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可造之才/南洋社论

读大学的可造之才/南洋社论
《南洋网》2024年07月01日

高等教育部披露今年国内各大专院校录取的人数,并强调当局是根据绩效原则,即按照成绩高低排列依序挑选,择优录取符合资格的学生入学。

虽然当局没有公布新生的种族分布资料,但我们确切希望获得录取的,都是读大学的可造之才。

因为早前经济部长拉菲兹接受专访时揭露,只有约30%土著学生升大学,导致多数土著学生未能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拉低了土著的薪资水平。

此观点可以解读为,要让土著有机会享有更高薪酬,就要让更多土著读大学。

当然这是一种观念盲点。事实上,土著的大学升学率还是挺高的,根据国会的书面问答显示,2022年进入本地大学的土著学生高达81.9%,非土著仅有18.1%。

显然在大学学额之争中,最怕有固打额的限制,因为它让某些学生吃到优秀教育资源,别的学生就只能靠游得最快,才有可能在鲨鱼口中夺食。

现今的问题还在于政治决策者仍搞不清楚大学教育的本质,也没有明确的系统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绩效筛选有能力者

要发挥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首先要承认及强调大学教育的竞争性,虽然大学教育普及是一种趋势,然而大学依然是象牙塔,它必然需要保持精英的品质和最好的大脑。

谁应该被录取进大学,不该是随随便便凑合的增量,大学一定要录取有能力、有天赋、有料的可造之才,才有资格去读。

怎样才算有料,当然就是靠绩效去筛选,去甄别,只有那些能学懂掌握知识规律,能理解抽象理论,能对尖锐复杂问题作出清晰梳理和解答的,才能吃到优质教育带来的甜果。

要是把不是上大学的料硬塞进大学,就只会像用劣质金属铸造精密机械般浪费,要是人人都能上大学,毕业后大概率也只能做一个平常人,成绩普通的学生,甚至毕业后可能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变革中不断奋发向上

或许学历的优势正随着教育普及而不断缩小,但是你想比别人更值钱,就一定要更能符合社会的期望。

其实,对教育红利的期望,不应只是从增量中获取,也不需在存量中厮杀夺取,更不可能通过画直线来界定人才的版图和疆域,它必须在变革中不断奋发向上。

我们不能随随便便让资历一般的人读大学就算了,而是要挑选真正能读书的料,只有能学得好,掌握专精知识,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读大学的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