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俄罗斯、中亚向何处去?

来源:中东欧观察   作者:李丽娜 曲岩   时间:2015-06-03

1427335413283322.jpg

2015 年5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主办的“中东欧、俄罗斯、中亚向何处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 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洲研究所和本所的专家学者、 外交部官员以及《世界知识》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编辑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共计4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得到 俄欧亚所领导的大力支持。所长李永全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会议的重要性,他指出,2012年普京再次上台后,世界出现了一个苏联解体后的逆向进程。乌克兰危机 会长期持续,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关系恶化。正如中东欧地区发生剧变与苏联密切相关,如今中东欧、中亚向何处去依旧与俄罗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 们不仅要深化这些转型国家的国别研究及其与中国关系的研究,还要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供可行性建议。中东欧、俄罗斯、中亚、乌克兰研究在中国外交战略 中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任务艰巨,需要群策群力。

研讨会上,与会者从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等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围绕中东欧转型与欧洲一体化、俄罗斯、中亚和乌克兰转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东欧转型与欧洲一体化

中 东欧转型与欧洲一体化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核心议题。俄欧亚所东欧室朱晓中研究员以转型十问开启了对该议题的热烈讨论:第一,中东欧问题不能脱离欧洲一体化 的大背景来考察。中东欧国家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欧洲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中东欧国家基本问题和欧洲基本问题的关系及其特质究竟又是什么?第二,现阶段中东 欧国家和欧洲特有的问题各是什么?中东欧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与欧洲的问题相关联?第三,转型26年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们的政治 经济体制是否相似?如不是,原因是什么?第四,欧洲一体化模式下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出现差异性,目前国际学术界大致将这些国家分为四个区域:维谢格拉德四 国、波罗的海三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国、西巴尔干国家。为何会出现差异性?与1989年前相比,如今的中东欧16国除拥有共同的历史遗产外,还有哪些 相似性?是否还能大而化之地以“中东欧”作为整体加以研究?第五,中东欧、俄罗斯、中亚转型国家是否已经发展成“正常化”的国家?“正常化”的标志是什 么?在多大程度上和场合下还可以用“转型”一词?第六,与1989年前相比,中东欧、俄罗斯、中亚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塑 造了它们当今的地位?28个转型国家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又拥有怎样的地位?怎么看待当前中东欧国家的国际地位?中东欧国家与美国、欧盟的关系对我们与欧 盟、美国打交道又有何影响?第七,中东欧是个多样性突出的区域,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老欧洲持有何种看法?老欧洲的看法对未来欧盟的发展意 味着什么?第八,传统研究的方式方法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提升。未来的中东欧研究应该怎么做?是否应该从区域性、国别性研究发展到学科性研究?第九,如何认识 欧洲一体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为什么1648年以来国际关系的主体一直是民族国家,而非区域组织?第十,我国外交部网站上把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分 为五个层次:战略关系、全面友好关系、友好关系、全面合作关系及其他。我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按界定的五个层次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 关系将怎样发展?

