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欧亚世纪”呼之欲出

(巴西)皮普埃斯科巴 孙西辉编译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欧亚大陆桥”到“泛亚调整铁路网”,从石油天然气管道到各种物品和人员的流动,欧亚大陆各国正日益紧密地联系到一起。5月21日,中俄两国签署的一份“世纪大单”更是让世界瞠目,国外各界纷纷惊呼“管道斯坦”真正形成。5月2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刊登了巴西驻香港评论员皮普•埃斯科巴的文章,预测“欧亚世纪”的到来。

 “管道斯坦”与“天然气人民币”

近来,一种恐慌心理在华盛顿挥之不去,因为中俄在欧亚大陆扩展彼此间的贸易与商业互利关系令美国深感不安。这种“商贸联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加强,如“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内部合作、不结盟运动等。贸易与商业只是合作的一部分,两国还在新型军事技术领域开展合作。预计2018年面世的S-500超尖端防空反导体系是俄罗斯版的“星球大战”,中国必定希望打造自己版本的类似系统。同时,俄罗斯打算向中国大量出售最先进的苏-35喷气式战斗机,因为两国决定建立航空工业伙伴关系。

5月下旬,普京借参加亚信峰会之际访问中国,为正在形成中的“欧亚世纪”释放了真实的庆贺烟火。建设中的“管道斯坦”使各种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在欧亚大陆纵横交镨,构成了该地区的生命循环系统。目前来看,达到价值1万亿美元的“管道斯坦”交易将在10年内完成,最终会把欧亚各国紧密连接起来。这包括中俄最近签署的天然气“世纪大单”,俄罗斯国有能源巨头Gazprom公司同意自2018年起,每天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供应37.5亿立方英尺液化天然气,合同期限不少于30年。Gazprom公司的大部分利润目前仍来自欧洲市场,但亚洲将成为其出口的“珠穆朗玛峰”。该公司将利用这种巨额交易提高对东西伯利亚的投资,这一地区将被改造成一个天然气出口轴心,向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

谈到美国的焦虑,还不得不考虑“石油美元”的命运,中俄公司以人民币而非美元的形式进行结算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这将产生“氢弹”般的冲击力。由于“管道斯坦”将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和能源伙伴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人们很难想象两国关系会发生结构性逆转。中俄两国未来很可能带头推广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或许是一揽子货币,以取代美元。这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中俄领导人会见后,“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于7月在巴西举行。届时,2012年宣布组建的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正式成立,它有潜力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金砖国家”打算绕过美元的许多合作体现为催生“天然气人民币”,即以人民币购买和支付天然气。Gazprom甚至考虑以人民币发行市场债券,作为支撑商业扩张的金融计划的部分内容。实际上,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债券已经在新加坡、伦敦和法兰克福进行交易了。对于新“管道斯坦”交易而言,用人民币结算最合情合理。中国乐于以这种可兑换成卢布的货币向Gazprom公司支付,Gazprom可以积累人民币资产,而俄罗斯也能够以人民币购买大量中国商品和服务。

俄罗斯与亚洲市场的共生关系

毫无疑问,中俄天然气巨额交易合同无法脱离欧俄能源关系的背景。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很大部分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这正是它在乌克兰危机中施加影响的手段。德国30%的天然气依赖从俄罗斯进口,但华盛顿的地缘政治命令却是推动欧盟找到各种方法,在未来的能源领域“惩罚”俄罗斯。欧盟内部对取消价值16亿欧元的“南溪管道”项目争论不下,这一能源工程原定于6月开工。如果完工,将有更多俄罗斯天然气经由黑海输送到保加利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和奥地利。目前,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已经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该项目。

