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鐵飯碗提昇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局明年1月1日起,將採取新機制評估160萬名公僕的工作表現,各級別的公務員若在關鍵績效指標(KPI)中無法獲得至少60分,而在1年觀察期後工作表現又沒有改進,就必須離職。

大馬公僕向來有鐵飯碗之別稱,一朝進入公家機構任職,形同手握一張終身聘書,不但生活無憂,還年年享有花紅和各種福利,然而,這些優渥條件卻造成一些公僕在欠缺競爭與鞭策力下不思進取或工作態度懶散。即使犯錯或面對投訴,也很少受到懲罰或開除,往往是被調職,從一個部門調派到另一個部門或機構,而這些犯錯後未汲取教訓的公僕,過後仍是故態復萌,或是重蹈覆轍,繼續成為公共服務機構的負擔。

明年即將實施的“離職政策”,並非直接將公僕裁退,而是給予工作表現不達標的公僕有一年改進的觀察期,最後若還是不能符合工作要求,便會被要求從崗位退休。新政策相信能鞭策公僕提昇工作表現,這也是政府機構塑造問責文化所必須採取的賞罰行動。

事實上,所謂的公僕“離職政策”並非新的措施,首相納吉早在2011年便已提出同樣的建議,因為面對公僕反彈而不了了之。今年5月政府在第11大馬計劃中,重新提出落實離職政策,重組政府機構及“裁退”表現欠佳的公僕。公共服務局預計明年1月實行的這項新措施,相信是屬於第11大馬計劃中公共服務轉型計劃的一部份。

160萬公僕里,儘管工作表現不良者僅佔少數,但一粒老鼠屎弄壞一鍋湯,政府良好的惠民計劃,便因為這些公僕的辦事態度和執行力問題而令出不行,或是懶散、怠慢影響大事,或是小拿破侖把雞毛當令箭,或是得過且過屍位素餐,或是失職、浪費公帑,任何一種弊端,都會影響政府形象,亦破壞國家經濟。

總稽查司報告年復一年的揭發各個政府部門的種種弊端,說明公僕失職現象仍很嚴重,濫用和浪費納稅人稅款的事件年年發生,便是因為涉及者未受到應有的嚴懲。政府明年執行離職政策後,務必將失職、沒有效率和浪費公帑等公僕一律革職查辦或控上法庭,才能對其他公僕起阻嚇和警戒作用。

政府形象很大程度取決於公務員的素質、態度和表現,離職政策可打造更高效率的公共服務,亦有助於消除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負面印象,公僕應以正面態度看待離職政策,以更專業和更負責的態度為民眾服務。(星洲日報/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