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军事 时间:2015-10-26
按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给的定义,所谓智库,就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 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智库虽然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但它都能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否则其存在的基础就要大打折扣。对政 府决策的影响力,说白了就是一种间接的权力。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却告诉人们,美国智库的这种间接权力正在受到其他国家金钱的收买。
近亿美元的捐款
《纽 约时报》2014年9月的报道称,“自2011年以来,至少有64个外国政府、国有企业或政府官员对设在美国的28个主要研究机构(智库)提供了捐赠。依 据这些机构自愿提供的相关捐赠者的点滴信息,以及外国代表向美国官员提交的公开记录和游说报告表明,过去4年里,外国政府机构提供或承诺提供了至少 9200万美元的捐款”。
这些接受捐款的智库,既包括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这样排在“全球十大”之列的智库(特别是布鲁金 斯学会,其规模之大、历史之久远、研究之深入,常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库”),也包括大西洋理事会这样备受美国政府重视的智库。这些智库在接受海 外资金后,常常会为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撰写与这些政府意见相一致的政策文件,或举办论坛及组织私下吹风会。一些美国学者甚至认为,捐款时双方会有一些含蓄的 协议,至少能保证研究机构不会去批评捐助国政府,甚至那些拿了钱的智库,常常要被迫作出对资助国政府友好的结论。
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欧洲、中 东和亚洲国家,如挪威、阿联酋、卡塔尔和日本等,他们在提供“捐款”时,不但出手大方,还形式多样。阿联酋是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主要支持者。它曾悄 悄捐赠了超过100万美元的资金,以帮助建立该中心距白宫不远的玻璃与钢结构新总部。2013年,卡塔尔曾同意在四年内向布鲁金斯学会捐赠1480万美 元,为该学会在卡塔尔的分支机构提供经费,并资助一个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研究项目。
但接受捐款的智库都否认捐款会影响其研究的客观与完 整,并称如果其学者的观点与捐助国的观点重合,纯属巧合。布鲁金斯学会副会长、外交政策项目主任马丁·因迪克说:“我们的业务基于客观标准,以学术性的独 立研究影响政策。为了与政策相关,我们需要与政策制定者接触。”2008年以来,接受过至少25个国家捐赠的大西洋理事会也回应了捐款问题,其总裁弗雷德 里克·肯普说:“我们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找到我们的大多数政府都懂得,我们不是说客。”
但在私下采访中,这些接受捐款的智库中一些学者都 表示,那些捐款的确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比如布鲁金斯学会卡塔尔多哈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萨利姆·阿里就说:“如果国会议员正在使用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他们 应该知道,他们没有看到完整的报告。他们看到的可能不是假报告,但不是完整的报告。”他表示,他在应聘面试时就被告知,不能在论文中采取批评卡塔尔政府的 立场。而且,这些智库在接受捐款的合同及内部文件中,也常常有外国政府较为明确的期望。
挪威开“路”法
在 给美国智库捐款的国家中,挪威是比较活跃的一个。2014年6月,挪威外交大臣博格·布兰德签署了一项向布鲁金斯学会捐赠400万美元的协议,明确指出他 的国家与该智库的关系“一直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推动了不少重要议题”。该国外交部的一份评估其捐赠的内部报告曾暗示,是智库主动“伸手”的。报告说:“在 华盛顿,一个小国很难获得接触势力强大的政治家、官僚和专家的机会。资助强大的智库是获得这样的机会的一个途径。华盛顿的一些智库公开表示,他们只能为那 些提供资金的外国政府服务。”
挪威是世界上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对美国的各项政策有兴趣。据《纽约时报》统计,2011 至2014年,该国承诺为美国各智库的捐赠至少有2400万美元。仅从挪威的开放档案文件中就可以知道,美国的研究机构收到挪威的资金后,很快就开始在华 盛顿鼓吹加强挪威在北约的作用、宣传挪威在北极钻探石油的计划、推动挪威应对气候变化的日程等。
挪威是世界各地森林保护工作的主要资助者,虽然许多环境保护者赞扬该国为保护森林进行的游说,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利己主义,因为减缓森林砍伐可以为其石油公司在全球销售化石燃料赢得时间。
一 家名为“气候顾问”的咨询公司说,挪威出资雇用全球发展中心(美国华盛顿的一家非营利性思想库)说服美国政府增加应对全球变暖的开支,让印度尼西亚等国放 慢森林砍伐速度。在捐款协议中,挪威给全球发展中心规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该研究机构不光需要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还要劝说华盛顿官员把美国每年花费 在全球森林保护上的开支增加一倍,达到5亿美元。挪威人的钱没有白花,2013年11月,全球发展中心和美国财政部官员举行了一次会议,其学者还成功地把 挪威资助的研究报告写入了白宫一个顾问委员会的森林采伐报告中,
挪威还资助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北极研究,当时该国正在寻求扩大其在北 极地区的石油开采。大约是在2008年,挪威官方邀请该中心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哈姆雷赴挪威访问,其间安排了一次有关北极圈的演讲。很快,挪威政府就开始 给该中心送去支票,用于一项北极政策研究计划。2009年,在挪威支持的新北极研究计划开始实施之后,该中心安排挪威官员与国会的主要议员见之间的会议。 挪威官员希望讨论他的国家作为“中间力量”与美国的重要伙伴的角色。2013年4月,布鲁金斯学会的一次活动中,一位负责北极问题的挪威高级官员,就坐到 负责这个问题的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旁边。
