞而郁积,甚至在郁积中产生破坏力。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执行 无碍,渠道畅通。政治之要,莫过于此。如果一方面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大打折扣,滥施梗阻,甚至出现“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之怪象;另一方面,却在地方、部门妄 自尊大,老子天下第一,不听民众说话诉苦,不让社会有不同意见,只是选择性地接受某种声音,显然是有大问题的。

为政一方,质疑的 声音难免,官员要能够认真倾听问题,积极回应关切,坚持问题导向,表现可圈可点。坦诚面对民众,才不会出现有些人担心的“把事闹大”、“影响政府形象”。 官员能够倾听,并直面问题,才能赢得民众的敬重,修复政府的形象,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了最好的注脚。

可 见,总书记强调“人心论”,本来就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固然有来自历史的经验教训,人心向背,国之存亡在焉;谁收获了人心,谁就赢得了时代。此 外,总书记的话语也与当下现实紧密相连,在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下,如果各级党政干部依然缺乏危机意识,无视人民呼声,罔顾民生疾苦,甚至还试图搞欺上 瞒下、阻塞民意那一套,注定不得人心。

“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意味深长,也可视为是对“人心论”的解读。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废江河万古流。惟愿各级党政干部,能够听懂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时代、历史的高度来认真看待人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