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马来西亚航空集团(MAG)计划购买30架波音737飞机的决定,交通智库和航空专家认为取消订单的呼声不切实际,并强调机队现代化对MAG的生存至关重要。
交通智库“My Mobility Vision”联合创办人拉赫曼·胡先对网媒《自由今日大马》指出,东南亚航空市场正迅速扩张,预计未来20年将增长三倍,而MAG的机队机龄比竞争对手平均老旧15年,因此,选择波音737-8和737-10等节能、远程飞机,不仅是明智之举,更是必要决策。
“现在的任何犹豫都会让MAG在市场竞争中失去重要份额,削弱其竞争力。”
经济现实 vs 伦理考量
尽管承认波音公司涉及道德争议,拉赫曼表示,经济现实与道德立场必须取得平衡。
“完全撕毁与波音的协议可能严重影响本地经济。波音商业飞机部门目前与43家马来西亚供应商合作,并提供超过1,200个高技能本地就业机会。我们应通过理性谈判向跨国公司施压,而不是做出可能损害国内经济的象征性举动。”
放弃波音后 还有其他选择吗?
航空专家格玛尔·辛格·克赫拉则质疑,如果MAG取消波音订单,是否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方案?
“如果不选择波音,是否会改选空客?但空客同样被指从加沙冲突中获利。因此,MAG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机队整合及飞机交付问题,否则将影响未来的运营。”
此外,他指出,取消波音合约可能导致MAG损失订金及支付巨额赔偿金,对集团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冲击。
调整策略 多元采购与谈判并行
拉赫曼建议,MAG应采取更现实的应对策略,包括:
1.与波音重新谈判,要求其承诺在人道主义或基础设施项目上做出贡献;
2.多元化机队采购,在波音、空客及中国商飞(COMAC)之间分配订单,以增强集团抗风险能力;
3.加强本地航空维修、维修和大修(MRO)能力,利用节能机队节省的资金,投资于本地航空产业,以提升马来西亚航空业的整体韧性。
MAG去年宣布订购18架波音737-8和12架波音737-10,预计2030年前交付,并可选择额外购买30架飞机。此订单因波音与以色列的关联,引发BDS Malaysia等非政府组织要求政府取消交易。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MAG应在政治考量与商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避免因仓促决策影响国家航空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