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论坛》2012/12/1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透露,教育部正在培训许多具华文资格的马来教师,日后派往华小执教。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回应说,师训学院胥视学员资格来培训教师,不分种族及宗教,具华文资格的马来人可培训为华小教师。
不错,如果马来人具华文资格,自然可派到华小执教,即如具国文资格的华人在国民学校执教一样。
但魏家祥的回应,好像顾左右而言他,迴避了主题,也没为人释疑。
因为进入师训华文组的资格,是考到SPM华文优等。眾所周知的是,SPM华文极难考得优等(A+),据林连玉基金会统计,不到0.3%考生能考得A+的成绩。按理而言,其中当然以华裔生佔绝大多数,加上国中“不鼓励”学生报考华文,可想而知报考华文的马来学生少之又少。
是否確有其事
换言之,凭著SPM华文A+成绩进入师训华文组的马来学生,直如凤毛麟角,那么师训学院又哪来那么多马来学员,可培训成为具华文资格的华小教师?
因此,魏副部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大义凛然宣称不分种族及宗教,而是追查邹寿汉所说的是否確有其事。如果属实,就更须追查怎会有许多具华文资格的马来学员?“具华文资格”又是怎么一回事?是原本就具SPM华文A+成绩,抑或在师训学院给刻意培训成“具华文资格”?如属后者,那么“具华文资格”显然不等同SPM华文A+之等级。
其次则是,姑且假设师训学院培训的“具华文资格”,与SPM的A+同等级吧,但应该不分种族及宗教培训华裔学员呀!教师的任务並非只教学生识字,更须教学生懂得民族的传统文化,华小则须传授中华文化、儒家思想,马来教师行吗?所以“具华文资格就可在华小执教”,这话说得过于片面,华小不宜有比例偏高的非华人教师。
华小师资荒年年发生
《赤道论坛》2012/12/18 光华日报/社论
剩下不到两周时间,我国各校新学年即将开始,一如既往,国内多所华小在新学年开课时,将面对师资不足问题。
华小师资不足问题,年年都在发生,至于不足的空缺,虽然说会在开学几周后获得调整及填补,但此种做法对学校行政造成很大困扰。
众所周知,自独立以来,我国一千多所华小,每年都面对师资短缺、设备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缠绕华小多年的老问题。
既然华小早已属于国家教育体系一环,为何教育部总是不与教总商讨对策,认真了解华小多年来面对的问题,以便拟出方案,一劳永逸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一向来,教育部的说法是因为华裔子弟不愿当教师,以致造成华小缺乏教师。
只是,这种说法已没有人相信,因为愿意当教师的华裔子弟不少,申请要当华小华文教师的华人也多得很,但却遭人擅自调去其他组别,比如调去国小组,可谓壮志难酬。还有一些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教师,竟被派去国民学校教非华文科,他们极想在华小教华文却不可得,可谓学非所用。
最近有些不成文的现象,那就是华小教师到大学进修,以求能符合小学教师须大学毕业的教育政策。可是当他们毕业后却不能回华小教书,一些被派去国民中学教非华文科,一些被派去国小担任华文教师,这些自我增值,取得高资历的原华小教师遭人“骑劫”,加剧了华小师资荒问题。
根据传统,很多华小在新学年开课前,都会在假期内做好师资的安排,包括聘请临教等,以确保开学时有足够的教师,只是很多时候缺乏教育部的配合。
学校新学年开课即将来临,我们希望教育部拿出诚意,尽快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而不是在开学几周后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