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卿‧没有真相的历史课本

《星洲日报》2014-05-14 11:04

古人有句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用现代人的话,就是:“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让人以过去的事为借鉴,让人温故知新,避免重蹈覆辙;而歪曲真相的历史,给后人灌输错误的历史观念,恐怕要付出祸国殃民的惨痛代价。

我国从小学到中学的历史课本,错漏百出,便是因为撰写历史课本者缺乏历史教育意识,或是负责出版历史课本的教育部官员,以单一化的政治视角诠释历史所致。

为配合标准课程纲要(KSSR)而推出的华淡小四年级历史课本,除了翻译错误贻笑大方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过度强调一个种族、一种文化和一种宗教的单元思维,完全违逆我国多元社会的国情。

小四的整本历史课,可说是完全根据马来文版的历史课本,按照马来辞典的定义逐字翻译,才会闹出把“臣”当“奴才”,以及把留辫子的清朝人当明朝人的笑话。而课本内容也以马来族为主调,从家庭到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充满马来民族的特征,所谓的多元文化社会无影无踪。尽管经过教总和华教人士的指正,当局也只修改部份翻译错误和不当的插图,而坚持不纠正偏颇的内容。

2011年,教育部长慕尤丁一声令下,规定小学四年级从2014年开始上历史课,接着指定从2013年起,列历史课为大马教育文凭必考科目,显示政府十分重视历史。然而,华淡小历史课本谬误众多,却也说明了教育部看待历史课本的态度轻率。

以华小历史课本为例,小四历史课本充塞许多与历史知识无关的内容,重要和基本的史实却没有列入课本。而五年级或六年级的历史课本,也将准备就绪或即将编写纲要,根据教育部小学历史课本的课程纲要,五年级历史课本的主题是“国家主权”,其中涵盖我国的遗产、争取国家独立、国家元首以及我国特征等项目,而每个项目几乎都和多元文化和宗教,以及各族共同争取独立建国的史实有密切关系,但有关课程却倾向于单元化的色彩。我们不禁要问,教育部究竟要给我们的下一代,一本怎样的历史课本?

编纂撰写历史课本,必须真诚及对历史负责,必须超越个人的主观,摆脱政治、种族和宗教的立场,因为我们非但要向历史负责,更要向下一代负责。我国华人在建国时期的贡献是史实的一部份,历史课本不予记载,不还华人在建国史应有的地位,这历史课本没有了事实和真相,还算是马来西亚的历史吗?

小四历史课本有强烈的种族主次关系,不但不能向新生代灌输正确的历史观,反而造成严重误导,破坏国民团结。

这个社会,动辄驱逐华印裔学生“回中国”和“回印度”的师长,以及口无遮拦发表“寄居论”、“移民论”、“回祖国论”及“入侵论”的政客和种族主义者比比皆是,不断给国民团结的伤口抹盐加辣。历史课本单元化,必造就更多单元思维的政客和种族主义者,使我们的社会继续往下沉沦。

歪曲或纂改历史,都是懦弱和欺骗的行为,教育部既要小四生开始学习历史,就必须给他们一本完整和真实的历史课本;内容主观、偏颇和没有真相的历史课本,简直是在愚弄和欺骗我们的下一代,不读也罢!

(星洲日报/游走边缘‧主笔:陈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