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請告訴我,路在何方?

民政黨前副總秘書李家全接受出任兩個檳州機構高職之後,馬上便面對被凍結黨籍及最終不得不宣佈退黨的命運。事態如此發展,可謂全在意料之中,一點也不驚奇。

朝野共治,本來就是一條崎嶇難行的路,在我們這樣一個朝野仍然對立,並還有千絲萬縷的複雜種族關係的國家,想要落實這種垮黨合作的政治理念,更是難上加難。

在一些西方民主國家,朝野合作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當然其中不乏成功的,也有不歡而散的結局。但事實證明,獨立50年來,我國只有政黨結盟的經驗,朝野合作或者朝野共治,始終是一個遙遠的夢。

姑且不論,檳州民盟政府委任民政黨的李家全和巫統的卡力阿末出任州內政府機構的高職,是否另有政治議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對開創大馬朝野政黨合作機制,確實是一個很大膽、也很有前瞻性的嘗試。

可惜的是,我們的政治畢竟仍從狹隘的政黨立場出發,並堅持對立、敵對、不妥協,李家全也因此逃不掉自己宣佈退黨或者被開除出黨的宿命。

我國大選之後,國陣政府第一次面對國會無法擁有三份之二絕對多數議席的困境,更連失5州政權,新的格局催化民盟正式成立,與國陣分庭抗禮,兩線制隱然成形,大馬的政治發展,也從此進入一個朝野難分的詭譎階段。

撇開私人恩怨不談,我們理解,礙於國陣精神,民政黨是不可能不對李家全採取紀律行動的;但一個開創大馬政治新格局的大好機會,也因此嘎然而止,老百姓遺憾之餘,唯有聲聲無奈。

對於選後的政治格局,老百姓是乍喜還憂的,因為過去40多天來,不論是國陣還是民盟,似乎都還沉溺於選戰的氛圍之中,甚至迫不及待地開闢黨選戰場,展開另一輪的廝殺;老百姓看到的,仍然是硝煙瀰漫的場景;聽到的,仍然眾聲喧嘩的戰鬥語言。

目前的政局,乃選前始料未及。不只人民仍未適應,各朝野難分的政黨,不論是突然失去一黨獨大威權的國陣,還是突然5州政權在手的民盟,似乎都有點茫然,至今還無法走出驚愕,還在戰戰兢兢,探索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在西方民主國家,國會裡除了壁壘分明並輪流執政的兩大政黨之外,往往還有一兩個小黨可以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反觀我國,這屆大選過後,國會裡就只有兩大陣營─國陣和民盟,小黨已全無立足之地。這樣的政治生態是好是壞?是否健全?還有待觀察。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今後的國會,必定十分精彩。

國陣失去了三份之二的絕對優勢,擺在眼前的現實是,政府若今後若要進行任何修憲立法,都非得獲得反對黨的支持與合作不可。換言之,朝野合作,如今已是一個朝野政黨無法迴避的重大議題,國陣再也不能仗著一黨獨大而為所欲為,民盟也再也不能為反對而反對,雙方都應從國家大局的需要出發,為國家的整體利益、為全民的福祉,考慮進行某種程度的合作。

事實上,民主國家的政府在立法的過程與敵對陣線進行協商和達致妥協,乃屬常態。重要的是,這種協商和妥協必須透明化,不能變成一種權力的分贓。當然,對錯誤的政策,反對黨仍然必須堅持原則,監督到底,反對到底,絕不妥協。

無論如何,朝野是否要進行某種程度的和解,並進行有選擇性的合作?或者,繼續互不信任,對抗到底?這不僅是朝野政黨今後必須學習和面對的重大挑戰,也對大馬政治的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

和解?對抗?請告訴我,路在何方?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林明華‧200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