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土著金融到一马公司 13项惊人大丑闻涉千亿公款

《当今大马》2014年11月12日 中午12点10分


焦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前首相马哈迪上任放眼将我国打造成为工业国开始,大马在过去30年就发生了无数大型计划丑闻,而当中的13个计划,涉及的数额达到惊人的1180亿令吉。

这些计划不乏贪污和滥权疑云、还有政府动用公帑出手拯救,甚至引发谋杀案,但却鲜少有高官显要受到对付。

根据《KiniBiz》的整理报道,这些丑闻信手拈来就有土著金融丑闻(25亿令吉)、柏华惹钢铁公司(100亿令吉)、国家银行炒外币亏损(300亿令吉)、巴贡水坝计划(75亿6000万令吉)、政府高价收购马航股权(18亿令吉)、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争议(46亿令吉)、鲉鱼潜水艇佣金案(5亿令吉)、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并且不断揭发更多问题的一个大马发展有限公司。

大马土著金融丑闻

1980年代,时任首相马哈迪大力推动工业发展,除了发展普腾国产车计划,也于1986年宣布大马首个工业大蓝图。然而,这个年代却也是大型计划丑闻掀起首波浪潮的时期。

1983年,大马发生了一宗震惊全球的银行欺诈案,获得大马土著金融(Bumiputra Malaysia Finance)25亿令吉贷款的香港佳宁集团以周转不灵为由,宣布旗下3家上市子公司暂停交易。佳宁集团主席是大马人陈松青。

这宗丑闻不仅牵涉企业诈骗诡计,甚至引发一宗命案。大马土著金融母公司,即大马土著银行委派稽查师加里尔(Jalil Ibrahim)到香港调查此事,却惨遭暗杀。

加里尔当时在一片蕉林中被掐死,而一名砂州小商人麦福生被控谋杀加里尔罪名成立,但此案事隔30年后仍存有疑点。到底是谁指示,及为何谋杀加里尔?

一个普遍说法是,加里尔发现大马土著金融与佳宁集团太多内幕,并打算将涉及在内的政要公诸于世,才惨遭毒手。

大马土著金融前主席罗连(Lorrain Esme Osman,左图)因为此案,而逃到英国伦敦避免被引渡到香港面控,但他最终依然被引渡到香港面审,但在同谋欺骗罪成后只坐牢数个月,之后就在伦敦自我流放,直到2011年逝世。

另两名大马土著金融董事哈欣三苏丁(Hashim Shamsuddin)和莱益斯(Rais Saniman)则因诈骗罪成在香港坐牢。

虽然政府成立皇委会调查这项舞弊事件,但没有任何一名政府官员因而被控。

政府后来挹注10亿美元,拯救垂死挣扎的大马土著银行。佳宁集团最后申请破产,大马土著银行后来与联昌银行合并。

柏华惹钢铁公司

另一个发生在80年代的大丑闻是柏华惹钢铁公司,这间公司如今仍是政府动用公帑拯救企业的代名词,而政府估计损失了100亿令吉。

柏华惹钢铁是登州政府、日本钢铁企业(Nippon Steel Corporation)和柏华惹登嘉楼私人有限公司的联营公司,它旨在使大马转型成一个强大的钢铁出产国,也是大马工业化的一部分。

这家公司成立于1982年,而政府通过重工业公司(Hicom)掌握51%股权。

惟柏华惹钢铁好景不常,很快就出现巨大亏损,而日本钢铁退出这项计划。1988年,重工业公司出售柏华惹钢铁,而马哈迪密友谢英福被赋予将这家公司转亏为盈的重任。

谢英福也是制造重型器材的合顺控股公司(UMW Holdings Bhd)创办人。

不过,虽然撤换管理层,加上政府挹注数十亿令吉,柏华惹钢铁仍流血不止。

从1988年至1995年,谢英福主导柏华惹钢铁走过争议声不断的7年,其中包括挪用资金疑云、可疑工程合约和做假账等指控。

谢英福于2004年被控触犯刑事失信罪,但法庭在3年后宣判他无罪释放。

国家银行外汇交易

到了90年代,最大的丑闻就发生在国家银行。国家银行从80年代末开始,在时任总裁已故查化(Jaafar Hussein)领导下,积极投入外汇市场,结果导致我国面对数以百亿计的损失。

