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卿‧慕沙希淡的肺腑之言

《星洲日报》2014-09-03 09:34

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在馬來西亞的57歲生日,沒有送上賀禮,沒有說幾句祝福的話,反而說了不少刺耳、令人難堪的話。

比如他說,政府一再強調馬來人需要援助,使馬來人感到自卑;馬來人把矛頭指向華人,是在自欺欺人。土著股權加上政府相關公司(GLC),明明已經超出30%的目標,政府卻還一直說土著股權只有24%。

又如政治人物為撈取政治利益不斷玩弄種族與宗教課題,給國家帶來的破壞多過建設;領袖愛聽歌功頌德的話,漠視諍諫之言。

再如敏感的宗教課題未獲妥協處理,30年前已獲准引入的國文版聖經竟引起爭議,導致穆斯林感到混淆,非穆斯林感到震驚失措;政治人物擔心被標籤為“反伊斯蘭”,不敢表明反對伊刑法,以致亂象叢生。

慕沙的肺腑之言,句句如利刃,剖開57歲馬來西亞身上的多個腫瘤,也句句如暮鼓晨鐘,欲敲醒仍在昏睡或執迷不悟的同胞。

慕沙多年來冷眼旁觀政局和社會現象,自然有深刻感觸,尤其對族群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表露無遺。忠言逆耳,句句是他的真心話。

回首過去57年走過的漫漫長路,馬來西亞在各領域的發展,有進步也有退步,如基健更現代化,但人民的思維卻不進反退。

政治人物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與利益,不惜挑起敏感爭議、煽動情緒或製造種族仇恨的現象,比起50年前更司空見慣。這類政治人物,成了製造種族問題的罪魁禍首。

隨手拈來,有首相署副部長拉查里無視聯邦憲法保障各族群學習及發展母語教育的權利,竟建議關閉或拆除華小,引起華人社會憤怒不安。

近日又有巫統泗岩沫區部主席卡瑪魯丁針對網民的不當行為而將矛頭直指非土著,批評這些非土著“沒有教養”,更特意“提醒”在場的9名華裔新聞從業員要“好好報道”,言語含有“警誡”中文媒體之意。

今日的社交媒體確實充斥各種造謠、誹謗和誣蔑言論,這類不負責任的網民涉及各種族,馬來西亞穆斯林連線(ISMA)主席阿都拉再益便是其一,他在該組織的網頁上發表“華人是侵略者”的煽動性言論,更是嚴重傷害華人的尊嚴,引起公憤,破壞國民團結。

卡瑪魯丁不分青紅皂白,將網站亂象歸咎於某個特定族群,特別強調非土著“沒有教養”,本身便是在誣衊非土著,誠如慕沙所言:自欺欺人。

政治人物被視為是公眾的典範,應謹言慎行,動輒發表敏感和種族性言論,向公眾傳達仇恨和專橫獨斷的訊息,將為社會帶來不良後果。

慕沙說:“我們不能再抱持50年前的態度,我們必須進步及自我提昇。”

事實上,今日各族之間的關係比起50年前更為尖銳惡劣,說明國人非但沒有進步,更在往後開倒車。而政治人物缺乏素質修養,又如何期待他們引領人民進步和向上提昇?

(星洲日報/游走邊緣‧作者:陳寶卿‧《星洲日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