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2-07-18 12:21
![]() |
伊斯蘭黨“綠到布城”萬人大集會選在在吉州舉行的原因之一,因為吉州黨員最多。(圖:星洲日報) | ![]() |
![]() |
慕索達阿末:“領袖可來可去,基層黨員是伊黨團結及壯大的關鍵。”(圖:星洲日報) | ![]() |
黨員對伊黨的信念,造成他們狂熱的支持力量。(圖:星洲日報) |
吉州伊斯兰党势力“全国第一!”
吉州,虽然是伊党继1990年吉兰丹及1999年登嘉楼之後,第三个攻陷政权的州属,然而许多人可能不了解,吉州伊党早已扩大版图,党员人数多年前已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伊党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7月,吉州伊党在15个区部中共有1千372个支部,而“全国第一"的党员人数高达17万6千968人。
这数据突显吉州在2008年3月8日大选改朝换代,虽是偶然性事件,但也有迹可寻。
民联赢得吉州政权,虽归功全国掀起政治海啸,但是作为吉州多年的主要反对党,伊党创办以来稳打稳扎,势力早已渗透州内各个城镇乡区,而草根党员的“隐藏性"力量也是取胜的最大关键。
翻查记录,吉州伊党15区部中,有9个区部党员人数超过1万人,本同区部虽只是州内第二多支部组织的区域,但是党员人数却是吉州唯一超过2万人的区部,达到2万1千500人。
伊兰创立初期,党员多是来自城镇乡区的草根人民,然而多年来的发展,通过宗教、教育、社会福利行动等,势力更已从宗教司及草根进一步拓展到涵盖中上阶层、公务员体系、专业人士层面。
逾17万党员作後盾•伊党对再掌吉信心满满
吉州民联政府执政後,所制定的多项政策虽被视为“引起非穆斯林社会的不满",然而伊党本身信心满满,认为能够再次执政,最大的信心就是来自逾17万党员。
该党全国主席拿督斯里哈迪阿旺今年6月1日在亚罗士打出席“绿到布城万人大集会上受询时,也认为“吉州党员势力"是其中一项保住政权的关键。
副主席兼工委会主席拿督马夫兹也声称,吉州拥有执政及党员人数的优势,才会选择吉州作为布城大集会的首站地点。
慕索达阿末:栽培人资•伊党拥完善教育体系
伊党吉州联委会秘书慕索达阿末受询时强调,该党的强大归功基层党员,而吉州伊党逾17万党员,是推动改朝换代的其中一个关键。
“领袖可来可去,他们只是代为管理州联委会、区部及支部而已。不过,基层的党员则永远不会变动,除了逝世、搬迁到外地,领袖一届换了一届,党员永远是党员,党员才是伊党的强大的基石。"他也说,党员对伊党的信念促使他们愿意为党付出,党员就像汽车零件,一件一件堆砌成汽车,推动伊党向前迈进。
谈及对党员的栽培,他说,该党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幼儿的启蒙教育,到中小学的基础教育。
“伊党的基础是来自私塾学校(Pondok Sekolah)。有人戏言,有私塾的地方就有伊党的组织及党员,为伊党的壮大栽培了千千万万人力资源。"他说,该党目前拥有约10所中小学,以及10个较小型的私塾。
伊斯兰教精神团结党员
慕索达阿末坦言,该党创办的理念是伊斯兰教精神,也是党员团结的源动力之一。
他说,伊党是国内政党之一,为了壮大政治力量,也参与选举,在大选及各个补选上阵竞逐,然而选举却非该党唯一的活动,其他还有社会福利活动、以及选举後延续不断的为民服务。 (星洲日报/大北马?追?报道:黄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