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民:慈善,不过是片安慰剂

一个人民 · 2015-08-07 · 来源:乌有之乡

是什么原因造成许多孩子成了缺乏亲情缺乏温暖的留守儿童?

前些天,川滇边境的大凉山有一个四年级的彝族小女孩写的作文《泪》走红了网络、传遍了微信,被人称为“史上最悲伤的小学生作文”。其中“饭做好了,妈妈死了”的名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当今之世,人们见惯了跳楼遗书、乞讨救父、背母求学、幼肩养家、千里寻亲……各种苦情悲剧,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很难再刺痛人们麻木的神经了。然而这一回,偏远落后的山区、纯真腼腆的女孩、父母双亡的故事、近乎白描的作文,还是感动了人们,让人们不吝催动大拇指,转发分享这则消息。

走红网络的影响,甚至引得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争相报道。央视那位曾经论证过“爱国的才是贼”的主持人白岩松先生,也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这次,白岩松没有“论证”“死妈的才是贼”,但却在节目中用“复杂”一词来形容此事,玩起了深度解析。

看了白岩松的节目,我们才知道了小女孩并不缺钱(去年起政府每月都有补助),而是缺少亲情;网上流传的作文不是女孩的原稿,而是经过支教老师的修改;作文是索玛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上传到网络的,索玛基金会在这篇作文走红网络第二天就接收到90多万元的善款;索玛基金会没有公募资质,而且属于违法办学……确实够复杂,够深度的。让人感叹央视就是央视,名嘴就是名嘴,果然慈善,果然专业,果然理性,果然见多识广,果然……

不过,深度解析了那么多,怎么不解析小女孩作文中的内容是否属实呢?怎么不解析她爸爸为什么死得这么早呢?怎么不解析她妈妈为什么不愿住院宁愿回家等死呢?怎么不解析西凉山为什么这么贫穷落后呢?这些本该是节目的题中应有之义,白岩松们却毫不理会,大搞“深度解析”。这不是事情“复杂”,而是故意要把事情搞得“复杂”吧。

西凉山地区有太多像小女孩这样的孩子,有太多这样的悲剧家庭,有太多的贫穷苦难,中国有太多这样的落后地区,有太多这样的留守儿童,有太多这样的悲哀无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外出打工?是什么原因造成许多孩子成了缺乏亲情缺乏温暖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造成许多人有病难医、有学难上、有房难买、有老难养?……节目中要是能解答这些命题,才是深度解析!

市场化私有化不可遏制,鼓吹发展创业甚嚣尘上,社会在加速两极分化,地域在日趋贫富悬殊,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样的悲剧愈演愈烈。不从根本上弄清原因、解决问题,仅仅依靠慈善救济,这不是扬汤止沸吗?千千万万陷于困境的人,他们都能像小女孩那么幸运,走红网络受到公众关注从而得到救济吗?慈善,对于绝大多数陷于困境中的人来说,只是一片安慰剂罢了。

我们从那些“崇高”的慈善人口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帮助那些孩子考上大学,走了出大山”。这就是他们的慈善理念,也是白岩松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慈善。似乎大凉山本就该是一片没有希望、只能被时代抛弃的土地。但是我想,他们这种带着城市的、资本的优越感,帮助几个或几十个孩子逃离某个落后地区的慈善,是不可能“普度众生”的,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在中国古代,那些达官贵人们也会在庙前、路边支口锅,给穷人们施施粥。今天所谓的文明社会、现代社会、理性社会、普世价值社会的慈善也仅就如此而已。

慈善,不过是片安慰剂。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