不过,许多局内人声称,这个外汇交易的幕后主导人,是时任国家银行顾问诺莫哈末耶谷。

诺莫哈末耶谷(右图)目前是首相纳吉的经济特别顾问。诺莫哈末耶谷与查化当时为国家银行的损失,先后引咎辞职。

当时马哈迪公开表明,大马需要积极管理其外汇储备,以确保不会在币值波动时面对亏损。而国家银行的外汇交易,显然是得到马哈迪的默许。

1990年,国家银行开始对英镑做投机买卖。在1992年至1993年之间,国家银行与著名货币炒家索罗斯直接在货币市场对垒,国行下注英镑将升值,而索罗斯则赌英镑会贬值。

随着英国过后撤出欧洲汇率机制,导致英镑贬值,国家银行结果赔上一大笔,损失大约300亿令吉。

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一名政府高官须为此事负责。国家银行为何获允使用公帑投入如此高风险的外汇交易?为何国家银行可以行使超越它作为国家银行业监督者的权力?迄今仍无答案。

大马因这件事情再次创下纪录,国家银行成为外汇交易的最大输家。

高价收购马航股权

在国家银行外汇交易亏损事件不久后,马哈迪于1994年达致一项协议,允许土著商人达祖丁蓝利以17亿9000万令吉,向国家银行购买32%的马航股权。

达祖丁与时任财政部长达因关系密切。达祖丁曾是官联公司Peremba公司和Fleet集团的董事,以及达因旗下Taman Bukit Maluri有限公司的董事。

虽然达因否认,但达祖丁被视为其代理人。

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使达祖丁和马航受重创,而这迫使达祖丁以每股8令吉的价格,相等于他购买这些股权的17亿9000万令吉,将股权卖回给政府。

马航股票当时的收市价格是3令吉68仙,不到达祖丁收购时的一半。换言之,达祖丁以比市价高出4令吉32仙或117%的股票卖价饱赚一笔,但政府并没委任独立的估价师来评估这个交易。

达祖丁后来声称,本身是受马哈迪的指示向国家银行购买马航的股份,以协助当时蒙受惨重损失的国家银行,但马哈迪却否认此说。

巴生自贸区丑闻

另一宗丑闻,就是发生在90年代末直到2000年代末的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争议。

巴生自贸区是两任交通部长林良实至陈广才期间的计划,政府于1999年批准一片1000英亩的工业园计划,放眼将巴生港口转型为分发与转运船货的区域中枢。

这个计划的初步成本是19亿令吉,政府起初委任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机构来经营巴生自贸区长达15年,但这个机构于2007年撤出后,由巴生港务局负责接手。

2006年,巴生自贸区的成本已翻倍至46亿令吉。

政府于2007年至2008年向这个计划发出一笔40亿令吉的低息贷款,而当时的交通部长翁诗杰成立一个特工队来调查巴生自贸区,并警告这项计划成本可能会飙涨至120亿令吉。

巴生港务局前总经理冯惠珠和巴生自贸区工程顾问陈森永等人,被控涉及3亿8000万令吉的刑事失信罪,而林良实和陈广才则因这项计划被控欺骗内阁。

虽然冯惠珠等人的案件仍在审讯阶段,但林良实与陈广财已于2013年和2014年相继无罪释放。政府迄今仍没透露,巴生自贸区计划共损失了多少钱。

鲉鱼潜水艇交易

2002年,大马政府与法国潜艇制造商DCNS,敲定了一笔总值62亿令吉的2艘鲉鱼潜水艇交易。

这笔交易是由纳吉亲信拉萨巴京达,和国防部武装部队旗下的莫实得控股董事经理罗丁(Lodin Wok Kamaruddin)牵线,而这项交易是在现任首相纳吉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达成。