中东欧国家经历了26年转型,大多已经加入欧盟,但转型进程是否已经结束仍有待讨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 题。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马细谱研究员认为,中东欧国家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欧盟遇到的问题是需要改变,中东欧国家遇到的问题 则是需要发展。他将中东欧国家剧变后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中东欧各国的发展走下坡路,衰退趋势明显;第二个10年,多数中东欧国家加入 欧盟与北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良好,取得很大成绩;之后的6年中东欧国家发展缓慢,危机频发。他认为,虽然入盟后的中东欧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它们之 间的差距在逐渐加大。现阶段,中东欧国家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无法解决: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宗教势力扩张和汹涌不息的难民潮。 2013年进入欧盟的难民有9万人,2014年为18.5万人,大多来自阿富汗、北非等地。预计未来几年将有2000万难民进入欧盟。意大利、希腊、马耳 他和保加利亚已经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应该反思,东扩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绩?东扩动机是否纯正?是为了帮助中东欧国家发展,还是出于意识形态的目 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国入盟已有8年,经济仍然落后,至今未能加入申根区。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本身也需要反思。起初入盟是为了靠欧盟帮助致富,但现 实却没那么简单,令民众不满的政治、经济、社会现状导致很多国家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马细谱研究员指出,中东欧国家首先需要发展经济,应把民族利益放在 第一位,要坚持本国的独立自主,但这势必与欧盟利益相冲突。基于此,他对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中东欧在剧变之后,都以“回 归欧洲”作为转型目标。因此,中东欧转型必需放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考察与讨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研究员从欧洲一体化的角度谈了中 东欧与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他认为欧洲一体化存在悖论,一方面,欧洲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和存在的差异性对西欧有利,欧盟再分配体系是一体化前进的动力;另一 方面,欧盟内部因不平衡和差异而产生矛盾,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时候。比如在安全问题和难民问题上,各国的地位和立场存在明显差异。德国从欧洲一体化市 场获得好处的同时,负担也很重,每年接收的难民也最多。中东欧转型有10年左右的顺利期,大背景是欧洲在同期也发展顺利。现在这种因冷战结束得来的红利没 有了,欧洲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欧洲内部遭遇经济危机后遗症,治理出现问题,分离、分化的趋势出现,令人怀疑欧洲一体化是否可逆。其次,欧洲内部权 力经历再平衡的过程。英国、法国、德国三大领军国家原有的职责分配大致分别是安全、政治和经济,但随着德国越来越强大,原有格局开始重组,德国将越来越多 地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发挥影响力。德国在中东欧地区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德国形成了竞争,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是值得 研究的新课题。另外,欧洲还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问题。欧洲需要改变以西欧为中心的单核安全体系,构建欧盟与俄罗斯的双核安全体系。崔洪建认为欧 洲一体化基本是以西欧为主的视角,转型基本是以中东欧为主的视角。要从两个视角看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中东欧国家加入西欧主导的一体化进程在当时是别无 选择之举,这其中有得也有失。近些年,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一些困难,中东欧地区也出现了逆一体化的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贾瑞霞博 士从名义趋同和实际趋同两方面讨论了中东欧国家的趋同现象。在她看来,名义趋同主要是指统计数据上的趋同。根据欧洲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自2004年以来,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和欧元区平均水平。虽然200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但到2013年已基本恢复,发展 速度依旧高于欧元区。中东欧国家入盟后保持较快增长的现象可以用加速追赶效应来解释。近年来,一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元区,达到了欧盟所谓的核心趋同,使用 统一货币是名义趋同的一个表现。价格稳定也是趋同标准之一。欧洲央行每两年发布一个趋同报告,对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进行物价稳定监控。这些国家的通胀水平 较高,欧盟力促其物价稳定。此外,还要保证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不超出红线(分别为60%和3%)。总体来说,中东欧国家在努力服从欧洲一体化的要求。与名 义趋同相比,实际趋同的效果不明显。新老成员国的差异依然很大,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中东欧国家存在欧洲怀疑论。

学者们还从个案出发探讨中东 欧国家转型及其遇到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苗华寿研究员总结了波兰近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特点。他认为波兰的经济发展不是中东欧国家 中最快的,但较为稳定,原因在于波兰政治局势比较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较好的环境,并且波兰从欧盟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入盟至今波兰已获得1000多亿欧 元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业补贴。2015年对于波兰而言是关键年,总统和议会选举都将在2015年举行。他比较认可波兰现政府的执政能力,波兰总理执 政6个月后做的报告集中在民生方面,包括增加工资、提高养老金、增加医生数量、增加新生儿补贴、建立企业育婴室和幼儿园等。更为重要的,报告提出针对乌克 兰危机,把国防经费从1.95%提高到2%,推进部队现代化;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可能是为今年9月的大选做准备,有助于吸引民心。同时, 波兰在欧盟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至于中波关系,波兰是“16+1合作”的发起国之一,但目前波兰与中国经济合作规模不如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如何使波兰在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今后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匈牙利以其不同寻常的发展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周东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东欧室徐刚博士和世界历史所黄立茀研究员都谈到了匈牙利新的发展动向。周东耀研究员以匈牙利为例,分 析了中东欧国家追寻自己发展道路的意愿和为之付出的努力。他认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有法律专业背景,非常了解游戏规则,善于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政治斗争,并 通过修改宪法和其他法律,逐渐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周东耀研究员进而提出对中东欧转型的总体看法。他指出,中东欧转型变化巨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但仍然存在 很多问题。首先,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不成熟,转型进程比想象的要曲折复杂,经济发展也没有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其次,中东欧国家贫富差距大,百姓对生活 水平不满。第三,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的热情有所下降,欧盟目前暂时无法解决内部分离的趋势。

徐刚博士谈了自己对欧尔班政 权的看法。他认为欧尔班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两个原因:一是实现了连续执政和第三次掌权;二是欧尔班通过对议会的控制,批准通过了大量对自己有利的对内和对 外政策。对于匈牙利将走向何处,未来发展如何,徐刚博士认为,一方面,由于欧尔班挽救了匈牙利经济,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同时他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政治资 源,短期内匈牙利政坛不会出现变动;另一方面,欧尔班政权并非强人政治,匈牙利仍然在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框架内发展,依然受到欧盟的约束,不会自绝于欧 盟。同时,匈牙利出现的新民粹主义是民主巩固进程中的现象,并非民主的倒退。

