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发展大蓝图》的评论文章

林明华:又见教改

《星洲日报》2012-09-13 09:08

洋洋洒洒的《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既有令人期待的部份,也有值得争议和商榷之处。

教改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所有的改革都有它的优点与弊端。最根本还是,如何执行?如何贯彻?

先谈小学。2013年至2015年,华淡小1至6年级国文程度落後的学生,须在放学後进行每周5个小时的课後补习班;2014年,华淡小由4年级开始全面采用与国小同等程度的国文课程纲要;2016年至2020年,在1至6年级推行国文课後补习班,4至6年级须进行英文课後补习班……

这样的教改,似乎过於偏重学习的时间。加强国文和英文的学习固然没有错,但要避免拔苗助长,矫枉过正,更要正视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再看中学的部份:2014年废除初中评估考试;2017年废除预备班……似乎少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改革计划。

《教育发展大蓝图》报告令人“赞许"的部份,是它广泛收集了各方的意见,并能坦诚地面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落後於国际水平的事实,例如我国学生在2009年《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的表现差劲,在74个参与国中,我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评比中排名居然倒数第3,获分低於国际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数,更比新加坡、韩国、日本和香港学生少了至少100分;而根据这项计划的评量,一名15岁的大马学生,竟比同龄的日本学生少了3年的教育!

然而,纵观整个教改报告,似乎忽略了数学和科学的提高。从小学到中学,这两大学科须如何改进,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希望教育部在进一步听取各方的意见之後,能在未来的报告书中,重点的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教改不能回避影响我国人民未来竞争力的现实问题,教改是迫切需要的,且要顾及方方面面,不能偏重於补习加课的方法,更不是规定某一弱科的考试花6个小时并考3张考卷,就能起死回生!

当然,报告书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保留各源流学校,反映我国多元化和融和的教育色彩,即为其一,可惜的是独中仍被排拒於外,显得格局不够宏大。

格局决定结局,世界在变,马来西亚的教育也需作出改变,该改甚么,该教甚么,如何教,如何改,从内容到方法,从方法到形式,都需要专家、学者、老师、家长,甚至学生继续参与讨论,展开对话,从长计议。希望朝野各方真能跳出政治的思维,为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而不是又借题发挥,展开另一轮的政治口水战!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林瑞源:教育大蓝图的野心

《星洲日报》2012-09-12 09:33

《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洋洋洒洒,不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时间表、一组重要的数据和目标。

这是一个“大跃进"的计划,目标是在13年内,把大马学生目前处於最低的第三等级,提升至第一等级或最好的水平,其他国家用了逾20年才晋身第一级。

大蓝图锁定9个重点领域、确定11项教育转型、培养学生具备6大条件等等。

国家已经独立55年,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却处於最低的等级,大批的教育资源没有发挥效果,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现在大胆的要在13年内达标,假如没有先纠正弱点,以大马公共传递系统的效率,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任何计划的落实,离不开领导力、执行力和组织管理机制。根据报告,教育部将致力提升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同时重组和强化县教育局。

重组县教育局能够加强地方上的领导,但是中高层次的领导力呢?提升教师能力可强化执行力,然而全国有40万名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职训练(在现有制度下,表现欠佳的公务员是难以被革职的)?教师是造成学术水平低落的关键,但其中60%教师将继续任教长达20年,在职训练能否改变“顽固分子"?

在培育学生方面,有些是能够即时评估,比如通过测试可以确定学生掌握双语的能力;有些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例如思考能力。除了道德之外,个人认为思考能力最重要,有了一流的思维,才能开启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强迫学生读书、上进,永远不如自动自发。

大蓝图也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造力,若年轻人没有创意,国家的成就也就有限。

大蓝图基本上保留现有的教育模式,只是进行局部的改进,这各有利弊,好处是认同多元教育的优势,并承诺提升华小和淡小的教育素质;但是,若模式不变,有可能又会走入旧框框,只强调数据,忽略教改的精神。

既然是接受多元教育,为何不能给予独中资助,让独中协助扩展国家的软实力?要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就不应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华教组织也应在硬体和软体上做好准备,应对大蓝图带来的冲击,譬如从2014年起,国民型小学四年级将采用与国民学校同等程度的国文课程纲要,华小生是否有能力应付强化的语言教育,学习负担会因此加重吗?

