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耀福‧斷奶的大學生,苦了奶爸政府!

《星洲日报》2016-01-14 10:35

如果你說,小嬰孩吃不飽哭鬧爸媽,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在馬來西亞這個物質豐富的國家,居然會有大學生哭訴自己的貸學金拿去交學費、買乾糧後,幾乎所剩無幾,只能過著喝水喝到飽的日子。

來自公立大學的20歲女大生諾日前向媒體披露本身因沒錢,必須經常挨餓過日子。馬來媒體後來又陸續報道了其他數間大學的學生也是面對沒錢吃飯的問題。讀大學,突然間不再變得很光榮,反而好像變成是一種不堪回首的挨餓恐怖經驗。

大學生無論在法律或心智上,理應是成人,必須對自己及所作所為負責。

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大學生可以跟你吵吃不飽,要你負責他的生活費,還要提供足夠的膳食。問題是,我們的大學生為何會叫嚷挨餓?我們到底還需要擠壓多少的奶水,來餵飽這些餵不飽的大學生?

與其指責大學生,不如環顧我們一直以來在四周的環境,培育一群怎樣的大學生。我國大學校園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醞釀了數場政治改革風潮,政府後來的策略是積極動用各種資源“照顧”大專生,從衣食住行到零用錢,讓大學生可以“專注”課業,不要不務正業搞民主運動,搞獨立批判思維。

我們看下大學生所享受的政府“恩惠”,計有1%利息的政府貸學金(成績好的還可以不用償還)、買書券、折扣卡、政府大學還有各種基金供申請、部份學生還得到政府大學所提供的筆記型電腦、援助金、救濟食品和零用錢等。

豐衣足食的大學生,換取的,就是修訂後的大專法令。這一紙法令建構防堵外來政治勢力入侵,尤其是公立大學的一套官僚體系,管理層多次加強大學人事、學術經費及學生事務的權力行使。高教部追究各種有違“校方意願”

的學術研究例子比比皆是,培育了更多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肯定沒錯”的學術研究人員及學生。

這種高教部僵硬的學術體制,已經使到大學學術成為教育部下屬機構,學術專業及水平的鑒定淪為應付各種繁文縟節的行政文書。高教部設定的學術架構,沒有保障及尊重大學生共同參與大學的任務、研究組織及課程改革等,更多時候,一張指令傳達下來,所有人跟著做就對了。在如此的孕育環境下,大學生生涯不吃喝玩樂,還可以做甚麼?

以物質交換大學生思維的方法,在國庫飽滿的時候當然有效。對於大學生來說,大部份的開銷已經獲得解決。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從當年的恩威浩蕩,經歷了一代傳一代後,大學生的衣食住行已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責任。隨著國庫出現疲弱及嚴峻的經濟環境挑戰,政府的奶水開始支撐不足,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就大幅度削減高教部的支出開銷,理所當然的奶水,變成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政府迫切需要大學生在思維上的改革,但體制的改革與決心卻步伐蹣跚,更何況大學思維上的改變,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來看到效果。我們或許看到的是,會有更多的斷奶大學生吵嚷“奶爸”政府,而這種聲音,會繼續反映在下屆政府的身上!

(星洲日報/夜雨對床‧作者:龍耀福‧私立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