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李光耀胡说单靠华文不能过活

27/09/14

作者/来源:新加坡文献馆

2009年7月,李光耀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访问。讲话内容大意是,新加坡是靠讲英语的国际贸易为生,单靠华文是不可能在新加坡过活的,所以很后悔当年没有早点关闭华文大学。

多阅读李光耀的论述,不难会发现李光耀善于使用以偏概全,半真半假的论述,编制自己心目中要讲述的故事,以达到一个设定的政治目的。过程中,历史事实可以毫不犹豫的被颠倒歪曲。这是因为李光耀没有叙述必须忠于历史真相的概念。

为此,不妨看看李光耀的地理杂志讲话中的以偏概全,半真半假的论述,以分辨其中的扭曲和虚伪。这有助认识李光耀向来漠视历史真相的劣根性。其教育意义是说,读李光耀论述,不能不持有质疑内容真实性的心态,特别是有关讨论华社,华文教育,南洋大学等等的议题。

1,新加坡是靠讲英语的国际贸易为生。

新加坡开埠之后,在英国人的推动下,新加坡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土产集散中心。这一个双元经济体系,是由英国人为首的欧洲经济体,和以局域华人为主要角色的东南亚本土经济体,共同联手打造经营。

在双元经济体系内,英语和华人方言平分秋色。英语是西方资本世界控制之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华人方言是东南亚土产集散经济体的通用语言,其中,个别华人族群分别在个别不同的土产经济内独领风骚,比如,潮州方言主导东南亚碾米业。

历史现实是,自开埠以至1950年代的百多年之间,英语并非本局域唯一的贸易语言。

1959年,李光耀掌权之后,华人经济体系开始受到政府政策的系统性清算,原有的华人经济体系,逐渐由李光耀主导的国有企业经济体系取代。随着华人经济体系的没落,华人语言的经济角色也随着消失。换言之,在李光耀设计的经济制度下,英语成为唯我独尊的新加坡政治与经济语言。这是只有英文才能够生存的新常态。

2,单靠华文是不可能在新加坡过活的。

早在英国人发展新加坡为贸易商港之前,华人已经在岛上种植甘密。开埠后形成的双元经济体系之内,在局域经济体系中,华文既是经济也是政治语言。

东南亚华人经济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这个领域的人力资源就是来自本土的华人教育体系。华人的语言文化支撑了整个东南亚华人经济体系的发展。1950年代的国际橡胶经济贸易中,许多只讲方言的华人崛起成为百万富翁。也就是说,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资本财富累计,都是在华人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下形成。

可见,李光耀掌权以前的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文化,虽然受到英国人在制度上的先天制约,却还享有相当充裕的活动空间,所以单靠华文不仅仅可以过活,也丝毫不影响成为成功商人的机会。其实,李光耀对这一件历史真相是非常清楚的。

2011年11月,李光耀在新书发布会的演讲说:‘今天,…这里普遍使用英语。然而,新加坡并不是一直如此。多年前我出任总理的时候,大多数新加坡人不讲英语。 …在那个年代,能够说英语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百多年来,不讲英语的新加坡人,不是都好好的活过来了吗?显而易见,李光耀之说是完全没有历史根据。事实上,是在李光耀处心积虑的干预下,新加坡社会才逐渐演变成普遍使用英语,一个单靠华文是不可能过活的政治现实。

毋庸置疑,单靠华文不可能过活之说,是声东击西的障眼法,用来模糊,进而掩饰真正的政治目的,那就是,李光耀要塑造,一个只有英文才能够生存的新加坡社会。

3,南洋大学是一所单讲华人语言的华人大学。

南洋大学是华人大学的说法,意图无非是要指南洋大学是单讲华人语言的大学。从单靠华文是不可能过活的逻辑来看,李光耀是要说,南洋大学是不可能,在一个只有英文才能够生存的社会环境下存活的。

当然,李光耀此说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这是力图把消灭华人教育,关闭南洋大学的历史责任,全部推卸到新加坡社会的现实环境。手段上,先是通过政策干预制造了设定的现实,再把责任转嫁到设定的现实上。这种迂回推卸的伎俩,不难识破。

只要明白,单靠华文可以过活的原有经济现实是被李光耀彻底颠覆,造成了只有英文才能够生存的政治现实,就会知道这种改变并非自然演化,而是李光耀的人为结果。换言之,李光耀设定的环境成为代罪羔羊,把罪过都推卸到自己塑造的环境上。

南洋大学确实是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的大学,然而,却绝对不是单讲华人语言的大学。道理很简单。在华人语言文化受到殖民政府歧视的恶劣环境下,华人都知道掌握英文的重要性,所以英文是华校的必修课。华校生向来努力学习英文。相反的,因为不识华文也可以过美满舒适的好日子,所以英校生可以完全不学习华文。

这一史实说明了,南洋大学是培育真正新加坡双语人才的民族大学。

所以说,有必要澄清的历史是,单靠华文是不可能在新加坡过活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假象,是李光耀不诚实的以假乱真。毫无疑问,谎言之虚,是掩饰不了李光耀处心积虑清算华人文化教育之实。

---

分类题材: 政治_politics 南洋大学史实_ntah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