首相强调,教育领域应去除政治色彩。政治主导教育,正是人们多年来的隐忧,这造成教育政策缺乏持续性。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希望大蓝图引领国家成为先进国,它最终不会只是一份历史文献。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社论:教育改革视野应宽广

《星洲日报》2012-09-12 09:34

首相纳吉昨日推介2013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这份长达13年的教育大蓝图攸关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掌校者、教师、家长与孩子,都将受到影响,教育部之前虽曾举行多次对话会收集各方意见;但为了拟定更全面及务实的教育改革方案,各界须关注教育大蓝图内容,并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供有关方面检讨与修正。

教育大蓝图涵盖学前到中学教育,希望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未来的改革重点,在於通过强化学生的国语与英语掌握能力,全方位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教育部的目标是希望到2025年时,90%学生能通晓国语及70%学生能掌握英语。在此前提之下,教育部计划从2014年起,国民型小学由4年级开始采用与国民小学同等程度的国文课程纲要,以提高国民型小学的国语程度,并为2017年废除预备班铺路。换言之,华小与淡小必须在未来3年内加强国语水平,否则可能落在人後。

教育大蓝图阐明将维持目前的教育体系结构,国民型学校可保留以华语或淡米尔语作为所有科目的教学媒介语,家长也有把孩子送到国民小学或国民型小学受教育的选择权。不过,它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各源流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国民中学就读,这应该就是教育大蓝图强烈凸出国语重要性的最终目的。教育部承认华文独立中学是拥有最多学生的私立中学,即占了总入学率的3%,但在这项长达13年的教育改革计划中,却对华文独中的地位与发展问题一字不提,让华社深感失望与遗憾。

教育部对教育制度进行透彻和全方位检讨,可确保我国培育出来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以便能在全球化的社会迎头赶上,同时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但是,教育大蓝图若是只将强化学生国英语掌握能力,定位为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条件,恐怕欠缺前瞻性。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需要更广阔的视野,语文能力固然重要,强化硬体设备、开拓教职人员办学思维、加强及发掘学生应变、创新能力及独立精神等素质,更是未来教育改革不能忽略的部份。

要提升教育素质,首先须改进教育局官员、掌校者以及教师的素质。根据报告书,全国40万名教师之中,约60%教师将会继续执教长达20年,因此,提升这些在职教师的素质,才是提升国家教育水平的关键。学生的英语能力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欠缺专业的英语掌握能力。全面展开英语教师的检测与培训工作,固然能加强英语教师的能力,然而,过份专注英语教师的培训计划而忽略教师所面对的其他问题,恐难达到全面改善教师专业的效果。至於教育部将下放更大权力给县教育局的问题,也须考量县教育局官员是否具备教育专业,他们若是一般不具备教育专业的普通官员,又如何能赋予他们管理与监督学校的权力?

教育大蓝图若从2013年开始实施,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让外界进一步提供意见及做检讨和修定工作,时间相当仓促;教育大蓝图攸关一代人的前途与生活,教育部务须以开放的胸襟与宽阔的视野广纳意见,审慎为重。

(星洲日报/社论)

独中生不是怪物

《光明日报》2012-09-12 19:44

据报导,外国顶尖教育专家也对横跨13年的教育发展大蓝图赞不绝口,对其深入全面和详尽而称羡不已,并指足以作出有效的教育改革。

配合时代发展,改革是必然的,有些旧包袱早该放下,就如越多越多学校不再用黑板和粉笔教课,甚至已有学校使用高科技产品来授课。但是,有些包袱始终还是背下去,有些成见始终还是存在。

发展独中和承认统考依然在初步报告书里不占一席位,正是其中一道跨不过的门槛。

数据显示,华文独立中学是拥有最多学生的私立教育,占了高达3%总入学率。区区60所独中培养著大约7万名国家的接班人,一直以来,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

但是,有不少独中生因教育制度的问题而去了其他国家,华社出钱出力支撑的独中,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不能回馈自己的国家,殊为可惜。

这份近乎十全十美的大蓝图为何不能补上这一块缺口呢?

报告认为,华小和淡小的存在使学生生活在单元环境,升读独中的学生更是少有机会接触到多元环境。

蓝图将“爱国"列为须强化学生的6大特性之一,单元环境的独中被认为是培养爱国情操的一种大忌,这就是独中教育仍然不受鼓励和承认的原因。

作为独中生,我希望教长能看得到这点心声。我们到学校是要汲取知识和塑造人格,而通过母语教育让我们更能理解和掌握知识。

英语教数理政策失败告终,正是因为许多马来学生无法掌握数理知识。如果以求知为教育的第一目标,母语教育是最好的。

至於爱国心,我们这些独中生同样热爱这美丽的国家,这是不容置疑的,无须举例。况且,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多元种族的环境里,想请问,有哪一个独中生不曾吃过椰浆饭和印度煎饼,有哪个独中生完全没有马来和印裔朋友?

