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十年怕井绳

•评论 泼墨•

《光明日报》2012-08-10 19:39

芙蓉振华中学可算是花城顶瓜瓜的名校之一,每年许多家长挤破头要把孩子送进振中,年年爆满,经过长达13年的努力,终於在2005年建成份校及开课。华社迎来这个好消息之後,分校在这些年来所面对的问题,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这间历史背景特殊的华校,从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申办分校、申请转为独立的“二校",都一一暴露教育行政制度的偏差,是研究华教坎坷史“经典中的经典"。

1957年,继槟州锺灵之後,芙蓉振华成为全国第二间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随後掀起骨牌效应,各校都经不起政党领袖种种承诺的“诱惑"和压力,接受改制,说好将有三分之一教授中文的时间、经费全部由政府负责等。

路遥知马力,国民型中学的处境,大家都知道,以中文科为例,不但从来没有三分一的时间,甚至一星期只有90分钟或120分钟。只有行政津贴,但水电费都不敷,种种苦处,众所周知。

1991年董家教及校友会建议申办振中分校,一波三折终於在13年後成事。如果依据行动党不久前揭发的1957年改制协议,振中有权建分校,而且由政府出钱兴建,但是,600万令吉的建校舍费用,100万令吉是政府拨款,500万令吉是向华社筹到的。

开课过後,新的问题出现了。总校和分校只有一位校长,一人兼顾两校,而且政府津贴依然只有一份,分校分文未获,原本不够用的钱,更加不够用。董家教及校友会一直力争将分校发展成为二校,另委校长掌校。去年教育部长金口答应了,今年副教长说,明年才能成事。

看完振中分校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为何已获批文的关丹中华独中,为何不能太早庆祝和轻言变种。

董总说,双轨与否应由独中董事部决定。这个坚持并不是多余的,如果关丹独中并不是完全独立,就有重蹈国民型中学覆辙之虞,一旦这所新独中的运作方式上了轨道,其他的独中可能也得就范变型,变种过後,轻舟已过万重山。

华教人士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他们和政府交手多年获得的经验,牢牢记住不敢忘。

(光明日报/泼墨•文:西狂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