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的“大国梦”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王波 丁隆    时间:2015-12-20

1.jpg

沙特人以拥有伊斯兰教两大圣地而自豪。图为今年9月,朝觐者结束礼拜后离开麦加清真寺。 新华/法新

编者按

中 东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谁也无法不重视沙特作为海湾国家“领头羊”的重要角色。更何况,从伊拉克到埃及、也门、叙利亚,哪里也离不开沙特的身影。尽 管外部形象近期由于打击“伊斯兰国”不力的各种指摘而受损,但沙特内部政权仍然稳定,在可期的未来,中东“大国梦”仍然是沙特的目标之一。

白袍与黑袍的王国——本报记者眼中的沙特

本报记者 王波 发自利雅得

白袍、黑袍、王子、石油、沙漠、伊斯兰教。

几个词连在一起,沙特阿拉伯的印象立即映入人们脑海。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沙特显得很独特:它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国王仍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国家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富有、人民对国王无比爱戴的国家之一;它是世界上宗教气氛最浓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禁止女性驾车、没有电影院、国王逝世也不降国旗的国家。

这些独特,让沙特常常登上国际新闻的头条。

男女隔离制度被严格执行

在一个一眼望去坐满了身着白色长袍的男人的会场里,麦克风中突然冒出了女性温柔高亢的声音。

声音从会场内被高大屏风遮挡的一个角落里传出。里面就座的是一群从头到脚被黑色长袍裹罩起来、只露出一双双深邃美丽大眼睛的女同胞们。

他们正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个礼堂召开有关教育的全国工作会议。

在沙特,白色长袍是男人的正装。政府规定,凡是到政府部门上班或参加重大活动都必须戴头巾、穿长袍。而对女性的着装要求则是出家门就要将黑袍从头到脚罩起来,而且黑袍不能有花边、彩线等装饰。

有沙特朋友介绍,这是怕装饰太过美丽诱发男人邪念。

沙特奉行当今世界最严格的伊斯兰教教规。为维护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沙特宗教当局规定,男女必须有别,不能接触。除了在会场,这一规定也在银行、学校、餐馆、医院等多个公共场合被严格执行。

为此,每家银行都建有女子部。餐馆分家庭区和男子区。同一个品牌的服装店建成男女两个,而且相隔甚远,生怕有授受不亲之嫌。

学校也被分为男校、女校。有意思的是,即使男校、女校隶属于同一所学校,各自的男校长和女校长平时讨论工作也是通过电话,从未谋过面。

婚礼更是男女分开办。所有男宾与新郎一起静静地寒暄、致贺、席地而坐吃手抓羊肉饭,然后迅速离开。而聚集在另一个地点的女宾与新娘却是另外一番热闹场景。

有这样的严格规定,就有相应的部门执行监督职责。这样的部门在沙特被称为“惩恶扬善委员会”,俗称宗教警察。这一机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因其管理人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因此地位很高。其总头由国王亲自任命。

在一些公共场合,只要看到两位身穿白袍、戴头巾但未戴黑箍的男子并排行走,后面还紧跟一名持枪、穿制服的警察,就知道是宗教警察驾到。瞬时间,气氛立即紧张起来。

凡衣着不整、形迹可疑、关系不明的男女都是被询问对象。发现确有问题的,就会被当场带走。

君主制政权仍保持稳定

沙特另一根深蒂固的便是君主制政权。沙特王室凭借着在浩瀚沙漠中发现的巨大石油资源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游牧国家建成现代富饶的王国,并在历次阿拉伯政治动荡中保持稳定。

关于沙特王室,外界流传最广的便是王子公主们的财富和颜值。但其实,在沙特并不是能随随便便见到王子和公主。

今年斋月,沙特西部古老的沿海城市吉达举办斋月文化夜市。

夜幕降临,可以开斋的号角从清真寺的扩音器发出后,记者在组委会向导陪同下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流连于市场的各个摊位之间。

在一个纪念品商店门口,看见有两个穿着白袍、年龄大概在5、6岁的男孩在嬉戏。

向导捅捅记者,低声说:“这是俩王子。”

“你怎么知道?”