各国各方法
2013 年,日本开始努力说服美国官员加快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并为此从华盛顿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聘请游说人员。这些游说人员与几个有 影响力的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接触,然后他们在2013年10月成立了一个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之友”的团体,专门负责此事。新的团体信誉度不够,可日本 方面很快就让它得到了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验证。当然,这个验证并非谁都能迅速通过,要知道日本从2011到2014年,至少为该中心的“研究与咨 询”支付了110万美元。一位日本外交官坦率地说,这是靠对智库的捐赠换来的:“如果我们投入真实资金,那么我们就希望这笔钱有好的收获,”
中 东国家对美国智库的收买颇有竞争意味。以卡塔尔和阿联酋为例,两国都有美国的大型军事基地,并且都认为美国继续保持驻军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要竞相 影响西方的观点,阿联阿走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门子”,向这个研究中心捐款赞助一个系列讲座,“探讨海湾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并“确认美国进行建设性 参与”,同时资助该中心研究人员每年前往海湾地区,听取海湾国家政府官员的私下情况介绍。这些活动给阿联酋的高级外交官提供了一个陈述其立场的重要平台。 2013年3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阿联酋驻美大使优素福·奥泰巴询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E,登普西:美国在削减预算中,是否会保 持对阿联酋的承诺?登普西的回答很快被张贴在奥泰巴的“脸谱”页面上:阿联酋是美国的“最可信和最有能力的盟友之一,尤其在海湾地区”。
卡 塔尔走的则是布鲁金斯学会的“门子”。2012年,双方签署的一项协议得到卡塔尔外交部的大加赞扬,在其网站上宣布“该中心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国际媒 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反映卡塔尔的亮丽形象”。布鲁金斯学会的官员也承认,他们就该中心的活动和预算与卡塔尔政府官员定期会晤,前卡塔尔首相现在是该中心顾 问委员会成员,
得到捐款的智库研究人员如果让“金主”感到不满,往往会被勒令“出局”。米歇尔·邓恩曾在美国国务院担任了近20年的中东事 务专家,2011年她出任大西洋理事会的拉菲克·哈里里中东地区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该中心以2005年被暗杀的黎巴嫩前总理命名,创建则是因为得到这位前 总理长子巴哈·哈里里的慷慨捐赠以及哈里里家族其他成员的支持。
2013年夏,埃及军方强行解除该国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的职务后,邓 恩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并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敦促美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援助,称穆尔西的被解职是一场“军事政变”。巴哈·哈里里就此给大西洋理 事会打电话抱怨。不久,邓恩就离开了大西洋理事会。
收钱恐将继续美国智库这样“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让一些美国学者及律师不满。研究美国人 为外国政府游说法规的专家约瑟夫·桑德勒律师说:“外国政府过去都是通过律师进行游说,因为对于一家律师事务所,你期望他们成为一个倡导者。而智库给人的 印象是学术中立和客观。”也有一些法律专家认为,美国智库同其海外赞助者之间的金钱关系可能违反《外国代理人登记法》。1938年颁布的这项联邦法律,试 图打击纳粹在美国的宣传活动。该法规定,由外国政府资助的有影响公共政策意图的机构需要向司法部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这种现象也引起美国 政界的关注。2014年10月,美国众议院资深议员弗兰克·沃尔夫给布鲁金斯学会会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智库被视为独立的信息来 源,它们的政策建议应该符合国家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特殊利益。”沃尔夫还说,布鲁金斯学会应该拒绝卡塔尔承诺的1480万美金的捐款,因为卡塔尔已被确定 为支持在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基地”附属组织以及哈马斯。但布鲁金斯学会高管强烈否认他们的报告受捐助者的影响,也否认他们在充当外国人的代理人,
沃 尔夫还给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写了一封信,说司法部应该调查那些接受外国捐款的智库,因为他们可能违反联邦法律,接受外国政府的资金,然后发表促进捐助 者日程的报告,却又没有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沃尔夫在信中说:“我担心,外国可能寻求规避该法,利用智库的信誉和独立性来实现它们通过营利公司实现的相 同目标。”但美国司法部的发言人马克·兰蒙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都不肯说司法部是否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只是一些律师表示,司法部几乎肯定在调查此 事。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6811.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