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国的议会民主制度

•川•

我国议会简介

我国的议会民主制度,来源于英国,是以英国议会为样板的西敏寺议会制。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联邦议会由最高元首和上、下议院组成,是立法机构,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在涉及统治者身份、特权和地位,以及马来语作为国语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权受到一定限制。政府向下议院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政府实行内阁制,由最高元首任命在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总理,内阁部长人选由总理从上、下议员中挑选并向最高元首提名后确定。

25e6_258a_2595_25e7_25a5_25a8.jpg下议院议员共222名,由全国划分的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大选的投票决胜制度,是采用“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胜制”,也就是“最高票者全取”。在这种投票制度下,选民在单一选区中只投票一次,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胜出。在马来西亚,无论国会(即下议院)或州议会,都是以这种投票制度产生。下议院每届任期5年,期满后自动解散,或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建议提前解散,之后全国选举委员会在60天内(在西马)和90天内(在东马)举行全国大选。21岁以上的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下议员可连选连任。

622_2520hei_2520se_2520ji_2520hui_252020.jpg上议院议员共70名,其中由13个州立法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另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上议员任期3年,可连任两届,任期不受下议院解散的影响。由于独立50多年来都由以巫统为老大的政治集团牢牢掌控政权,以致上议院无法传递民意,只是沦为政治集团的树胶印和摆设,以及当权朋党的犒赏官职。许多被选民抛弃的执政党的落选候选人或非民选议员也往往通过受委任为上议员而上任部长。

议会的职能包括:1、修改宪法;2、立法;3、审议及监督国家财政;4、审议国家政策,并有质询权。

上下议院都可以提出法律议案。事实上,大部分议案都由内阁部长提出,一般会先征得内阁批准,然后提交议会讨论通过。各项法案在下议院通过后,须交上议院审议通过,然后呈交最高元首批准。上议院可对法案提出修改意见,提交下议院考虑。议会决定一般由简单多数表决通过,但涉及取消马来人保留地等重大事项需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议会分执政党、反对党两个阵营。执政党联盟在议会设有“后座议员俱乐部”。反对党在议会结成政治联盟,共同拥护同一名反对党领袖。

英殖民主义者在逐步退出马来亚(后来成了马来西亚)的时候,把整个统治机器移交给了维护其利益的代理人——以巫统为老大的巫华印联盟(后来扩大为国民阵线)。英国人除了建立这样一个议会民主制,还设计建立一个种族主义政权架构,即建立代表各个民族的种族主义政党、以及各种族主义政党成立政治联盟“分享”政权(其实是各民族上层分子利益分享)。这样一个种族主义政权结构,一直延续到今天。50多年来,它充分利用我国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进行分而治之的操控,利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隔阂,玩弄民族情绪,炒作敏感课题,维持长期的朋党专制统治。这个种族主义政权的霸主巫统不断高喊“马来人特权”、112_14.jpg俨然以马来民族的代表和马来民族利益的捍卫者自居,但是它对马来民族却实行了最严密的控制和隔离。所有马来语文的媒体和传播媒介,全都牢牢控制在巫统当权派手中,绝不允许其他人特别是其他民族涉足和参与。只是在进入资讯时代的21世纪以后,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媒体的发展,才冲破这种控制和封锁。在巫统对马来民族的控制和封锁逐步解体以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才得以顺畅和加强。如今,经常浏览网络媒体的年轻一代,视野日益宽广,心胸更加开阔,与其他民族交往日益频密,促成了他们新的觉醒,使我国的社会改革运动展现新的局面,出现新的希望。

议会民主制的先天不足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从英国人承接过来的议会民主制,是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正如今天许多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和政治制度暴露出来的弊病一样。这样的制度下,无法选出真正为人民服务、能带领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和幸福的领导者。讲台上、议会里,充斥的是能说会道、善于表演、精于权谋的投机政客,缺少的就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政治家。激烈竞争的各个党派,为了选票,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激化矛盾,撕裂社会,扩大差异,只要能赢得胜利。至于移植到我国的西敏寺体制,经过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多次修改,更是弊病丛生。单单是选举制度,就出现各种弊端:例如,选区划分不公平,宣传机会不平等,贿赂、威胁、恐吓选民,选委会不公正,军警偏帮,出现幽灵选民,操纵邮寄选票等等。