“你没看见吗?他俩旁边一直跟着两个高大的保镖,枪就在他们的胳肢窝底下。”

循着向导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也穿着白袍、枪被绑在腋下的身材高大魁梧的两名保镖,他们一直跟俩小男孩儿形影不离。

这是本报记者在沙特5年多时间里第二次于市井中遇到王子。

第一次,是在利雅得的一个文化节上。那个小王子在保镖跟随下来到中国馆参观。

“是王子吗?”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他。

他认真地回答:“是,我是苏尔坦王储的孙子。”

沙特的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一生共娶了30多位妻子,育有36个儿子和30个女儿。王位就在他的儿子们中间继承。现在,已轮到第七任国王萨勒曼执政。沙特王室现在拥有至少5000多名王子和几乎同等数量的公主,堪称世界规模最大的王室。

一般而言,只有有数的、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王子会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王室善于慷慨解囊

沙特之所以稳定,主要是王室对人民爱护有加,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2011年,阿拉伯剧变席卷中东。受波及,沙特国内一些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并号召人们上街游行。

是年3月11日,一些年轻人在利雅得的一个清真寺门前游行。当时,有10多个人因呼喊口号和拍照被抓。本报记者也因拍照被一起抓到了警察局。

在警察局内的一个小屋里,在沙特最大电信公司(STC)任职的阿卜杜拉哈曼与记者攀谈起来,还不知不觉做起了自我检讨:“国王对老百姓这么好,我真不应该来看热闹和拍照,这等于为这些闹事的人捧场。”

由 于有强大的石油美元做支撑,沙特百姓享受极高的福利待遇:教育免费,如果上大学每月还有工资;医疗免费,如果国内医院治不了,政府出钱送到国外治病,就连 一起跟随的保姆费用政府也包了;政府负责为每个人安排就业,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3000里亚尔(约合4800元人民币);居民购房政府提供无息贷 款,如果家中确有困难无力偿还贷款,最后政府买单。沙特的住房指的可都是4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

除了这些普惠制的福利外,如果有沙特百姓遇到特殊困难,国王和王子们马上站出来慷慨解囊。

2013年,一个居住在沙特南部边远山区、体重重达610公斤的沙特小伙因肥胖无法出家门的消息被报道后,时任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立即指示皇家空军派遣一架飞机将小伙接到利雅得治疗,一切费用由国王出。

2014年,沙特一贫穷男子在社交网站上发了条信息,说自己生病孤独地躺在医院,没钱、没爱、没人看望。这条消息很快吸引了中东首富、沙特王子瓦里德的注意。他很快来到医院将13万美元交给男子治病。

其实,这名男子还不是沙特人,而是在沙特打工的也门人。

这里没有电影院

今年1月,深受沙特和阿拉伯国家人民爱戴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逝世。英国、埃及、阿联酋、巴林等世界多个国家降国旗以示哀悼,而沙特本国的国旗却不降,原因是沙特国旗上写有《古兰经》经文。

在沙特,宗教被视作天大的事情,国家的宪法就是《古兰经》,评判一切事务的依据也是以这本神圣的经书为标准。因此,沙特的法官都是伊斯兰学者。

沙特人以作为伊斯兰教发源地和拥有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和麦地那清真寺为自豪。沙特国王的正式称呼是“两圣寺的仆人”。

每 年,有上千万的各国穆斯林到沙特进行朝觐活动。到沙特朝觐,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受接待能力限制,沙特每年给各国分配名额,一般是按各国穆斯林人口总数的 千分之一。每到朝觐季节,沙特的朝觐签证一证难求,很多国家的穆斯林为了实现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的愿望而想尽各种办法获得沙特签证。

沙 特奉行的教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中最为严格的瓦哈比教派。因此,沙特宗教气氛极其浓厚,要求也很多。例如:每天5次礼拜时,所有商业机构(银行、超市、商店 和餐馆等)要关门。所以,你出门办事或上街买东西一定先要看一下礼拜时间,不然去了以后正好赶上礼拜,你要在门外等上一个小时。

沙特禁酒。超市里卖的品种繁多的香槟啤酒等都是无醇的。沙特还没有电影院。很多沙特人和在这里居住的外国人一般到邻国巴林或阿联酋看电影。

对“中国制造”爱恨交加

整体来看,沙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在沙特,中国人主要是各大中资公司的员工。由于这些国企员工的素质较高,给沙特百姓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一提起中国,沙特人都会说,中国人勤劳、聪明和善良,并对中国欣欣向荣的经济表示钦佩。

去过中国的沙特人,更是对中国赞不绝口了。他们没想到中国这么发达和现代。沙特人一般去中国的广东、上海和福建等贸易发达地区,做生意兼做旅游。

与中国比,沙特虽然有钱,但城市建设要逊色不少。再加上沙特人和上千万在沙特打工的底层外国人乱丢垃圾,沙特城市市容与人们印象中的“土豪”之国有巨大反差。

虽然沙特人对华整体印象不错,但有时会对中国商品不大满意。

沙 特媒体有时会曝光一些“中国制造”实属假冒伪劣产品。沙特人提及“中国制造”时也爱说,进口到沙特的中国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不经用,用不了几天容易坏。 不过,沙特人对“中国制造”其实也很矛盾,一边嘴里“不信任”,一边还紧着从中国进货,毕竟大部分中国商品还是质优价廉的,在沙特很有市场。很多沙特商人 就是靠与中国做生意而发财致富的。

