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阿德南”红遍全国 东马多元社会多元价值的体现

来源:真相网   作者:锺永有      发布于 2015-11-18 16:08

41

一年前,没多少人会有兴趣去认识或关注谁是“阿德南”,一年之后的2015年3月1日起,“阿德南”或“阿德南沙登”这个响当当的人名,早已从东马的砂拉越红遍整个马来西亚。

东马的砂拉越华人社会、沙巴华人社会,乃至于隔着南中国海相距千里之遥的西马半岛华人社会,都众口一致地赞扬“阿德南”,并以能有机会与他“见一面一席谈”为荣,为什么“阿德南”能如此这般掳获广大华人社会的欢欣鼓舞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名望如日中天的“全民首长”(砂拉越州首席部长)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德南不仅仅公开宣布认同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的教育贡献,并宣布了他 已致函给马来西亚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丹斯里慕尤丁,请求联邦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还自我表明若他(阿德南)有权力,砂拉越州政府将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上任一年宣布拨款独中700万

不仅如此,阿德南在2014年3月1日上任砂拉越州首席部长职后,代表砂拉越州政府宣布2014年拨款300万令吉给砂拉越州的14所独中,到了2015年开年之后又再一次宣布砂拉越州政府拨款400万令吉给独中。

阿德南以砂拉越州首席部长身份大力协助董教总向联邦政府争取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已经引起“华教堡垒”的“董教总”中的董总主席叶新田的高度肯定,而叶新田也向新闻媒体透露已从西马写信给东马的阿德南,要求拜会后者并欲与后者互相交流关于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事宜。

砂拉越是“一马精神”典范

阿德南让由其领导的砂拉越成为彰显“一马精神”的典范:砂拉越人民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文化背景和睦相处,精诚团结,大家携手为砂拉越迈向更美好前途共同奋斗,贡献力量。

在这“犀鸟之乡”,种族、宗教、文化都不会成为政治操作或炒作的议题,包括阿德南在内的各级历任政府领袖,严禁政府官员以及同在一个阵营团队里的政治人物利用种族、宗教、文化作为政治筹码。

当然,由阿德南所领导的砂拉越州国阵的政治对手,即无论是在野党联盟-砂拉越州民联,还是其它在野的独立政党、无党派政治人物,彼此都懂得何为政治道德和义务,不会去故意操弄种族、宗教、文化议题撕裂社会。

也就是说,砂州朝野政党和朝野政治人物都懂得自我定位并坚守从政的底线,不仅不会把种族、宗教、文化当作政治武器,反而会鼓励各种族、各宗教、各文化互相理解、交融、包容,求同存异,促进砂拉越成为一个多元开放和百花齐放的多元价值社会。

因此,大家在砂拉越成长、生活、工作、旅游、学习,都可发觉一个十分可贵的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资产,即砂拉越完全没有种族、宗教、文化误解或紧绷问题,这里压根儿就没所谓种族、宗教、文化“英雄”。

实际上,东马另一州沙巴,也和同在婆罗洲岛的砂拉越州一样,都是“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典范。两州自1963年9月16日和西马半岛(新加坡原本是参与方之 一,后来退出马来西亚自立为一个总统内阁制共和国)共同参组马来西亚联合邦国52年以来,就一直表现出十分可贵的“一马精神”。

阿德南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因此,也是砂拉越州国阵主席兼砂土保党主席的阿德南其实是对砂拉越原本就存在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的一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把“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加以发扬光大,并把这种精神焕发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砂拉越特质”。

同样地,拥有“风下之乡”雅称的沙巴州也一样,“沙巴特质”同样得到马来西亚人民的认可。

就因为如此,“东马特质”尤为珍贵,并成为马来西亚精神内涵,向东马看齐和学习的呼声也从西马半岛民间响起,而西马朝野政治领袖也异口同声给予东马那种宽宏大量问政方式一个肯定。

纵观东马的砂拉越州和沙巴州能够如此突出地表现“一马精神”,其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在于东马拥有良好的人文价值观土壤,究其原因有下列两项:

一、 东马各个民族之间的异族通婚情况很普遍

东马的砂拉越州和沙巴州是整个马来西亚异族通婚率最高的州。比起西马半岛,多元民族家庭在东马早已经是一种“常态”,而这种情况打从砂、沙两州还是英国殖民地时代已然常见,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在持续着。

因此,土著混血儿群体在东马是很普遍的,这情况同时也可反映在东马许多华文小学就学的土著学生群体当中。

东马许多华文小学,土著学生人数达30%或超过30%比比皆是,部分郊区和半郊区华小,甚至于必须依赖土著学生才能开办下去,原因是华人人口从郊区外移到城镇,郊区缺乏年轻华裔家庭。

