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国內 2014年5月11日
华理会召开记者会,希望通过政治协调,处理小学歷史课本单元化爭议。前排左起为张晓威、唐威杰及王鸿財,后排左起为何玉万、刘聪、廖文辉、安焕然及陈亚才。
(吉隆坡11日讯)华小四年级歷史课本虽出现內容单元化爭议,但语文出版局却拒绝纠正课本內容,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建议,华社必须会见教育部长、副部长或教育总监,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原本属于学术的问题。
华理会副主席王鸿財表示,负责出版歷史课本的语文出版局,面对课程单元化的问题时態度强硬,拒绝更正课本中有爭议內容,华社只得寄望教育部长、副部长或总监,协助解决问题。
「这本来是学术问题,现在需要超越学术,通过政治作协调。」
他说,教育部今年推出的小学四年级歷史课本,內容过于单元化,引起华社不安及不满,担忧课本將对各族和谐带来长远的影响与破坏。
王鸿財也是华理会歷史研究小组组长,他今日在歷史研究小组两天一夜工作营,召开记者会时指出,华理会也深入探討五年级歷史纲要后,擬定数项建议,希望教育部重新修订,以免重蹈四年级课本爭议的覆辙。
勿犯同样错误
他指出,教育部目前正在准备明年五年级的歷史课本,华理会在爭取四年级內容修订之际,也必须在这关键时刻向教育部建议,希望五年级课本不会犯上四年级课本的错误。
他强调,歷史课本必须反映马来西亚歷史的事实,並在各个层面突显本地多元民族的社会结构。
「我国各族在本地生活超过数个世纪,对国家的独立与发展,付出极大贡献,不容忽略,可是一些极端分子,不间断地挑战及质疑华裔在本地的平等地位。」
此外,王鸿財认为,小学歷史课里,必须让各族认识及接受,大马公民这个国家拥有同等的公民地位。
他透露,华理会將于下周完成擬定建议,然后交给具有歷史认知的专人翻译成国语,计划在本月底呈给有关当局,希望获得接纳。
他也认为,如果教育部接纳修订五年级歷史课本,估计修订四年级爭议內容也不成问题,更不会出现內容无法衔接的问题。
记者会上其他出席者,包括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主任安焕然、文史工作者陈亚才、吉隆坡中华独中歷史科老师刘聪、歷史课本编辑何玉万及华理会秘书侯慧雯。
陈亚才:小五歷史课本內容离题
文史工作者陈亚才认为,小学五年级的歷史课本內容纲要,存在与四年级课本同样的问题,即內容过于臃肿,许多非歷史科的內容也编入课本中。
他说,小学五年级的歷史课纲要,有著四年级课本的「特色」,既內容涵盖面太广。「虽然名称上这是『歷史』课本,却涵盖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使歷史课本存在太多包袱。对有歷史认知背景者来说,读到这些课本时,总是感觉怪怪。」
他举例,在小五歷史课本中,提及时间管理问题,告诉学生如何珍惜时间。「课本里头也重新排列歷史名词,这是语文训练;它也提及环保的重要性,这是环境教育。」
他说,五年级歷史课程纲要,基本上写得完整,要挑剔不易,但不能掉以轻心。「对照四年级歷史课本纲要,成书后有很大差距,根本不符合纲要內容。」他举例,四年级纲要提及尊重多元种族文化宗教特徵、尊重多元族群国家、接纳多元民族文化宗教的差异,这基本反映本国的客观事实,可是在敘述上、纲要如何呈献等,有当相落差。
陈亚才表示,如今的歷史课本,不比1960年及1970年代的课本丰富,缺乏世界观,导致知识面较狭窄,没有充分反映多元的特色。
偏向单一种族
他指出,课本引用的照片、语文书刊或人名,都是以单一种族居多,甚至贯穿整本课本,就连小学生的每日生活习惯,同样是根据单一种族编写。
陈亚才认为,虽然马来西亚是多元的国家,可是课本的编写,让人感觉某个种族及宗教是居主要地位,其他人只是屈居附属或次要地位。
「小学生比较相信教师讲课,如果有关教师是照本宣科,这对国家族群的和谐关係不利。它必须纠正,否则从小学生就灌输主次观念,对国家未来整体发展、种族和谐及共同精神,有不利影响。」
陈亚才强调,歷史属于开放討论,而不是有错误却拒绝更改,否则太霸道。
他指出,如果当局只是把修改的范围局限在数据及照片,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张晓威:忽略多元宗教语言
《东方日报》 国內 2014年5月11日
(吉隆坡11日讯)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建议,將君主立宪制、多元宗教信仰、我国各民族母语,都纳入明年度小学五年级纪歷史课本中。
他说,將在明年使用的小学五年级歷史课程,只聚焦于君主制度、伊斯兰教及马来语文的问题,忽略其他宗教及语文。
他指出,工作营这次把焦点放在五年级歷史课程,並提出数项建议,包括要求华理会吁请教育部,恢復华小课本「一標多本」的编写方式。
他今日在歷史研究小组工作营记者会上表示,共享价值、共同意识、共享愿景及公民责任,都有提到必须尊重各种文化层面,可是没融入学习標准,因此,华理会歷史工作营建议,五年级歷史课本內容中融入这些元素,以符合课程標准的要求。
他说,工作营的其他建议,包括要求华理会促请教育部,成立具有歷史专业知识的小组,编写或翻译华小歷史课本,以免重犯四年级课本的错误。华理会也吁请教育部,在五年级歷史课本出版前,让文教团体代表参与审阅,確保课本更完善。
华理会主席唐威杰说,华小四年级歷史课本直接从马来文版翻译过来的,语文生硬,深深影响日后的华文程度。
他指出,虽然这是歷史科课本,可是它牵涉语文与文化,例如使用的语文生硬,小学生容易受影响。
他认为,从语文角度来看,课本翻译得不好,歷史概念也不正確。
他指出,课程標准纲要名义上是多元,课程內容却是单元化,不允许更改,看不到多元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