黄立茀研究员比较了俄罗斯与匈牙利对待历史的态度的异同。她认 为,两国转型的起点和方向一致,两国都出现了强人和强党的现象,都对社会主义历史进行了重新评价,都动用了行政手段重新书写历史,都与西方关系紧张。普京 利用传统价值观来凝聚社会,亲自指挥编写历史教科书,举行盛大活动纪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把2012年定为历史年。欧尔班为了对付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 党的继任党社会党,极力否定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把社会主义与纳粹并列。他解散了不听其指挥的历史研究所,用国家财政拨款建立新的研究所。欧尔班还扛起民 族主义的旗帜,提出跨界匈牙利民族的政治统一,把《特里亚农条约》签订日定为匈牙利民族凝聚日,并极力为匈牙利独裁者霍尔蒂翻案。普京和欧尔班对待历史的 态度的不同之处也很多:普京更侧重全民族统一,利用历史凝聚社会,欧尔班则只是为了一党之利,利用历史打击反对党;普京把历史一分为二,尊重历史,欧尔班 则歪曲历史;普京采取国家与社会互动、全民讨论的方式评价历史,欧尔班则是一味压制。对比这两种对待历史的态度,黄立茀研究员认为历史对于转型有重要意 义。历史包罗万象,既模糊又与现实联系紧密,是政治变化的风向标、社会的粘合剂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历史关系重大。尊重历史,不歪曲历史,加强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洪起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两篇国外学者论巴尔干问题的文章中的 观点。阿尔巴尼亚智库的一篇文章认为乌克兰危机后,巴尔干正面临着俄罗斯对该地区的渗透及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影响。马其顿学者的一篇文章认为乌克兰危机使 巴尔干面临新冷战和新冲突。巴尔干是俄罗斯通往地中海的重要走廊,俄罗斯主要是通过塞尔维亚来扩大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他认为现在出现了两种巴尔干:亲俄 的多瑙河巴尔干(塞尔维亚和波黑塞族共和国)和亲美的亚得里亚海巴尔干(阿尔巴尼亚和黑山)。未来,乌克兰战争可能扩大到摩尔多瓦,影响到保加利亚和罗马 尼亚。希腊新政府可能出现反北约反欧盟的状况。马其顿是否会成为乌克兰第二仍有待观察。王洪起研究员继而报告了前不久的5月9-10日爆发的马其顿武装冲 突,他认为这次冲突是由政治危机引发的。科索沃和马其顿的阿尔巴尼亚人受大阿尔巴尼亚思潮的影响很大。未来不论哪个政党上台,马其顿与中国的关系都不会改 变。但马其顿的政治、安全风险是长期的,对“一带一路”的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会造成不利影响。巴尔干国家是加盟入约的潜在候选国,巴尔干是美国、欧盟、土耳 其和俄罗斯相互博弈的地区,中国应关注其发展进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项佐涛博士以保加利亚为例,探讨了中东欧政党政治发展中的新民粹主 义问题。他认为,保加利亚向来属于比较平静的国家,2013年政局开始不稳,执政的欧洲发展公民党因民众抗议下台,在此之前,很少出现游行示威对政府施压 从而影响政局的现象。2014年又提前举行议会大选,欧洲发展公民党再度上台。土耳其族的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党虽在议会中占有稳定席位,但获得舆论评价却 越来越差,未来很难与其他政党合作。欧洲发展公民党是新民粹主义政党,与匈牙利的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一样,领袖魅力较大,政党本身没有向 规范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欧洲发展公民党上台后,其空想的措施和空洞的口号没有改变。而社会党因腐败和落实社会福利效果差而失去民心,很难说是否会长期 衰落。因此,保加利亚政党政治处于动荡期,政治连贯性差,不确定性较以往增加,这也给中国与保加利亚合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 史所李锐副研究员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初波兰学者对波兰向何处去的看法。波兰学者认为,波兰转型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可以从四个方 面来判断未来形势。第一是国际形势。华约解散后,中东欧出现战略真空。德国欲将其经济利益扩展到中东欧,故认为德国对波兰不构成主要威胁。而俄罗斯的任何 发展趋势对中东欧都是至关重要的。若俄罗斯克服了自身危机,从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中复苏,则对中东欧没有危害。若俄罗斯自身陷于麻烦,要努力重建帝国以缓 解其内部的紧张,则会走向专制统治。第三种趋势是前苏联地区内部问题的积累导致新共和国之间产生武装冲突。后两种情况都会对中东欧造成安全威胁。因此,波 兰学者认为波兰应向北约寻求安全保障,但也不应与俄罗斯为敌。国际形势的另一个角度是邻里关系,不应因为有自己民族的人生活在别国,就以保护的名义去干涉 别国主权。第二个方面是经济形势。经济形势的好坏对政权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三是政治文化。波兰转型后新生政治力量普遍缺乏政治理论基础。第四是政治机制的 发展。当时波兰政治精英的来源主要分为4个部分:一是从团结工会分化出来的团体,二是统一工人党分化瓦解出来的力量,三是反对圆桌会谈的一派,四是统一工 人党的同盟党。波兰的政治结构在当时已经趋于稳定。