东马的非土著混血儿群体也同样常见,非土著混血儿群体通常是男性华裔娶土著女性为妻所生的子女。这类华人后裔虽是“华人”,其实是华裔混血儿。

东马的异族通婚常态可分为两个层面:

(1)异族通婚常见于可掌握政府公共决策、公共资源分配、行使政治实权的执政上层社会里。

华人或华裔女性与东马土著上层社会成亲并生儿育女的情况很常见,华人/华裔与土著家族结成婚姻亲家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纵观在野政党领袖/家族、在野政治领袖/家族的异族通婚情况,也和执政的上层社会同样普遍。

(2)异族通婚常见于民间社会。无论是华人/华裔与东马土著群体结亲的早已经是一种常态。

二、 东马的砂拉越州、沙巴州都是多元民族之邦,砂、沙两州各别拥有约30个族群,每一个族群人数都没超过人口的40%

因此,当东马的异族通婚比率高(当然更是高于西马半岛的异族通婚率),而每个族群人口又没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若有哪个族群的高官显要或者政治人物操弄种族或宗教议题的话,那岂非等于伤害本身的异族伴侣、亲友吗?

在东马搞族群宗教议题“自我伤害”

所以说,在东马刻意搞族群、宗教议题的政客,其实是在“自我伤害”,伤害自己的伴侣、孩子、孙子、亲家、朋友。

种族主义份子或宗教主义者不仅难获得自己族群的认同,更会面对其它友族同胞的群起杯葛,这样一来,不仅个人政治地位难保,随时会自我终结政治前途。

从上述两个攸关因素:即异族通婚普遍、每个族群比率相对平均的情况来理解,就不难理解为何东马可以充分体现“一马精神”,而各层级政治领袖愿意主动认同并落实非种族、非宗教的理念和政策,政治行动表现东马异于西马半岛。

也很容易就明了为何砂拉越州首长阿德南认同华教/独中教育的从政理念,因为阿德南是本着教育专业作为革新出发点,而非把教育看成是族群的政治斗争工具,这是难能可贵之处。

砂拉越州在族群和谐及融合,并体现社会多元价值,当然不是阿德南的个人功劳而已,而是包括阿德南在内的砂拉越各族领袖,例如现任砂拉越州元首,也是前任砂 拉越州首长的敦泰益玛目、前任砂拉越州元首敦沙拉胡丁、已故前任砂拉越州元首兼前任砂拉越州首长敦拉曼耶谷,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各族先辈领袖,和各族人民携 手一起来代代相传发挥良好价值观,大家心手相连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之成果,才有今天的砂拉越、沙巴的好口碑。

东马政治人物以异族通婚率高为荣

砂拉越州异族通婚很普遍,而且很多政治人物也以砂拉越是全马来西亚异族通婚率最高的州属为荣耀。

因此,砂拉越州异族之间相处和密切交融的家庭比比皆是,丈夫和太太因异族通婚关系,也让两个异族家庭有机会发展更加密切的异族亲家关系。

当然,在异族通婚家庭长大的孩子,也等于是在一个民族大熔炉环境中成长,孩子打从出生开始,就有机会学习多元民族生活价值,这包括语言、文化、宗教、食物、相处和沟通技巧等。

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多元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将变得更具包容心,思想也就更加中庸、客观、随和,容易接纳不同事物和观点,理解求同存异的道理。

每一个马来西亚人,每一个砂拉越人,每一个沙巴人,都应该以身为多元民族社会中的一份子为荣,只要大家都具备多元价值观,全体马来西亚人民的感情将会越来越密切,国家将越来越美好。

纵观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多元社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互相敬爱和互相关怀,大家有如亲兄弟,好姐妹。

砂拉越州、沙巴州更是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和谐共处的楷模,更可成为其它州属的学习楷模。

纵观砂拉越、沙巴各族人民互相友爱和交融,最早也最能反映出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和内涵,这相比在当前西马半岛族群和宗教议题遭某些人刻意操弄,东马价值典范就显得弥足珍贵。

东马砂、沙两州各族人民同欢共庆各个民族佳节,数十年来已是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彼此之间,乘着佳节期间互相问好、祝贺,或亲自光临府上贺年、贺节,肯定令大家感到很开心。

当大家感到很开心时,彼此心中就没有压力,可以坦诚交流和问候,闲话家常,所谓见面三分人情,多多往来,打好感情和互信基础是自然而然的。

东马办得到的事情,相信西马半岛也办得到,只要西马政治人物和人民一步一脚印去突破种族和宗教作为政党政治斗争利益的思想框框即可。

原载《大马华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