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高边疆”上的寂静风暴

  • 席亚洲席亚洲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 2014-08-03 09:05:26

本周,乌克兰、伊拉克、利比亚、加沙等地战事持续。乌克兰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号称攻城略地,成建制歼敌,但却始终无法消灭对手。伊拉克政府大举扩军准备“戡乱”,向美俄各采购了十几亿美元的军火,但所有人担心他们会变成“运输大队长”。利比亚冲突持续,军阀混战下天无宁日。加沙地带,以色列和哈马斯战斗交换比超过了2006年与真主党的激战,让以色列政府头痛不已,不得不继续征召更多青年以备扩大战火。不过本周上述四个战场都没有发生决定性的重大转折,媒体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来自欧亚大陆腹地喧嚣的风。

欧亚大陆腹地,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战火在持续

欧亚大陆腹地,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战火在持续

欧亚大陆腹地,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战火在持续

与震动的大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平洋两岸在万籁俱寂的“高边疆”展开了新一轮的攻防。美国的“反反卫星卫星卫星”发射,中国“意外曝光”DF-41战略导弹的信息,在宇宙中刮起了一阵寂静的风暴,这也是我们本周要关注的内容。

太平洋两岸,在寂静的高边疆展开新一轮竞争

太平洋两岸,在寂静的高边疆展开新一轮竞争

太平洋两岸,在寂静的高边疆展开新一轮竞争

于无声处听惊雷——东风-41“意外”证实

中国的洲际导弹一直具有神秘色彩。长期以来,中国只公开了几种洲际导弹的型号名称。至于具体情况,则从无公开报道。由于中国的严格保密制度,外界基本只能努力靠一些零散信息猜测。对于处于优势对手核威慑下的中国,更需要迷惑对手决策层,使之慑于“战争迷雾”而不敢轻举妄动。

发射井中的东风-5导弹

厂房内正在进行维护的东风-4导弹,这些老式液体导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条件下核威慑的要求

本周,中国某地方政府官网政务公示信息中赫然出现“东风-41”、“东风-26”等导弹型号名称,并透露了负责上述导弹部分部件研制工作的研究院所的一些公务往来信息,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导弹目前研制进展的片鳞半爪。敏感的媒体在第一时间将其放到网上。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谈谈中国的新洲际导弹,神秘的“东风-41”——以下内容均基于公开信息和外媒报道。

目前,我国的三种主力陆基洲际导弹是东风-5A,东风-31和东风-31A,此外还有部署在核潜艇上的“巨浪2”导弹。

媒体对中国洲际导弹MIRV分导式核弹头BUS的猜想图

东风-31导弹小步快跑,图为其最新型的三用发射车

2009年阅兵式上出现的东风-31A导弹

1999年阅兵式上出现的东风-31导弹

东风-5A的技术与“长征2”运载火箭同源,可靠性值得信赖,其射程、威力指标也很理想。不过,东风-5导弹毕竟设计年代较早,在突防技术上考虑不多,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威慑力正在快速下降。此外,东风-5发射井防护性较差,一旦敌人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部署数量仅为20枚的东风-5生存能力堪忧。

改为采用地下坑道部署的东风-31导弹初步解决了生存力问题。但该弹射程8000多公里,无法覆盖美国全境。该导弹在设计时的主要任务是威慑苏联欧洲地区;当主要假想敌转换为美国后,则显得有些性能不足。

而东风-31A导弹则是东风-31导弹的改进型,它的第三级火箭重新设计,射程提高到了12000公里,从中国东部地区发射时可覆盖美国全境。这种导弹的重量、性能接近美国民兵3导弹。但作为一种1986年开始研制的导弹,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在该弹上尚未得到全面应用。

目前,美国现役450发“民兵3”。相比之下,东风-31A刚刚开始部署,美国空军的官方报告称中国只有15到20枚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NMD反导系统的部署,我国核实力一度形成危险的“空窗期”,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自本世纪初,新一代核武器和投放系统的研究工作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头等大事。目前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已在海基核武器领域初见成果,满载16发巨浪2导弹的094型核潜艇已经在南海进入实战部署阶段,初步解除了我国的核威慑力量不足的困境。

但“巨浪2”导弹射程是8000公里,稍显不足。也就是说,核潜艇在南海“堡垒海区”内活动时还是无法威胁美国全境。

俄罗斯“亚尔斯”导弹,该导弹的突防能力有很大提高

美国MX导弹储运车,可见这种导弹的巨大体积

从左至右分别为MX”和平卫士“,民兵3、民兵1三种导弹,可见MX导弹的巨大体积,如此巨大的导弹显然无法实现机动发射

美国唯一研制过的公路机动式洲际导弹“侏儒”

“侏儒”导弹仅重16.8吨,但射程可达12000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新型陆基重型洲际导弹研制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关于东风-41导弹的传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最初一些媒体认为东风-41可能只是改了个名字的东风-31A,但后来他们都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导弹。