二、俄罗斯、中亚、乌克兰转型

俄罗 斯、中亚国家和乌克兰曾与中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又几乎同时开始体制转型,对它们的转型进行对比,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地方。中国现代国际关 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研究员认为,俄罗斯的思维方式与治理模式依旧停留在19世纪,没有跟上全球化的浪潮,未来政治风险巨大,2016年杜马选 举和2018年总统大选都有可能引起政局波动。俄罗斯对自身国家身份的认识与世界的发展格格不入。现在世界的多极化是差距日益拉大的多极化。俄罗斯认为自 己是大国,实际上已经在加速衰落,以致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与其相比,美国并没有衰落,它引导着三场新的革命:新能源革命、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革 命。俄罗斯的军费只有美国的1/8,常规武器、全球打击系统和网络战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俄美间的战略平衡早就不复存在。美国仍是世界超强,没有国家能 与之抗衡。从社会角度来看,俄罗斯人口结构在恶化。俄罗斯有1.4亿人口,其中穆斯林有2000万,占1/7,且增长迅速。近年来人口素质下降,知识和财 富精英移民国外。目前看不到能有效制止俄罗斯加速衰落的政治力量和根本机制。对中国而言,未来要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握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趋 势对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什么影响?

俄欧亚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高际香副研究员分析了俄罗斯的人口情况。她指 出,俄罗斯人口近年来持续缩减,性别结构失衡加剧,老龄化严重,预期寿命缩短,人口主要聚居在13个大城市,东正教人口在减少,穆斯林人数呈上升趋势。上 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对外移民人数增多。应对政策包括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为提高出生率,国家颁布政策鼓励生育,对多生育家 庭发放补贴。但这一政策只对小城市和农村的出生率提高有微弱的刺激作用,大城市的低出生率状况依然没有改善。医疗改革方面国家投入下降,不利于降低死亡 率。同时,内部移民政策没有明显效果。未来俄罗斯人口情况不容乐观,对经济发展、地缘安全、远东开发和民族关系都有不利影响。

俄欧亚所中亚 研究室杨进副研究员首先梳理了中亚国家转型的轨迹。在他看来,中亚国家转型发端于1970年代–1990年代初的全球民主化“第三波”,中亚各国都把宪 政民主和市场经济作为转型导向。目前,中亚国家转型进入新阶段。一方面,“威权主义”政治特征加强;另一方面,各国普遍启动了权力重新分配的政治改革,总 统的部分权力被分配给议会和政府,三权分立的特征加强。这表明,中亚各国精英已经认识到,“后老人政治”时代的政治权力结构必须回归到宪政民主框架,才能 实现持续稳定与经济发展。杨进副研究员认为,尽管中亚五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出现很大差异,但各国转型路径、特点以及价值取向仍有许多共同特 征,表现为:宪政民主原则与“威权主义”倾向并存;参与全球化与坚持国家主义并存;意识形态多元化与传统价值回归并存。同时,中亚国家转型也遭遇了几大困 境:经济困难和社会稳定使民众的政治诉求低于经济诉求,阻碍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民众有各种途径参与阶层流动,但政治精英又在固化权利,出现世袭的可能性 在增加;一方面建立了民主和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集权制、垂直领导、人身依附关系等对民主发展不利的因素;远离欧美国家,没有民主启蒙,更 多地强调本民族的价值,又缺乏像中东欧国家那样的外部约束与改革动力。总体来看,中亚国家民主改革不可逆转,民主巩固进程不可逆转,“威权主义”政治日趋 弱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市场经济转型不可逆转。

