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神话效仿美国经济模式•私人消费或成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独立新闻在线》梁志华 Sep 21, 2011 06:34:28 pm

【《独立新闻在线》梁志华撰述】纳吉政府财政赤字高企不下,直接限制公共开支的伸缩空间,加上全球经济前景暗淡,一旦深陷二次衰退的窘境,不仅重创外需市 场,同时也对私人投资(本地或外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对纳吉政府来说,私人消费(Private Consumption)可能成了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后希望,但是,这同时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1025_shopping_08.jpg 然而,现实情况恐怕不太乐观。这股在今年上半年撑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增长动力,正开始逐步消失。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内需增长从2010年第二季的9.1%巅峰水平,显著放缓至今年第二季的5.2%。(参考图表1)

其中,作为内需增长主要动力来源的私人消费,在第二季只能取得6.4%的成长表现,远低于去年同季写下的7.9%强劲增长。

国家银行在其季度经济报告书中就指出,虽然收入持续增长,加上就业市场状况良好,为私人消费带来支撑力量,而原产品价格高涨也进一步刺激乡区的消费开支。

然而,粮食与燃油价格飙涨,促使通货膨胀在第二季高企3.3%,对实质私人消费造成负面冲击。(注1)

图表1:|我国内需增长状况(2010年首季至2011年次季)

季度 内需增长 总消费开支增长 私人消费增长 公共消费增长 资本投资(私人和公共投资)
2010年首季 5.5% 5.4% 5.2% 6.8% 5.8%
2010年次季 9.1% 7.8% 7.9% 7.3% 12.9%
2010年第三季 5.0% 3.3% 7.1% -10.2% 10.1%
2010年第四季 5.9% 4.8% 6.4% 0.1% 10.0%
2011年首季 6.9% 7.1% 6.7% 8.9% 6.5%
2011年次季 5.2% 5.9% 6.4% 4.0% 3.2%

私人消费动力日益示弱

通货膨胀高企不下,继6月份创下3.5%新高纪录后,7月份继续高企在3.4%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和信心造成负面冲击。这基本上可以从马来西亚经济 研究院(MIER)的消费者情绪指数(CSI)反映出来。该指数从首季的108.2点下跌至次季的107.9点。尽管消费支出保持增长动力,不过,消费者 普遍上持有更谨慎与选择性的消费方式。

20091025_shopping_012.jpg 同时,尼尔森(Nielson)最新公布的尼尔森全球网上调查报告(The Nielsen Global Online Survey)也反映出,津贴合理化行动导致通胀压力攀升,促使燃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成为我国消费者两大最担忧的事项。【点击:经济与通胀成最大担忧 我国人民改变消费方式】

该调查报告显示,高达84%的消费者表示将改变本身的消费方式,来节省家庭开支。这包括减少对新衣的消费、外间娱乐,以及天然气与水电消费。此外,更多消费者改用更便宜的杂货牌子,来控制他们的家庭开支预算。

另一方面,消费者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Loans Applied)方面,也出现放缓的趋势,反映出消费者趋向谨慎消费的情况。国家银行最新公布的7月份银行贷款申请数据显示,7月份总贷款申请和家庭贷款申请分别下跌5.3%与2.7%。

此外,四项反映出家庭消费情绪的个别贷款申请,包括汽车贷款、住宅房产贷款、个人用途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申请,皆在7月份出现放缓的趋势。其中,汽车和住宅房产贷款已经连续第二个月陷入下滑的走势。(图表2)

图表2:消费者对各类银行贷款的申请状况

贷款类型 汽车贷款申请(马币百万元计) 住宅房产贷款申请(马币百万元计)
2011年1月 7297.8 12555.3
2011年2月 5253.8 10257.0
2011年3月 8061.1 17860.4
2011年4月 6804.7 17272.4
2011年5月 6896.5 18117.6
2011年6月 6340.4 17928.6
2011年7月 6113.0 17159.8
个人用途贷款申请(马币百万元计) 信用卡贷款申请(马币百万元计)
2011年1月 2808.4 2509.5
2011年2月 2285.2 1575.2
2011年3月 3891.0 2794.8
2011年4月 3204.7 2259.6
2011年5月 3511.8 2042.9
2011年6月 3820.2 2929.5
2011年7月 3427.0 2704.1