我们和同个住宅区的马来孩子一起游戏,我们让印裔理发师剪头发,独中生并不是与世隔绝的怪物。独中生也为李宗伟加油打气、把国歌倒背如流,我们的国语都说得不错。

如果爱国,独中生为何都爱外流到台湾或新加坡?噢,不是独中生不要留下来,是国家不收容我们。

这个缺口如果能补上了,大蓝图将是更加完美。

(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新瓶旧酒对症下药 各界对大蓝图褒贬不一

《赤道论坛》2012/09/13 南洋商报/全国版

yxt.jpg 董总主席●叶新田

(吉隆坡12日讯)教育团体及党团今天针对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抱持不同意见,有者认为这是一项全面且完整的国家教育政策,一些人却形容为新瓶装旧酒,和之前教育蓝图没有分别。

忽略母语教育———董总主席●叶新田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今天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为加强国文,华小四年级将采用国小的国文课程纲要,无形中加重华小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难以负荷。

他说,从表面上看来,政府要致力加强各源流学生的国文及英文掌握能力,实际上显示政府忽略了母语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政府不仅无法落实多元开放教育政策,反而进一步加强单元教育政策。”

应鼓励各族学生交流

他认为,加强华小生国文掌握能力是一项不合理的做法,显示政府忽略单元教育政策。

对于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选择就读华小,致使政府决定加强学生交融计划,鼓励各族学生交流,叶新田认为,其实政府不必为此感到担忧,因为华小生及淡小生除了学习母语,也能掌握国语,而且课程内容是根据政府的课程纲要。

“其实各种族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未必能真正团结。”

教师须有热忱———教专职工会总秘书●骆燕萍

教师专业职工会总秘书骆燕萍认为,招揽优秀生加入教师行列固然重要,不过,教师也要有热忱和爱心。

她呼吁教师详阅教育大蓝图,与教育部全面配合,确保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整体而言,教育大蓝图是合时宜的教育路线图,教专只是担忧它是否能有效落实。”

教专也会收集教师的看法和意见,过后向教育部提呈备忘录。

提升教师水平———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会主席●吴文宝

pwb.jpg 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会主席●吴文宝

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赞扬教育部招揽30%优秀生加入教师行列是一项积极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他说,提升英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措施。

“如果国人要在国际上竞争,就必须加强竞争能力。”

吴文宝呼吁教育部一视同仁,公平分配拨款予各源流中学,作为购买电脑及资讯通讯工艺产品的用途。

他说,目前教育部发放给学校的行政拨款不可以作为购置电脑用途,国民型学校的电脑都是由董事会或家协出钱添购。

彻底改革教育———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形容这是一项完整及全面的教育大蓝图,显示政府决心大刀阁斧改革教育。

他说,政府深谙我国的教育素质落于人后,对症下药彻底改革教育,纠正目前的畸形教育体制。

对于教育部决定从2017年起废除中学预备班,张盛闻说,预备班是一项教育拖累品,它白白浪费学生一年的时间。

他说,随着政府致力加强小学生的国语掌握能力后,相信华小生的国文程度会越来越好,届时没有必要再开办预备班。

他赞扬政府在推介教育大蓝图时,首次把各源流学校纳入国家主流教育,这是以往教育大蓝图所不曾有的。

针对教育部将致力招揽30%优秀生加入教师行列,张盛闻说,目前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间接提高教育素质。

仅重视优秀生———行动党教育局主任●章瑛

民主行动党教育局主任章瑛形容2012-2025年教育大蓝图与之前的教育蓝图没有太大差别,现有的教育政策过于重视优秀生。

她说,在教育大蓝图下,对于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校方将鉴定他们的英文及国文掌握能力,唯却忽略了华文。

“我要求教育部进一步探讨这项问题,毕竟华小生不容易掌握三语,现有的教育制度只注重10%的优秀生,反而忽略其他学生。”

章瑛建议政府在全国各地举行汇报会,借此征求民众建议回馈。

转载自:南洋商报/全国版

~赤道论坛/华教动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