在中东事务中无处不在的沙特

本报特约撰稿 丁隆 发自北京

2.jpg

沙特发起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图为2015年9月,在沙特麦加,沙特安全部队在朝觐前举行的阅兵中使用无人机录像。 新华/美联

根 据沙特通讯社(SPA)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沙特阿拉伯12月15日宣布将组建一个有34个国家参加的伊斯兰军事联盟以打击恐怖主义。加入该军事联盟的包 括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还包括一些非洲国家。而“宿敌”伊朗并不在名单中。

“在此提到的国家决定组建由沙特为首的反恐军事联盟,联合行动中心设在利雅得,以协调和支持军事行动。”该声明称,它们有责任保护伊斯兰国家不受任何恐怖组织的侵害。

沙 特牵头该军事联盟,彰显出沙特在中东事务上的地区大国地位。其实2015年,沙特外交与以往相比都表现得更加激进,但效果却难言乐观。今年3月,沙特率队 空袭也门,向伊朗亮剑,但不料伊朗核协议达成,头号敌手伊朗被放虎归山,不啻为是对沙特的沉重打击;其后,俄罗斯武力介入叙利亚,打乱了沙特的阵脚,其在 叙利亚苦心经营换来的局面正在改变;再加上日前沙特驻也门最高指挥官阵亡,中东局势走向日益复杂难料。四面出击之后的沙特外交,似乎也在陷入一个困局。

战略焦虑

沙特的外交政策,反映的是其深刻的战略焦虑。

沙 特是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国家,虽为富裕的石油王国,但军力薄弱,身处动荡不已的中东和海湾,面对伊朗等地区强国的威胁,沙特不得不寻求美国的安全庇护。然 而,页岩油革命和新能源崛起,不仅使沙特赖以生存的石油大幅贬值,还导致其战略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减少进口沙特石油,使沙美关系的根基遭到动摇。在沙特看 来,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便反映了沙美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沙特战略地位下降,导致其重大安全利益被美国“出卖”。

沙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向来险 恶,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和如今的伊朗,均对其构成巨大安全威胁。伊拉克战争打破了中东的力量平衡,伊朗在海湾强势崛起,伊朗与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真 主党结盟,迫使沙特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与伊朗明争暗斗。伊朗核协议的达成,西方制裁松绑,伊朗全面崛起指日可待,不仅对沙特构成更大的安全威 胁,还将成为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竞争者。

2011年以来,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剧变冲击波,使沙特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危机。对于这次“革命” 浪潮,沙特的政策可概括为“怕革命”、防范“革命”浪潮波及自身。如沙特主导海合会深度介入也门危机,迫使萨利赫下台,开启政治过渡进程;沙特对地区变局 采取了双重标准,对于其盟友,沙特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什叶派抗议;对于利比亚、叙利亚等敌对政权,沙特则选择“站在人民一边”,支持反对派推翻政 权。沙特还通过“援助外交”企图影响埃及等国的政局走向。

然而,沙特的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组合拳”,并未收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被沙特视 为重中之重的也门和叙利亚局势,没有沿着其设想的路径发展。沙特强推的也门政治过渡以胡塞派夺权和萨利赫势力反扑告终,沙特不得不赤膊上阵,直接出兵干 涉,不料损兵折将,被拖入战争泥潭。沙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并未得势,巴沙尔政权依然故我,俄罗斯更是瞄准时机、强力介入。

新挑战

而更为严重的是,攻城略地、兴风作浪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崛起,让沙特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沙特自身成为“伊斯兰国”攻击的目标。沙特境内有该组织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今年也遇到过几次“伊斯兰国”的年青沙特籍成员对沙特反恐部队实施自杀式炸弹袭击;

另 一方面,“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萨拉菲主义与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同宗同源,“伊斯兰国”还在其控制区内的学校使用沙特教科书作为教材,让沙特百口莫辩。 自建国以来,沙特在国内致力于使瓦哈比主义温和化、官僚化,同时也在全世界推广瓦哈比主义。虽然沙特宗教领袖曾公开谴责“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与沙特伊斯 兰教徒遵循的瓦哈比主义有所不同,但因“伊斯兰国”四处作乱,令沙特被陪绑而受到诟病,沙特一直倾力打造的“伊斯兰盟主”的形象遭到破坏。

