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誠‧巫統今後的多事之秋

《星洲日报》2015-04-14 09:47

沉默了一段時間後,首相納吉上週終於選擇通過第三電視的預錄訪談,回應前首相馬哈迪連日來的針對性抨擊,也順便解釋政府近期推行,並且已成馬哈迪話柄的爭議性決策,希望讓後者停止攻擊,亦順道借此堵住巫統黨內的悠悠之口。只是,馬哈迪不輕易就範的鬥士性格,始終沒讓他停口,除了持續抨擊,前兩天還罕有地接受部落客聯訪,展現出“你有電視,我有網絡”的強硬姿態,而且還獲國內外媒體的大篇幅轉述。

看起來,這道硝煙在短期內確已熄滅無望,因為馬哈迪已在訪談中承認,他就是死活嚥不下那股氣。對,就是那股9年前,名叫“美景彎橋”的氣。前首相阿都拉因為在2006年宣佈停建由馬哈迪主導、構思的彎橋而與之交惡,阿都拉下台後馬哈迪原冀望其繼任者能恢復彎橋工程,哪裡知道納吉一樣沒有這個意思,落空的期待就換回滿腹的怨氣,從剛開始的零星抨擊,直至最近的窮追猛打,成為坊間看熱鬧、紓緩漲價壓力的茶餘話題。

當然,馬哈迪並非是如此小家之人,這種對著繼承其位的後兩任首相所展現“不下台不甘休”的氣焰,不可能因為停建彎橋、改變立場而爆發。馬哈迪在位22年,對內,其是極具爭議性的領袖,執政大馬期間功過參半,我在他退位後曾採訪其夫人西蒂哈斯瑪,她說過其夫婿確實認同這種評價;對外,其是極有立場、魄力的領袖,我有段時期專跑外交新聞,和一眾外交使節相當熟絡,他們都曾被馬哈迪在國際談判桌上所展現的超強魄力、清醒意志所折服。

對外對內都如此老練的領袖,被在野黨、黨內異見人士、不滿群眾和國際人權組織罵了超過30年,又怎會為了一座彎橋而氣了10年,還和兩任首相杠上?當然,對彎橋是導火線這點,應該是無人有異議的,但馬哈迪沒有說出來的是,彎橋在其心目中是唯一一個能夠體現繼任者忠誠的元素。其怒氣難歇,就是因為阿都拉和納吉沒有展現忠誠,更遂了新加坡的願停建彎橋,而這當然也是看準了時機而爆發的。

2006年馬哈迪和阿都拉杠上,剛開始只是零星不滿,但隨著第12屆大選接近批評力度卻逐漸提昇,308後才火力全開,並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讓阿都拉黯然下台。納吉出任首相後,也逐漸和馬哈迪鬧僵,剛開始也是零星不滿,但其力度也在近年內逐步提昇,直至近期巫統黨內當權派和保守派的鬥爭白熱化,才火力全開。目前,巫統黨內是保守派佔上風,以馬哈迪為首的元老派向來是有條件式地傾向保守派,但其是不會願意為保守派背書的。

因此,他選在派系鬥爭的時機,讓媒體拍到其和納吉不做眼神交流的“正式決裂照”,一來測試其影響力和黨內風向,二來觀察仍對其忠誠的黨要,三來順道向當權派和保守派傳達“我還在”的訊息。馬哈迪接著就火力全開,連續數周對納吉冷嘲熱諷,現在民眾、黨員因為消費稅而唉聲歎氣,更是為元老派籠絡勢力的大好時機。這彎橋的氣是嚥不下,但對馬哈迪而言彎橋始終還是一個令其“出師有名”的名堂,因此,他重施6年前的方式爭取黨內主導權。

當權派處處遭受保守派掣肘,保留煽動法、增強防範法就是保守派主張,而國際不少觀察家都認同,這些法令之所以能亮綠燈,是因為當中涉及當權派和保守派的利益交換或妥協。只是,元老派在這過程竟被忽略,這種被邊緣化的感覺不好。坊間不少人笑話馬哈迪垂垂老矣,還胡言亂語,但我倒覺得他其實非常清醒,他放不下大馬當年向新加坡妥協的畫面,更不願自己變得言微份輕,他除了要出口惡氣,更多的是要爭回黨內主導,而且表現得異常強硬、明顯。馬哈迪從來不吃後悔藥,想必,巫統今後會更多事。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馬哈迪炮轟納吉】

( 星洲日報/純粹誠見‧作者:惟誠‧私立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