取消可能不是一种可行选项,因为唯一的替代方案是从阿塞拜疆经里海输送天然气,但这几乎不可能,除非欧盟突然间统一各国意愿并找到大量资金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aku-Tblisi-Ceyhan)石油管道,这是克林顿政府多年前为绕过俄罗斯和伊朗而设想的一条管道路线。除此之外,阿塞拜疆没有足够能力供应欧洲所需的所有天然气,而哈萨克斯坦受制于基础设施问题,土库曼斯坦则倾向于将天然气卖给中国。与此不同,“南溪管道”项目不仅可以享受能源补贴,还可以为多数经济萎靡的欧盟国家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和投资。

目前,美元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在2013年全球外汇交换中约占33%的比例,但与2000年的55%相比已逊色不少。此外,美联储为避免利率上涨不断发行货币,规模达到政府债务的70%。五角大楼顾问吉姆•瑞卡斯和香港的所有银行家都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已经破产,没人能够想像未来美元将泛滥到何种程度。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欣欣向荣,并提出了建设各种新“丝绸之路”的设想,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石油管道、港口和光纤电缆构成覆盖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巨大网络,包括东南亚公路、中亚公路、印度洋“海上通道”,以及经由土耳其直达德国的高速铁路。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市,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中国和欧洲之间应该建设一条新“经济丝绸之路”,其基础是“重庆-新疆-欧洲”铁路。目前,中国到哈萨克斯坦已经通车,今后只需连接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即可。到那时,全程铁路通行时间为15天,比从中国东部沿海出发的货船少用20天时间到达。就欧亚经济融合的角度来看,这条铁路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地缘政治影响。

“金砖国家”的新“欧亚世纪”

尽管“金砖国家”近期面临严重的金融问题,但他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七国集团”的抗衡者,渴望建造一种新的全球构架,取代“二战”后建立的旧结构。他们自认为是对“例外主义”和单极世界的潜在挑战者。当他们快步迈上全球舞台中央时,在华盛顿当权者中激起了一种混杂着好奇、恐惧、歇斯底里和好斗的复杂情绪。美国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俄罗斯落魄潦倒时,希尔常常梦想建立一个美国霸权下的“新世界秩序”。现在,他认为俄罗斯“忘恩负义”,忙着复兴苏联帝国。

美国军方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其智库“未来战争”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在一些方面与美国开战了。在奥巴马政府公开“转向”亚太之际,美国媒体充斥着冷战时代的“遏制政策”言论,并将一切责任归咎中国。在美国急速冲向2.0版冷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滑稽的现象:美国背负着17.5万亿债务,却盘算着与俄罗斯进行金融摊牌。实际上,俄罗斯持有规模可观的贸易盈余,巨大无比的中国银行在帮助俄罗斯银行方面毫无困难。在“金砖国家”内部,个别合作项目甚至达到300亿美元,如俄罗斯将建设经由中国西北到达印度的石油管道。中国企业也在讨论参与从俄罗斯到克里米亚的交通走廊建设的可能性,包括机场、船坞、液化气站等。另一个“氢弹”级冲击波正在形成,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将建立一个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机构,这将令美国的盟友卡塔尔大为不满。

在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的政策中,任何遏制中国的成分都不会促使中国放弃“和平崛起”的战略。同样,美国和北约军队在东欧的“前沿部署”或其他冷战式行为也不可能遏止俄罗斯的“平衡”政策,即确保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并维持与欧盟,特别是与德国的商贸关系。奥巴马及其高官们抓住一切机会对伊朗、中国、俄罗斯和非洲实行“再平衡”,但这种军事优先的举动实际上推动了莫斯科、德黑兰和北京在欧亚大陆和其他地区建立自己的“战略纵深”。美国霸权将以何种方式终结仍不得而知,但欧亚大陆上一种新力量正在成长,这在华盛顿看来是“麦金德式”梦魇。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写道:“如果莫斯科控制乌克兰,它将自然重获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的资本。”美国的遏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以此为逻辑依据。但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同时,俄罗斯正“重返”亚洲,中国则“重返”全世界,“金砖国家”正努力缔造一个新“欧亚世纪”。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58期,摘自2014年7月3日《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