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國陣華基政黨“解密”• 錢不是問題,人才最重要

林明華‧請國陣華基政黨“解密”

06/01/2012 – 09:06

增設華文獨中、承認獨中統考、增加華小師資等,這些華教的老問題,如果無法在來屆大選前獲得妥善的解決或者交代,肯定將成為國陣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政治包袱。

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華社到現在還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華文獨中目前只能維持原狀”的說辭。

為甚麼?為甚麼?到底是為了甚麼?

如果是教育法令,那這法令裡有哪一條文說明,禁止我們增建新的華文獨中?

如果是政策使然,那也要說明,到底是哪一政策,關閉了我們增建獨中的大門?

如是是“過去的決定”在作祟,那“過去的決定”又是甚麼?難道永遠也不可改變?

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說,他有理由相信,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早前所說的“受限於教育法令和過去的決定”,指的就是國陣成員黨以及相關非政府組織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時,達致了一項典當華教利益的契約。他相信該契約內容是導致多年來華教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的症結。

鄒氏出示了一封據說是教育部策劃官員(誌期2010年)的信函。白紙黑字的信函確實這麼寫到:“國陣成員黨以及相關非政府組織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時,已基於團結原則達致協議,決定維持現狀。”

問題來了,所謂“維持現狀”,指的是甚麼?

根據信中的部份內容,它只是含糊的闡明,“當時馬華公會相關領導已同意接受‘獨中學生統一考試事宜維持現狀’”。如此而已。

至於當時有關的各造是否也在“獨中數目”的問題上達致“維持現狀”的協議,該信函並未說明,也沒有明顯的暗示。

但正因它的含糊,反而增加了它的曖昧之處和人們的想像空間,並激起了華社的憂患意識。

也因不信任,華社不能不從最壞的角度去設想和推測,並擔心“維持現狀”指的,不只是“獨中學生統一考試事宜維持現狀”而已,而是可能還有一些尚未公開的“秘密”,包括限定獨中只能維持在60所,不能有所增加。

面對董總嚴重的質詢,面對華社疑惑的眼神,國陣的華基成員黨不應保持沉默,而是站出來說明一切,把真相講出來。

時代不同了,教育也應與時並進,在這大原則下,沒有甚麼契約(如果真有的話)障礙是不可逾越的,也沒有甚麼秘密是不可告人的;百般遮掩,避重就輕,反而會產生更多的誤解,造成更多的矛盾,也帶來更大的不安!

(星洲日报执行编辑林明华•云淡风轻)

林明華‧錢不是問題,人才最重要

Created 05/30/2012 – 09:25

因研發了隨身碟而聲名大噪的年輕企業家潘健成說,他的群聯公司到檳城投資多少錢不是問題,大馬人才回流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這番話,說出了馬來西亞一個最現實不過的問題:政府推出了這麼多的經濟轉型計劃,涵蓋的領域多達7個,投資的項目有21項,投資額更是高達200億令吉,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的人才在哪裡?

我們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大量外流,單是鄰國新加坡,就搶走了我們大批的人才――不只是那些在國內外學有所成的現成人才,還包括不少才剛剛小學或中學畢業的未來人才。

潘健成要把大馬的人才帶回來,這消息令人鼓舞;但只是一個潘健成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像潘健成這樣在海外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回來投資,並把流失在國外的大馬人才引回來。

這需要政府的配合。政府的計劃可以很多,投資也可以很大,但還需有吸引人才長久留駐的大環境和政策,唯有讓人才免受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干擾,他們才可能專心致志的投入工作;否則,當年200名人才回流之後不到5年就走剩1人的事件,仍然可能重演。

這說明,沒有好的管理,沒有把人才放在恰當的位置,沒有開放的胸襟,拋不掉狹隘的種族思維,是在糟蹋人才,即使人才回流了,他們也會因為感到心灰意冷,最終再次一走了之,甚至再也不回頭了。

搞投資當然不可以沒有資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很少的錢,也可以成就大事業。說到這裡,不禁想起我曾在本欄介紹過的“水皇后”,新加坡凱發集團總裁林愛蓮。

林愛蓮原是馬來西亞的一名孤兒,出生在霹靂州的金寶,養母家徒四壁。16歲那年,她以全優成績考入新加坡的一所中學;5年後,再考進新加坡國立大學。29歲的時候,她僅用1萬5千美元(那是她毅然變賣汽車和房子換來的一筆錢)創立了只有3名員工的“凱發”公司,從此命運改寫,既寫下了她個人的創業傳奇,也使她成了全球女性的勵志傳奇。

如今,“凱發”已成長為一家市值高達6.5億美元的集團公司,不只在新加坡擁有海水淡化廠,也在東南亞、中國、印度、中東和北非擁有超過2千300名人才管理業務。

2005年,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林愛蓮為“東南亞第一女富豪”;2011年,林愛蓮被安永評為“年度最佳全球女性企業家”。林愛蓮的成功,不正是潘健成所說的,“投資多少不是問題,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最佳范例嗎?

(星洲日报执行编辑林明华•云淡风轻)

2012年5月要闻精选/請國陣華基政黨_解密.txt · 上一次变更: 2012/06/02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