通货膨胀侵蚀消费能力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那些支撑私人消费增长动力的元素,正在逐步消退之中;相反地,私人消费动力被侵蚀的状况,则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首先,我们看到侵蚀国人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的通货膨胀(Inflation)正在到处肆虐,放肆掠夺人民口袋的财富,而纳吉政府推动的转型政策,更进一步加剧通胀情况,甚至将之转变成一个结构性的通胀问题。

20101214_housing_development.jpg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快速的都市化(urbanization)和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进程,以及商业、工业和住宅房地产发展的迅 速扩张(满足人口增长,以及都市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需要),种植土地面积在过去多年逐步萎缩,我国粮食供应受到限制,必须依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外围因素(全球粮食或原产品市场)的趋势变化,对国内通胀构成直接性的影响。比方说,2008年上半年爆发的全球粮食与石油危机,导致马来西亚的通货膨胀率在同年七月飚升至8.5%,创下我国26年来的新高水平。

最重要的是,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快速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大量农业地转换成工业商业地段),导致土地稀缺问题恶化,加上粮食变能源计划(food for fuel programmes)与异常的天灾,以致于全球粮食供求失衡及粮食价格直线上升,从过渡性问题变成一个持续性的结构问题。粮食与原产品市场的投机活动日 益猖狂,更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价格的激烈波动。

全球粮食的趋势变化,完全反映在我国的国内通胀走势之中。官方数据显示,我国通胀从今年初的2.4%持续攀升至年中的3.5%,主要受到能源和原产品价格 高企的影响。其中,食品与非酒精饮料、交通运输、餐馆与酒店、杂货与服务等通胀核心组成项目的价格,自今年初起,就一直处于上涨的走势。(参考图表3)

国家银行总裁洁蒂近期就表示,除了依赖货币政策之外,马来西亚也需要考虑通过其他措施来压制通胀,包括提高粮食供应。【点击:压制通胀不能仅靠货币政策 洁蒂:国家须提高粮食供应】

图表3:我国今年首7个月的通货膨胀状况

整体通胀 食品与非酒精饮品通胀 非食品通胀
2011年1月 2.4% 3.6% 1.9%
2011年2月 2.9% 4.7% 2.1%
2011年3月 3.0% 4.7% 2.3%
2011年4月 3.2% 4.9% 2.5%
2011年5月 3.3% 4.5% 2.8%
2011年6月 3.5% 4.7% 3.0%
2011年7月 3.4% 4.9% 2.7%
交通 餐馆与酒店 杂货与服务
2011年1月 4.3% 4.6% 1.2%
2011年2月 4.5% 5.4% 1.4%
2011年3月 4.6% 5.4% 1.6%
2011年4月 5.3% 6.0% 2.0%
2011年6月 5.8% 6.1% 2.0%
2011年7月 4.8% 6.5% 2.4%

纳吉“半吊子”改革加重人民负担

高通胀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侵蚀人们的购买力,尤其是基本必需品,如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最为严重。普遍上,我国人民将三分之一的收入花在粮食开销上,而低收入者(收入低于马币1500元的阶层)更把收入的60%-70%花在食物上。

20080710_inflation_economy.jpg 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我国有40%的人口平均月入低于马币1222元,80%的人口平均收入不超过3000元。这意味着,粮食价格飚升,直接对40%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温饱问题构成重大威胁,而另外40%的中低收入阶层则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纳吉政府所推动的改革或转型计划,非但没有解决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导致通胀持续恶化,并逐步变成结构性通胀问题。