112_25.jpg这就是为什么在2013年5月5日的大选中,会出现如下结果:反对党联盟(民联)在全国222个国会议席1125万7千多投票的选民中赢得562万5千票,比国阵多出38万7千多票,得票率50.87%,却只赢得89席,占议席的40%多,而国阵总得票率47.38%,却赢得133席,占议席将近60%。民联所赢得的选区平均人数是7万7655人,而国阵的选区平均人数则只是4万6510人。在全国10个多数票最高的国会议席当中,民联就占了9个。至于10个多数票最少的国席,多数都是国阵候选人惊险胜出。在全国120个选民少过6万人的国席,国阵赢得绝大多数,即104席。而全国102个国会议席6万名以上选民的大选区,民联赢得大部分。国阵胜选的112个席位,总得票只占选民的19%多。

正确认识议会选举

由于选举结果与选民的期望出现巨大落差,造成许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无法接受选举结果,由失望到愤怒,甚至认为,任由执政当局操控选举,永远都无法通过选举实现改朝换代,他们一时陷入彷徨和迷惘。

这是由于对议会选举抱有太大的期望,没有看到由英国人移植来的议会民主,实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欺骗性和阶级性。加上由执政了50多年的以巫统为老大的国阵进行了无数次修改,用以维护其朋党集团利益和种族主义政治统治,这样的议会选举是不可能实行公正、平等与民主的。例如,它首先就不允许真正为人民利益奋斗几十年,为国家独立浴血奋战、付出最大牺牲的马来亚共产党合法存在,参加竞选。

112_26.jpg此外在这样的议会制度下,没有财力支撑的选举,连参选都会面对困难。也因此,选举运动往往被势力强大的财团所操控,金钱政治无所不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执政当局动用整个国家机器为选举获胜服务:军警的偏帮,选举委员会的布局,官方和主流媒体的宣传垄断,等等,造成选举无法反映民意。

在这样的议会制度下,选民所能挑选的往往是那些能言善辩、精于权谋、为了选票好话说尽,无所不用其极的政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的远景设计,往往得不到重视,为了选票,大家都只会重视短期效应,照顾眼前课题。这样绝不可能把国家引向光明的前程。

不过,如果冷静想一想,从本质上认识议会斗争的每一次选举运动,从长远的视角看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次大选所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巨大的。这次选举运动,使广大各民族群众得到了一次广泛的、深刻的教育。涉及的层面,深度和广度,是以前的群众运动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派钱派米进行收买选票,已经不起作用了。马来民族的觉醒,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奋起,开拓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发扬了各民族人民团结斗争,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时期的优良传统。各族人民日益加强团结,视彼此都是一家人,为了公正、干净的选举,为了反对贪污滥权、朋党专制、破坏环境、施政不公等共同要求,而奋起抗争。种族主义政治越来越没有市场。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情绪的技俩越来越不受欢迎。从这次竞选运动出现的万人空巷的震撼场面,我们可以看到,各民族人民已经觉醒,要求变革的浪潮势不可挡。

作为社会改革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明确社会改革的当前目标和长远愿景,决不能满足于为那些善于表演的政客抬轿,把所谓“政党轮替”当成改革运动的奋斗目标。根据当前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在各种集会和斗争中提出的普遍要求,可以总结为:必须打破50多年来贪污滥权、朋党专制、种族主义的政治生态;必须改变巫统独霸、种族主义政党结盟、当权集团利益分享的政权结构;必须建立以民为本、民主协商、多元团结的政治模式。

“建立以民为本、民主协商、多元团结的政治模式”是什么含义呢?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民为本”,即一切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有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声,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力量的最深厚源泉。第二:民主协商,即必须大力发扬民主精神,确实遵循民主原则,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无论是组织内,或者与盟友之间,以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各社会组织,都必须根据民主协商的精神,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争取共识,解决问题。第三:多元团结,即深刻认识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多元宗教的国家,各民族人民都是一家人,互相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各种文化在我国都有他们的历史渊源和生长的土壤,必须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单元思想不符合我国国情,单元政策不符合我国人民的利益,也违背了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只有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才能摆正方向,把改革运动引向胜利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