根据国内相关史料,东风-31导弹1986年开始研制时就已经有规划与之配合的东风-41导弹,当时的资料将东风-31列为远程导弹,而东风-41则属洲际导弹。

台湾方面的消息称,“老”东风-41在90年代夭折,其技术被转移到东风-31A导弹。今天的东风-41则是2002年开始全新研制。从最新信息来看,这种导弹一些子系统的试验任务尚未完成,装备部队可能还要有些日子。美国方面称2012年7月东风-41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美国天基红外监控获知,新导弹第一级火箭燃烧时间很短,显然采用了速燃技术。这是东风-31导弹所不具备的能力,这种设计可大幅度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从网络图片分析,东风-41导弹的直径比东风-31A略大,也更长一些。曾有猜测认为东风-41是一种类似美国MX或苏联SS-24“手术刀”的重型洲际导弹,起飞重量超过100吨,可携带10个核弹头,但从其尺寸和采用8轴TEL车公路机动来看,这种说法不可信。

东风-41导弹发射车图。不过,从最新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些发射车的发射筒内可能还没有实弹,它们只是在进行试车。

至于东风-41导弹的射程,有12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说法,分别是从中国西部发射的导弹通过北极圈航线和太平洋航线覆盖美国全境的航程。作为佐证,中国在70年代曾提出研制东风-6“环球导弹”方案中,就曾要求射程超过15000公里。

此外,与东风-31A相比,东风41的另一个重要改进可能是命中精度。根据资料,东风-31A导弹的命中精度为300米左右。相比之下,美国“民兵3”导弹的命中精度可达120米以下。核武器对发射井、地下掩体一类的目标的毁伤效果受命中精度影响很大,因此以现代技术大幅度提高东风-41导弹的精度自然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在积极研制新洲际导弹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资料认为,俄罗斯目前研制的两种新型洲际导弹一种是“亚尔斯”,这是一种在原“白杨M”导弹基础上改装新型第三级火箭,并改进突防系统的新型导弹。另一种导弹则是RS-26“边界”,关于这种导弹,一种受到一定认可的观点是它可能是通过高超音速滑翔器大幅度延长射程的一种小型洲际导弹。

高超音速滑翔器也是中国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东风-41导弹可能会和“亚尔斯”一样,具备携带多个滑翔弹头的能力,这将使它更难以被拦截。

总之,东风-41导弹与中国此前研制装备的洲际导弹存在一个跨越性的进步。中国早些年没有生产数量更多的DF-31,主要原因是其射程等性能尚有不足,大批量生产意义不大,因此采用“小步快跑”方式,积极研制改进方案。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东风-31导弹先后出现多种型号的导弹发射车,导弹本身也经历了一些改进,但总生产数量并不大。

这和中国海军21世纪初建造新型战舰的方式类似,平均一两年就有新的小幅度技术进步,但每一型新舰的建造数量都不多,但当新舰各方面性能达到“目标舰”要求,则转入大批量生产。

从前面列举的技术性能来看,东风-31A、东风-41导弹已经实现1986年研制时计划的理想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要求。如果要形成对美国的有效威慑,东风-31A和东风-41的生产数量很可能达到三位数。由于俄罗斯近年来战略核武器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反导技术落后于中美两国,未来它对美国的牵制作用极有可能无法确保,这是中国大幅度提高核武器实力的重要背景。

不过,即使大幅度提高核武器装备数量,中国仍将坚持防御性的核战略,而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夺取核战争胜利”的目标而生产成千上万枚核武器,拖累自己的经济发展。

所以说,中国的导弹,仍是世界和平坚实的基础。这些导弹,将确保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AnSn+1

本周,一枚美国空军的“德尔塔4”火箭升空,箭上两枚卫星被送入轨道。这两枚卫星的代号是“地球同步轨道太空态势感知项目”,这两枚卫星的任务是对轨道上其他国家的卫星进行拍照。换句话来说,这卫星的作用,大概相当于陈冠希的手机,连它的缩写都是缩写GSSAP(与Gossip[绯闻]仅两字母之差)。

美军称,这枚卫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监视其他国家的“邪恶太空行为”。比如——美国务院前几天指责中国进行的反卫星试验。

美国空军德尔塔4火箭将两枚“绯闻”卫星送入太空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反卫星试验还集中在用导弹直接打击低轨道卫星的阶段。不过对高轨道,乃至同步轨道卫星的攻击对于大国而言其实也并非难事。中国去年的“探空火箭”的试飞高度就达到了2万公里,它完全可以携带能够打击36000公里高度同步轨道目标的“反卫星卫星”。

美国的“绯闻”卫星,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抗这种“反卫星卫星”——受现代技术限制,进入同步轨道前“反卫星卫星”要经过较为漫长的轨道转移,如果能及时发现,就可以让己方卫星转移轨道以躲避打击。

所以,网友给这颗卫星起了个名字叫“反-反卫星卫星-卫星”,英文就是“Anti Anti-satllite-satllite sallite”,缩写A2S3(两个A三个S)。

美国当年“星球大战”计划中设想的反导卫星

反卫星卫星设想图

笔者于是脑洞大开——如果美国的对手再开发一种具备隐身能力,可以在被发现前击落“A2S3”的卫星,那岂不是应该叫做A3S4?然后……我们是不是能看到争相研制“AnSn+1”系统的无限循环?

其实“反卫星卫星”并非幻想。图为苏联研制的“杀手卫星”。

当然以上只是笑话。本周的这场寂静风暴虽然并未炮声隆隆、血肉横飞,但这“高边疆”的竞争,却远比正在用机关枪和大炮辩论的热点地区对未来世界局势的影响更大。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4_08_03_252811_3.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堵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