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心是人性的弱點之一,特別是在缺乏互信的環境下,因此對“倒納吉聯盟”發動“公民宣言”聯署運動,坊間有各種不同的看法。
不少人抱著猜疑的心態,因為國家面對的許多問題是源自於前首相敦馬哈迪,他過去侵害司法獨立、修改憲法賦予行政機關過大的權力,現在有何誠信發動公民運動?馬哈迪當權時,也曾援引內安法令扣留許多反對黨人士,包括林吉祥和林冠英,為何林吉祥還願意與敦馬同台?
林吉祥和林良實過去也是宿敵,安華曾被馬哈迪革職及逮捕,他們真的是為了拯救國家而放下恩怨?會不會是2009年馬華黨爭時“翁蔡合作”的翻版,都是不顧原則的投機分子?
這種猜疑是合理的,是政治人物自己的不良記錄造成信譽破產,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參與聯署者包括非政府組織,比如淨選盟2.0及國家人權協會,它們有政治立場,卻沒有直接的政治利益,它們比政治人物更愛這個國家。
也有不少人看衰“敦馬聯盟”,抱持看熱鬧的心理。這個組合確實存在一些矛盾,特別是馬哈迪並不是真正要改革,不是要推倒國陣,他要利用反對黨及非政府組織來達到倒吉目標,所以最終也可能分裂。
其實,即使是有百萬人聯署,國陣議員也不會在國會投不信任票,巫統最高理事會也不會倒戈,因此納吉現在好整以暇;巫統領袖害怕的是失去底下的支持力量,即巫統黨員和馬來人掉頭而去。
納吉指巫統黨員對敦馬等人的舉動感到憤怒與失望,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和行動黨合作,不管有多少黨員認同敦馬的行動,一位在位22年的前首相破天荒與反對黨同台,將激發更多馬來人思考過去他們忽略的問題,包括效忠領袖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底線?
如果巫統紀律局與最高理事會最終開除慕尤丁及慕克力,將毀滅他們對巫統的戀棧,把他們推向反對黨,這對希望聯盟來說反而是好事,因為將有更多巫統黨員退黨、進而分裂,讓誠信黨和公正黨從中得利。
當然,也有一些人關心國家的未來,他們認同希盟領袖的說詞:沒有忘記歷史,只是暫時擱置恩怨、不應該在政治裡過份訴諸個人情感,當務之急是拯救國家。
在政治的運作上,未來確實是比過去更加重要,對過去的事情糾纏不清,不夠務實;在理論上來說,也只有糾正過去的錯誤,明天才有可能更加美好。
總之,“倒納吉”議題引發巨大爭議,網絡也烽火連天,擁吉和倒吉陣營的對決,進一步加劇社會的撕裂。
巫統為了防止基層動搖,肯定會有更多激烈的動作,不幸的是,政治謾罵、倒誰挺誰已經轉移了焦點,即國家確實需要改革。
如果國家真的處於正確的軌道上,為何會爆發政治危機、經濟頑疾一一浮現、種族關係每況愈下、貪污行徑猖獗、教育水平停滯、國家信譽暴跌?所以,改革體制刻不容緩。
“公民宣言”強調的改革重點是:廢除所有侵犯人權的法令和新條約,以及恢復執法機構如警隊、大馬反貪會、國家銀行以及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的廉正。”,這些問題確實重要,但症結是行政權膨漲,如果不遏制集權趨勢,未來民主自由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一個擁有健全制度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為文明的先進國,但是依賴現有的這一批政治人物,大家都沒有信心。讓公民社會主導體制的建構工作,才是國家改革的大方向。(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張慶祿‧最後的王牌?
就政治世界的規律來說(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倒納吉聯盟”的出現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然而卻感覺新鮮,畢竟,原本互相敵對的多名政治大腕,能手牽手一起走,在大馬仍是頭一趟。
前首相馬哈迪、在野黨領袖與非政府組織是於日前共同發動《公民宣言》聯署運動,施壓首相納吉下台。當天的新聞發佈會“星光熠熠”,成功製造非凡聲勢,吸引眼球,不過,聲勢是一回事,能否達標把納吉拉下台卻是另一碼事。
不少評論皆認為,“倒納吉聯盟”把納吉逼退的機率頗低,就連外國媒體也指出,納吉會挺過去。
事實上,即便《公民宣言》聯署運動成功取得百萬簽名,亦無法撼動納吉的相位。巫統諸侯的立場與態度才是關鍵。而從去年杪巫統大會的團結聲音,到慕克力與慕尤丁遭對付後的寂靜,已證明納吉仍牢控巫統。
但是,從政治操作上而言,“倒納吉聯盟”的出現或《公民宣言》的推動並不旨在一舉扳倒納吉,而是一種營造聲勢、累積勢力,以及施加壓力的過程。
依目前形勢,“倒納吉聯盟”無法扳倒納吉,可是如果馬哈迪能持續維持或者增強這股勢力,一旦遇上適當時機或爆發有利事件(例如國陣或巫統於大選中受重挫),就可發揮重要作用。
當年,前首相阿都拉遭反對勢力逼下台,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反對勢力也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如今,馬哈迪是在重複同樣的政治操作,只是目標與戰友換了人。
以此看來,馬哈迪與納吉之間的鬥爭,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倒納吉聯盟”或《公民宣言》只是馬哈迪戰略中的一部份(當然,如果這確實是他的最後王牌,那麼他已幾乎注定會在轉角遇上失敗)。
馬哈迪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繼續維持“倒納吉聯盟”的動力。這並非一項簡單任務,畢竟牽涉在內的包括複雜的政治恩怨情仇,以及各種不同的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
政治人物固然可以從“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觀點出發,放下歧見站在一塊,問題是他們的支持者呢,會否對此疑惑、質疑,甚至反對?這些都是“倒納吉聯盟”面對的難題,一旦處理失當,恐怕未見納吉下台,自己就面臨分裂之虞。(星洲日報/風雨看潮生‧作者:張慶祿‧專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