追根究底,正是因为纳吉政府的“半吊子”改革或转型计划,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缓兵之计,以至于这些转型方案最终不仅在短期内压制私人消费的潜在动力,更在中长期内变成人民的沉重包袱。

比方说,纳吉政府在经济转型计划下落实削减津贴(reduction of subsidies)措施,减少对汽油、柴油、白糖、天然气等项目的补贴,来削减政府日益恶化的财政赤字。

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削减津贴只会造成物价微幅上扬(根据官方说法,只有几分钱的涨幅),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津贴削减措施,引发连锁性的百货通胀效应,导致物价飙涨(实际通胀率远比政府统计的通胀数字来得高),显著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

当中最大问题在于,政府在削减津贴方面,并没有优先解决最关键的结构性问题,即政府过去多年奉行的“朋党式”私营化计划(尤其是不平等的特许经营合约)和保护政策。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已经乖离轨道的政策性问题,才是导致物价飙升的元凶。

政策结构性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在政府长期津贴政策下,本地企业已经习惯性把政府津贴视为本身盈利的一部分。因此,每当政府削减津贴,企业一般上不会思索如何通过提高效率来自行消化津贴 减少部分,而是自然而然把减少的津贴部分当作额外成本负担,并将之转嫁给消费者。这无形中削弱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

tnb_logo.jpg 其二,政府过去多年签署的多项不平等特许经营合约,为了保障朋党企业的盈利,容许自动涨价和设定燃料成本转嫁机制,以至于人民最终必须完全承担政府削减津贴后的所有负面效应,直接侵蚀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

以电力领域为例,纳吉政府在近期宣布削减天然气津贴,并批准国家能源(Tenaga Nasional)提高马来西亚半岛的电费,平均涨幅达7.12%。追根究底,电费不断上涨的真正源头,来自不合理的独立电力供应特许经营合约 (PPA)。【点击:不公平电供合约罪魁祸首 电费涨价发电商难辞其咎】

相关协议内存在两条不合理条款,其一是该合约附有接受或付款条款(take or pay),迫使国家能源以高价购买独立发电商所生产的所有电力产能;其二是该合约设有转嫁机制(Pass-through mechanism),任何燃料成本上扬,都可以自动转嫁给国家能源,而国家能源在“盈利受损”的理由下,转嫁给消费者。

除了电力领域,水供、收费大道等特许经营合约,也都具备自动涨价的机制,导致这些日常生活开销的涨幅,从一个过渡性的通胀效应,变成一个结构性通胀效应,将在长期内压制消费者的购买力。

只要纳吉政府一天没有妥善解决这些结构性的政策问题,继续推动削减津贴措施,扩大6%服务税的征税对象,加上即将出台的消费税(GST)和最低薪金制(minimum wages),只会进一步导致结构性通胀问题恶化,从而压制私人消费的增长动力。

收入增幅追不上通胀脚步

最重要的是,人民的资产和财富累积能力,存在非常严重的脆弱性问题,直接对私人消费在长期内的持续性增长构成威胁。首先,人民收入增幅在过去几年不仅非常缓慢,而且完全跟不上通胀的脚步,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无可避免遭严重侵蚀。

以城市地区的情况来看,吉隆坡和雪州从2004年至2009年之间的家庭收入增长幅度,每年平均只有1.8%与2.9%。相比之下,官方整体通胀水平在这 五年平均达3.4%,而城市地区的实际通胀甚至超过6%水平。这意味着,实质收入在过去几年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大幅萎缩的情况。

人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与我国经济领域的结构性问题直接挂钩。国阵政府在我国制造业还未转入高增值制造活动之前,就急于进入去工业化 (deindustrialisation)的阶段,转身投向发展服务业,最终落得两头空的窘境,即制造业至今依然停留在低价值链阶段,而大部分服务业也 是属于低价值链的层次。