拉萨巴京达是透过两家他在香港拥有的公司,即Perimekar私人有限公司和Terasasi公司来做鲉鱼潜艇买卖。罗丁曾担任Perimekar的董事,但他已于2010年辞职。

Perimekar在这项买卖中,收取了近5亿令吉的“服务管理费”。

事情接着就出现戏剧变化,蒙古女郎阿旦杜亚于2006年,在沙亚南本查阿南(Puncak Alam)的森林被枪杀,并遭炸毁尸体。她据称是拉萨巴京达敲定鲉鱼潜艇交易的翻译员和助理。

阿旦杜亚命案至今悬而未决。据称,阿旦杜亚生前曾勒索巴京达50万美元。虽然纳吉已多番否认,但阿旦杜亚父亲坚称,女儿认识纳吉和拉萨巴京达两人。

虽然吉隆坡高庭宣判,纳吉的两名保镖特警西鲁与阿兹拉谋杀阿旦杜亚罪名成立,但上诉庭却推翻这个裁决。此外,拉萨巴京达被控教唆两人杀人,但最终也无罪释放。

一个大马发展公司

最近,作为政府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个大马发展公司,其负债累累的账目也成为各方关注的对象。

这家公司一开始名为登嘉楼投资局(TIA),由时任副首相的纳吉在2009年瓜登补选前宣布。其中一名参与其中的就是目前备受外媒关注的大马年轻富豪刘特佐,他被指与纳吉与罗斯玛关系密切。

不过,后来因为出现一些问题,中央政府在2009年接管登嘉楼投资局,并且将之改名为一个大马发展公司。

该公司的数个交易备受质疑,例如于2009年5月发出50亿令吉的债券,但该公司其实只需筹资44亿令吉。

一个大马公司首个巨额投资,就是与沙地石油国际公司(PetroSaudi International Ltd)成立一家价值25亿美元联营公司,买下其中的40%股权。

这家联营公司理应为大马从中东招商引资,但公司的资金反而投资在中东国家。如此看来,一马公司仿佛是在协助国际沙地石油公司,开拓里海的石油储备。

一马公司最终将这家联营公司的股权卖回给沙地石油国际公司,但却奇怪地选择认购沙地石油国际公司的11年债券来让后者还钱。实际上,一马公司几乎将所有第一笔债卷筹募而来的44亿令吉,投资在国际沙地石油公司。

5年后,一马公司仍被指涉及可疑交易,公司状况也不稳定。经过数个月拖延后,它才终于本月向公司委员会呈交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报告。

一马发展公司因为估价缺乏吸引力,而被逼两度展延价值90亿令吉的首次公开募股。该公司也被逼两度重新排期和重组一笔延期的67亿令吉债务,并因此面对惨痛成本和罚款。

一马发展公司也因为将70亿令吉的投资放在开曼群岛的岸外金融中心,而招致恶评。

至今,该公司一共买下三家主要的独立发电厂公司,但由于一些交易没经过公开招标而饱受批评。

一马公司的旗舰计划——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仍处于初步阶段,而价值200亿令吉的大马城工程仍处于部署阶段,惟成本预计比打造布城更高。

最近,一马公司因于2012年和2013年委托高盛集团发行47亿5000万美元(152亿令吉)债券时,支付4亿7900万美元的“特定佣金、费用与开销”给该投资银行,而遭在野党穷追猛打。

就连在此前大计划丑闻屡遭抨击的马哈迪,也对一马公司债台高筑表示担忧。

他在部落格中表示,“一马发展公司的钱,并非源自国家的财富盈余,它欠下数以亿计的债务,相当的高。”

“国家既欠债就应还钱,否则,我们将跟阿根廷一样破产。一个连年陷入财政赤字的国家,是无法摊还巨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