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3-05-07 09:05
国阵执政中央,重夺吉打;民联保住槟、雪、丹3州,行动党席位激增。这个大选结果,符合选前的预测。但公正党顾问安华表示绝对不向充满疑问的成绩妥协,选後的政局恐怕一时之间还难以平静下来,下来会不会出现一连串的法律诉讼行动,值得关注。
选後另一引人关注的问题是,纳吉在巫统的领导地位会不会因为这场“惨胜"而受到动摇?党内的保守势力会不会趁机迫他交出巫统乃至中央政府的领导棒子?
国阵赢取的国席不但无法达到三分之二的门槛,反而比上届还少了7席,表面看来,纳吉作为领导人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巫统所赢的议席增加了9席,还从伊党手中夺回了吉州政权,不能否认,国阵能破灭民联改朝换代的希望,纳吉又确实功不可没。
就这而言,我相信,纳吉在巫统党内及国阵的领导地位,至少暂时不会受到挑战。而由纳吉续任国阵中央政府的首相,相信也比较符合华社的意愿,尽管在本届大选中,华裔已用选票来“否决"了国阵。
大选结果还出现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登嘉楼州和霹雳州都是以微差决出胜负,国阵虽然成为最後赢家,但登州的多数州议席只有2席,霹州则只有3席。霹州当年的“再变天",当可作为前车之监。
至於最受关注的柔佛州,林吉祥果然带动了一场海啸,并由此创造了柔佛历史上的多个纪录:
一,林吉祥在振林山的“王者之战"中,以1万4千762票狂胜阿都干尼,使後者成为柔佛史上第一位在大选落败的原任大臣;
二,民联合共攻下5国18州的议席,不管是国席还是州席,都创下了纪录;
三,行动党单独赢得了4国13州,使柔州行动党的国州议席上第一次超越马华;
四,公正党取得零的突破,拿下1国1州的议席,从此在柔州建立了它的桥头堡;
五,伊党赢得4个州席,创造它进军柔州以来的最佳战绩;
六,巫统输掉2国2州席,这是柔州巫统输得最多的一次,也是它首次在大选中丢掉国席。
七,所有的国席投票率都超过80%,其中最高的达到89.3%。
此外,柔州巫统得票率呈大幅下降之势,以国席为例,能够挡住反风逆流而上的只有包括原副首相慕尤丁在内的3人,其他由巫统候选人出战的14个国席,多数票皆全线下降,例如巴西古当狂跌了1万6千多票,埔来区猛降了1万7千多票,教育部副部长莫哈末卜艾甚至输掉他上次以1万2千多票狂胜的??株巴辖区。这在在说明,马来选民并没有在这次的柔州海啸中缺席,只是没有华裔选民那么狂热而已。
所以,这不只是一场“华人海啸",马来人也是推波助澜的一员。至少,柔佛州的情况是如此!
【专页:大选线上】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林瑞源:大选得失
《星洲日报》2013-05-07 09:01
第13届全国大选的成绩,将对大马政坛带来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国阵的战绩比2008年大选逊色,虽然夺回吉打州政权,但在总数222个国席中,国阵赢得133席,比上届的140席,少了7席,而民联获得89席,上届是82席,况且国阵无法夺回重要的雪州。
根据纳吉之前接获的报告,国阵是能够重夺三分之二议席,即获得140至155个国席,成绩比预期差,国阵归咎於“华人海啸"。但华人的强大反风,只是国阵无法取得佳绩的其中一个原因。
纳吉指出,国阵将推出“国家和解"(national reconciliation)措施,政府将实行以绩效和中庸为原则的政策。这是正确之举,因为作为一个代表各族的联盟,国阵政府必须面对全民。如果无法争取回华人和城市选民,不利於国阵长期的执政。
在民联的监督下,政局未来5年的发展,也不可能走向两种族化,否则国阵会加速流失支持率。
这样的大选成绩对国阵政府的结构、个别成员党的内部都有会一定程度的冲击。
砂州土保党角逐14国席全胜,已经崛起为第二大成员党。如果没有砂州国阵贡献25席,国阵无法执政中央,因此在马华和民政不打算入阁的情况下,东马成员党预料将在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然,纳吉在重组内阁时,也会考虑采取怎样的方式,委任华裔代表。
多个国阵成员党为了应付大选,都展延了党选,因此大选成绩将影响它们的党选。
虽然纳吉未能夺回三分之二议席,但如果他获得马哈迪及慕尤丁的支持,将可以继续领导巫统。阿都拉被逼宫是基於党内各派系的压力,以纳吉的人脉,应可克服党选考验。而且巫统赢得88个国席,比上届79席好。