雄心与实力

沙特当前外交困局的根本原因是战略雄心与实力地位的不匹配。

萨 勒曼国王继任后,沙特外交“当头”、“称霸”的思想初露端倪。为打击胡塞派,沙特组建了包括海湾国家、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在内的军事联盟,还积极推动组建 海湾和阿拉伯联合部队,显示沙特欲当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盟主”。此举意在通过结盟弥补自身军事实力不足的短板,迎接美国离开中东和伊朗核问题政治 解决后的新中东。然而,沙特组建的反伊朗军事联盟系“利益之交”,联盟中军事强国皆因经济诉求而加入,对打仗并不热心。此外,以教派视角看待中东冲突,迫 使有关国家选边站队,事实上不可能奏效,因为教派冲突只是利益冲突的外衣,教派因素不可能是结盟的关键因素。沙特仓促上阵,对这场战争的困难估计不足,未 能达成以战促和的目标,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事实证明,若无大国撑腰,沙特难以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眼下沙特牵头组建伊斯兰军事联盟,其背 后也是美国“强烈呼吁”的结果。就在伊斯兰军事联盟成立当天,美国国务卿克里15日飞到莫斯科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法新社认为,华盛顿正仰仗克里姆林宫 把巴沙尔·阿萨德拖到与叙利亚反对派对话的谈判桌前。由此可见,中东还主要是美俄博弈的棋盘。(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军事能力掣肘沙特“大国梦”

本报特约撰稿 王霆懿 发自北京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人口最多(2700多万)、国土面积最大(近215万平方公里)、军事实力最强(军费支出排名世界第四位)的国家。

在海湾地区内部,沙特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的主导国家,承担着保卫海合会成员集体安全的责任。在海湾地区之外,沙特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自2015年3月以来持续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现在又主导成立了伊斯兰军事联盟以打击恐怖主义。

然而本月14日,胡塞武装击中沙特驻也门的军事基地,造成包括沙特在也门最高指挥官阿勒苏哈尼准将在内的上百人死伤。为什么军费开支高昂、拥有精良装备的沙特,在对抗伊朗、推翻巴沙尔政权、打击胡塞武装等方面均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海纳各国先进武器

沙 特王国的武装力量,总称为“沙特皇家武装力量”,主要由沙特阿拉伯陆军(7.5万人)、沙特皇家空军(2万人)、沙特皇家海军(1.35万人)、沙特皇家 防空部队(1.6万人)、战略导弹部队、沙特国民卫队(约10万人,其中2.5万人为部族民兵)、边防部队、海上警卫队、特种部队、沙特皇家警卫团等组 成。军队总人数超过20万人。其中,沙特国民卫队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由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创建,现由阿卜杜拉的儿子穆太卜·本·阿卜杜拉领导。该军事 力量装备精良,不同于沙特的其他军事部门,不隶属沙特国防部,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并与沙特的一些部族关系密切。

由于拥有世界最庞 大的石油财富为后盾,沙特多次斥重金采购军事装备,长年居中东地区首位。2010年沙特与奥巴马政府签订了总价值约600亿美元、为期20年的军事协议, 采购包括84架F-15战斗机、近200架直升机,以及升级70架旧型号的F-15S战斗机。2011年,经历邻国巴林动荡后,沙特宣布追加300亿美元 来升级海军舰队,以应对伊朗可能的威胁。此外,沙特还曾多次采购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军事装备,如“阵风”战斗机、“台风”战斗机和大量的陆军 装备。

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沙特的武器装备都称得上精良。由于面临日益严峻的地区安全局势,沙特采取与以往不同的较为激进的外交政策,相信在未来几年,沙特的军备采购和国防开支应该还会继续增加。

军工体系不完备,军事部门互相掣肘

从 沙特自身来看,一方面,沙特缺乏军事工业体系、军事装备无法有效整合。沙特的军事工业体系非常不完备。尽管沙特拥有世界最完善的化工体系,化工业产值占世 界15%左右,但是并没有完善本国的军事工业体系。沙特的军事装备长期受制于别国,由于受到美国、欧洲国家有差别的盟国的待遇,沙特无法获得核心的军事指 挥系统,如先进的预警机、雷达系统等,精良的武器装备无法有效整合。沙特的武器库就像武器博览会,各个国家的武器系统难以有效配合,在实战中大打折扣。面 临中东独特的气候、地理特征,武器的性能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沙特军队缺乏实战经验,军事部门互相掣肘。长期以来,沙特军队 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更多的是依靠大国的保护,沙特军队长期担任辅助角色,军队的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不足。同时沙特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精锐的沙特国民卫队 独立于沙特国防部,具有强烈的部族属性,战时军队的统属问题一直困扰军事指挥部门。

这些军事难题都是沙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严重制约着沙特的军事实力。从长期来看,这些问题也会影响沙特达成战略目标、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8008.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