实际上,高附加价值与生产力之间存在一个正面关系,而生产力与薪资之间又直接挂钩。基于缺乏创意与创新,促使总要素生产力(TFP)和教育对产出 (Education to Output)比例,在过去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以至于我国无法攀上高附加价值与高收入经济活动。这也导致我国人民的薪资增幅面对很大的局限。

由纳吉政府一手推动的经济转型计划,依然把焦点放在硬体基建设施上,却对解决高附加价值与生产力方面的关键元素,即教育和人才培训等软体基建采取相对被动的策略。长期内,这将导致人民从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纳吉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本地或跨国企业参与高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从中创造出高收入就业机会,但是,如果我国就业市场内,无 法制造足够的本地人才供应,那么,这些企业最终只能向海外招揽适当的专才,或者撤出我国,转移阵地到其他具备人才条件的国家。

财富缩水影响消费能力

在收入增长缓慢,且无法追上通胀的情况下,私人消费主要依靠两大方面来支撑增长动力。其一是通过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债市以及汇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上涨,所累积的纸上财富,来支撑私人消费动力。其二是通过信贷举债,来维持私人消费的动力。

20110809_stock_20market_20clash.jpg 纳吉自2009年4月上任首相以来,利用新经济模式和经济转型计划的改革口号,制造一个经济繁荣的图景,大力鼓催外资来马投资,促使本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一股牛市走势。

其中,马股综合指数从2009年6月份的1075.24点大幅飙升至2011年7月份的1548.81点,而马股市值从马币8179亿4000万元激增至1兆3393亿3000万元,两年内市值增幅高达5213亿9000万元。

然而,今年8月份爆发的一场大股灾,导致马股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蒸发高达940亿元的市值。证券分析师普遍估计,马股牛市已经结束,熊市时代降临,在外资继续狂抛与市场投资情绪低迷的情况下,马股接下来还会进一步深跌。

基于股票价值下跌导致人民手中财富缩水,加上对股市前景的信心尽失,私人消费料将首当其冲面对负面冲击。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扩大,更加剧人们对就业市场和个人财务状况的担忧,在中短期内将压制人民的消费情绪。

我国重演美国家庭债务悲剧?

另一个支撑私人消费动力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在2001年至2011年之间,形成一股强劲的 牛市走势,不过,随着本地家庭累积债务对金融资产比例(Aggregate Household Debt to financial assets)高达238%的水平,促使房地产资产价值已无法提供一个可靠的缓冲区。一旦高价资产碰上通货紧缩,随时可能陷入快速贬值的窘境。【点击:家 庭债务对资产比例不对称 危机来袭高债家庭恐陷困境】

20110121_housing_loan_brochure_02.jpg 更重要的是,截至2010年为止,我国家庭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Household Debt to GDP)的比率已经飙升至76%,相当于是美国在2002年时的水平(美国房地产泡沫刚开始萌芽),暴露出我国人民财务负担能力的脆弱性。

在一个收入鸿沟(Income disparity)非常大的社会里,大部分家庭深陷负债过高的困境之中(即一小撮极度富裕的家庭没有负债,比较起绝大多数负债累累的中低收入家 庭)。一旦爆发危机,这些财务状况脆弱的家庭,将会大幅提高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届时,私人消费将会陷入长期低迷的状态,就像美国今天所面对的困境。

在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大部分美国人的财富一夜消失,还必须背负庞大到根本无法承担的家庭债务。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重创脆弱的美国 经济,显著压制收入增长,并大幅提高失业率,跌至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数,在2010年达到50多年来最高水平,而美国人口贫困率则上升至15.1%。

显然,纳吉政府提倡2020年晋身高收入国家的宏愿,正一步步引导我国人民步上美国的后尘。问题在于,没人能够预测到,这颗定时炸弹何时爆发。如果全球经济真的陷入二次衰退的局面,那么,这或许将会是引爆“纳吉神话”破灭的一条导火线。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1(3)/纳吉神话效仿美国经济模式.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9/22 10:2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