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东盟国家在南海都有哪些立场?

薛理泰 · 2015-06-04 · 来源:商业见地网

美方近来的连番表态把南海问题炒得火热,日本、菲律宾等“小伙伴”也不断“应声起舞”。但其实,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立场也不尽相同。

2010年7月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上,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问题,多数东盟国家一拥而上,抨击中国的相关立场。

尽管如此,读者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东盟国家对待中国的立场不尽相同,更不用说是铁板一块了。

至于老挝和柬埔寨,特别是老挝,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越南的挟持。凡是内政、外交上的重大举措,老挝均需事先征得越南的同意或者至少征求越南的意见,方能付诸实施。

不过,老挝和柬埔寨毕竟在经济发展上受惠于中国,在不涉及本国切身利益的情况下,针对越南所提主张作出的反应,多半也是应景式的。

相比老挝,柬埔寨的情况稍有不同,在现阶段,柬埔寨抵制越南政策的自由度明显大于老挝,享有比较大的独立性。

柬埔寨首相洪森2010年访华时表示,柬埔寨政府主张南海问题应由有关国家通过双边渠道协商解决,不能将其国际化、多边化,呼应中国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主张。一旦越南加大各种压力,则又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新加坡的情况有些特殊。新加坡国小民寡,立足于对外开放型的经济,对于周边地区发生的动荡特别敏感。

新加坡的国策是不希望邻近海域爆发任何军事冲突,因为它承受不起周边军事冲突的后果。

即如笔者在新加坡报纸上就南海风波撰写专题文章时,在题材选择上,就感受到这条国策的影响。

此外,新加坡还有数层考虑:一是它作为东盟成员国,要顾及其他成员国的想法,不能标新立异,成为异类;二是它的安全有赖于美、英的支撑,新、美关系又不同寻常,所以要呼应美国的政策;三是新加坡大财团也在越南、马来西亚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时作出了投资,是越、马在南海结成的经济共同体的一员,与它们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

不过,新加坡执行稳健的外交政策,在其他东盟国家抵制中国的行动时,它会给予呼应,却有节制,不为已甚。

剩下五个东盟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五个国家都已经卷入在南海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活动,在南海地区享有既得利益。

纵使如此,它们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彼此立场也不一致,甚至互有忌惮、提防之意。

例如印度尼西亚,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度尼西亚迄今尚未在南海攫取到什么大的经济利益。在东盟国家合伙与中国对抗时,印度尼西亚的姿态稍低。

文莱在接近本国疆界的南海边缘海域大力开采油气资源,迄今获得颇大的经济收益。文莱国小民寡,总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人口才30多万,比新加坡犹不如。

文莱按照本国人口平均值计算,财力特别富裕,综合国力却相对弱小。文莱本国安全尚且仰赖英国、美国保护,岂有余裕派兵去争夺南沙岛礁?

所以,文莱只顾在南海边缘海域开采油气资源,却没有追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对南沙岛礁实行军事占领。况且,文莱国民生活优裕,国民也不屑于去荒无人烟的乱石礁驻守。

另外,文莱军力弱小,一旦英国、美国的保护成为明日黄花,则国势岌岌可危,因此它特别担心邻国对它的财富萌生觊觎之心。

1981年,文莱对马来西亚两年前出版的新地图列出的两国大陆架分界线提出了抗议,对马提出的主权要求颇有忌惮、提防之心。这是文莱与其他东盟国家的不同之处。

本文作者:薛理泰,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著有《盛世危言:远观中国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