乌克兰危机至今尚未解决,未来局势仍不明朗,转型之路步履维艰。俄欧亚所苏联研究室主任刘显忠 研究员和乌克兰研究室张弘副研究员从不同角度谈了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刘显忠研究员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待乌克兰危机。他认为,人们通常把乌克兰以第聂伯河 为界分成历史文化不同的两部分。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在当今的乌克兰存在几个大的地区,它们不仅有地理或经济上的差别,而且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 点。这也是导致当今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因素。以基辅为中心的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乌克兰或称小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核心地区。还有一大区域是斯洛博达乌克 兰,其中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的俄罗斯文化中心。另外新俄罗斯地区也是乌克兰的重要地区,历史上曾属于俄罗斯,其中包括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地区即顿巴斯,因是 “矿都”以及产业工人集中而在苏联及当今的乌克兰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还有西乌克兰,几百年来一直都脱离乌克兰的其他地区而独立存在。 乌克兰的宗教主要是东正教,分为三支:大约70%的东正教徒属于莫斯科大牧首的东正教会,不到30%的信徒和教区属于基辅大牧首的东正教会,还有不被国际 认可的乌克兰自主东正教会。刘显忠研究员认为,当今乌克兰当局应当正视乌克兰是个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既支持乌克兰语,也支持俄语,而不应当使两者互相冲 突,以排斥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方式来进行乌克兰化,而应通过发展乌克兰文化的方式,提升乌克兰文化的影响力。这需要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政治家的共同努力。

张 弘副研究员从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乌克兰危机。他把乌克兰危机称作转型失败的案例。乌克兰的植入式民主十分脆弱,又因为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无法融入西方,民主 化的进程并不顺畅。同时,乌克兰转型也缺乏外部约束。欧盟的支持与约束在中东欧转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与之相比,乌克兰不仅没有外部约束,还遇到了俄罗斯 的重重阻挠。他还指出,大型国家、中型国家与小型国家的转型存在差异。欧盟无法消化和承受乌克兰这种体量的国家,乌克兰加入欧洲一体化只能是一种口号和美 好的愿望。另外,乌克兰经济转型的质量不高,也给政治转型造成了压力。

此外,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王晓菊研究员讲述了德意志人在俄罗 斯的百年沧桑。俄罗斯目前有160多个民族,其中有34万德意志人。德意志人在俄罗斯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俄德关系。1763年,俄国德裔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对外国移民实施优惠政策。1764年,大批德意志人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侨民区。到了苏联时期,最初的民族政策较为友好,德意志人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州,随 后又成立了自治共和国。但苏德战争开始后,1941年8月28日苏联发布密令,把在聚居区居住的德意志人强制迁徙至西伯利亚和哈萨克等地,对德意志人造成 了深远的影响和伤害。德意志人被视作间谍,被迫离开传统家园,人身自由也被长期剥夺,不允许他们擅自离开迁移地。俄罗斯独立后,在德意志人聚居区建立了自 治区,但德意志人仍然难以回到原来的家园。

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

中东欧国家的转型与 发展带来如此之多的新变化,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处理好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与欧盟的关系,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中国提出的“16+1合作”以及“一带 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研讨会上,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讨论因 外交部官员的加入变得更加务实。

前驻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总领事、中罗友好协会副会长王铁山从亲身经历出发,分析了中罗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合作 的现状与问题。他指出,“16+1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都要有实际项目支撑才能得到中东欧国家的支持。以罗马尼亚为例,很多大项目尚未开工即已停滞。 一是由于中国政府对企业支持力度不够,二是由于中国企业仍然习惯于过去的合作模式,希望外国政府为合作项目提供担保,这样的担保实际上很难获得。此外,欧 盟和美国的因素也影响中罗经济合作。当合作项目与欧盟和美国利益相冲突时,就会遇到阻力。他认为,罗马尼亚政治转型尚未成熟,体制不稳定,去年的总统大选 足以见其混乱。中国亟需解决如何在罗马尼亚实际情况下,在“16+1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继续与罗马尼亚加强合作的问题。

外交部 参赞严宇清谈到自己多年与中东欧各国交往的体会。她发现,中东欧国家政党在对转型进行重新反思,它们原来是纵向对比,与自己的过去比较,现在更多的是横向 对比,特别是与中国比较,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入。她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16+1合作”如何推进、如何平衡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她还指 出,乌克兰危机使中东欧再次成为焦点地区,但俄罗斯无法恢复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

崔洪建研究员也谈到,因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16+1 合作”基本上是双边合作。对于我国来说,在新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多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内政、法律和未来走向, 寻求更高质量的合作。在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欧盟的关系。

本次研讨会在一天时间里讨论了相当广泛的议题,力图回 答中东欧、俄罗斯、中亚、乌克兰向何处去、乃至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的答案远非一次研讨会便能形成定论,但本次研讨会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 与会者搭建了讨论的平台。我们相信,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将在不远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成果。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strategy/info_3537.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