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中庸與極端之戰,不容樂觀

《星洲日报》2014-12-20 10:15

有越來越多個人和組織站出來“挺中庸”,但是中庸與極端之戰並不樂觀,中庸人士必須匯集更大的力量,才有可能戰勝極端。

“挺中庸”的聲音表面看起來日益壯大,實際上還不成氣候,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庸運動缺乏政治作為後盾,氣勢可能由強轉弱。政治掌控了權力,沒有政治力量給予極端主義迎頭痛擊,極端思維將繼續擴散。

儘管25名馬來顯要發表公開信,許多社會知名人士也力挺,但是巫統領導層的態度閃爍,馬來社會和民眾也保持沉默,這並不是好事。

在巫統與中庸運動保持距離之際,國陣領袖此刻應挺身而出,然而國陣成員黨之中沒有一個是強勢領袖,可以向巫統施加壓力,人民進步黨主席卡維斯甚至說:老大永遠是對的。人們對這些國陣領袖怎能有期望?

不幸的是,國大黨此時分裂成兩派,自顧不暇;而馬華與行動黨根本不可能站在同一陣線,來抗拒極端。非馬來人政治的分裂,分散了打擊極端主義的力量。

原本在上兩屆大選獲得城市及年輕人選票的民聯應該成為“抗極端”的政治主力,但是民聯成員黨也為“開放與保守”路線而爭執不休。吉蘭丹伊斯蘭黨州政府將在本月29日召開州立法議會特別會議,以修正1993年丹州伊斯蘭刑事法法典,因此伊刑法課題將持續分化民聯。

與此同時,公正黨的內部問題也沒有了結,比如公正黨沙巴下南南區州議員謝銘聖忽然宣佈辭職。

民聯會否全力反擊極端主義也令人懷疑,因為一些人可能擔心這會協助納吉化解壓力、保住其地位。

政治的利益考量、爾虞我詐,造成抗極端軟弱無力。若執政黨不坐言起行,指示執法單位對付極端分子,就不可能壓下他們的氣焰。

其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出現極端和保守思維不是一夜之間的事,而是政府政策趨向保守,經過長時間的醞釀。

這可以追溯至馬哈迪時期,巫統與伊斯蘭黨的宗教競爭,馬哈迪於1988年修改憲法,提昇宗教法庭的地位,讓國家出現司法雙軌制。

這些政策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激發宗教情緒,造成很多人是非不分。

政府必須再調整政策,花費十多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過往各種族和宗教互相尊重與包容的精神。

第三,掌握權力者也趨向保守,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大馬半島各州最近都發生宗教爭議事件,顯示公權力已受到宗教思維的影響,最新的例子是本地英語電台BFM因播放伊朗籍美國宗教學者里扎阿茲蘭談論“阿拉”字眼課題的訪談錄音,被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罰款1萬令吉。

日前約30名穆斯林,包括高官和大學教授,也聯署公開信,反駁25名“挺中庸”的馬來顯要,後者多數已經退休,前者卻多數在位。

此外,根據《星報》報道,有越來越多的公務員同情及加入恐怖組織行列。

若掌握權力的公務員失去中立及超然的立場,又如何在公共領域落實中庸的精神?

所以,要戰勝極端,現在所做的還遠遠不夠,等到下屆大選才用選票來教訓政客,也為時已晚。

在原油價格暴跌威脅經濟穩定的時刻,極端主義的崛起只會加速外資的撤離,讓人心更加困惑。

極端主義也將阻撓國家成為先進國,而這是過去30年來政治路線搖擺不定,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拒絕極端言論,力挺中庸】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