但是,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就没有那么好运,党内人士必定会把大选惨败归咎於他安置自己的人马,重新回锅候选人拖累,马华借给巫统的3国席也全输。因此,预料马华党选将会出现权力大洗牌。
而砂州首长泰益玛目是否如期引退,也令人关注。
至於马来票回流国阵的说法,也有商榷的余地。与其说,马来票回流,不如说是巫统票回归,特别是在吉打州。
这次马哈迪积极在吉打州助选,扫除了上届大选巫统分裂的因素,导致伊党在吉打惨败。
但是,巫统却在槟城、雪州和登州流失马来票,连柔佛巫统候选人的得票也减少,显见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次大选对民主进程是不错的结局,国阵无法取得三分之二议席、民联攻入国阵堡垒州、民联粉碎国阵多州的执政优势、土权领袖落败等等。民主制衡是本届大选最大的收获。
【专页:大选线上】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公平政策化解两极化
《星洲日报》2013-05-07 09:14
国阵在第13届全国大选以133个国会议席的简单多数议席,继续执政中央,除了从民联伊斯兰党手中夺回吉打州政权,也保住霹雳州,继续执政登嘉楼、玻璃市、彭亨、柔佛、森美兰、马六甲和沙巴州。民联则赢得89个国会议席,以三分之二国会议席的优势,继续执政槟州、吉兰丹和雪兰莪州。国阵在本届大选面对民联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挑战,民联在全马各地的造势大会群情汹涌,为大马社会掀起一股政治热潮的崭新景象,民联变天的希望虽然落空,但整体成绩却比上届进步,分别增加7个国会议席和31州议席。
国阵保住中央政权,马来票回流是主因,显然纳吉上任後致力推出的各种经济转型计划诸如一个马来西亚人民商店、一马人民援助金等措施,取得了马来社会的支持,而国会解散前宣布给予公务员的各项优惠福利,也得到公务员良好回应。显然,在马来人社会里,经济问题是左右他们投票倾向的关键。国阵成绩会滑落,主要是受华基成员党马华、民政及砂人联党惨败所拖累。在华人强烈的反风下,马华、民政与砂人联党蒙受了比308大选更为惨重的败绩,多名原任资深部长级人马纷纷落败,其中马华在数个州属包括槟州和森州角逐的国州议席全军覆没。民政经308後一蹶不振,马华则党内派系斗争不断,加上借出选区之举打击党内士气,才落得惨败地步。
相对而言,民联行动党则成了大赢家,总共囊括38国席,比上一届增加10席,角逐103个州席有95席胜出,增加了22席,证明南征北伐策略有成效。行动党在华人聚居的主要选区成功掀起“505海啸",战绩彪炳,不仅槟州的支持率打破上届记录,在雪隆多场选区也是以压倒性票数胜出,士布爹区国席候选人郭素沁以5万9千多张多数票狂胜便是一例,显示城市华人藉选票来宣泄对国阵不满的情绪。民联虽然没有如愿夺取柔州政权,但林吉祥的振林山之役以及古来、居銮的胜利,事实上已捣破国阵在柔州的堡垒。华人选票几乎一面倒向民联的现象,引起人们就“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的两极化忧虑。
纳吉对投票成绩两极化的现象感到担心,准备推行“国家调节"措施,以免这种现象发展成为种族政治。显然,种族和谐是新政府未来必须严正看待的首要问题。政府必须从华人的投票倾向,了解华社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华人长期以来不满政府施政不公,并唾弃政府机构各种贪腐弊端的心态。事实上,从308到505,华人压抑了数十年的不满情绪,已经毫无忌惮地宣泄和扩散开来,政府要避免种族政治和两极化,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在教育经济就业领域实施公平政策,让全国人民享有公平机会,只要政府真正以“马来西亚人"眼光和政策对待全民,所谓“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的问题便不成立。
此外,全国大选虽然落幕,但选举过程发生不少争议事件,从选委会宣称7天不褪色的墨水轻易洗脱、票箱的监管、幽灵选民风波、票箱运送以及计票过程出现的种种弊端,皆让选民质疑选委会的公正立场。投票日当天发生民众殴打疑似外劳选民的不愉快事件,正凸显民众对选委会严重欠缺信心和信任。选委会有必要检讨上述各项缺失,严守独立原则,才能为国家建立公平而民主的选举制度。
【专页:大选线上】
(星洲日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