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华教发展向来是一步一脚印,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华校的一砖一瓦皆来得不易。
十根手指有长短,政府对华教的支持及关爱有多少,冷暖自知。华校除了靠自强,所幸还有热爱华教人士及企业的捐款及鼎力支持,才得以披荆斩棘,持续前行。
多年来皆无负评
对于啤酒公司赞助义演为华校筹款,多年来皆无负评,更不曾听闻有华校因为捐款单位身分问题,而导致其教育品质大暴走,或调教出坏学生。
啤酒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赞助义演为华校筹款,而筹款是源自华社,某程度可说是协助减轻了政府的财务负担,而校方把款额用在刀口上,积极推动学校建设发展,让莘莘学子能得到更优质教育,那这笔捐款就是“救命稻草”。
如此一桩美事,何以因为伊斯兰党的一句投诉,就变成了“有问题”的事?
对于一所华小日前举办的华教义演慈善筹款活动上出现印有啤酒公司的模型支票,遭雪州伊青团抨击为会让“校园合理化酒精”。
原以为这只是伊党想捞取政治筹码,这种无根据歪理根本无需小事化大,但看来教育部并不这么想。
教育部于周一就发文告表明严正看待并刻在调查该校举办由啤酒公司赞助的慈善活动。教育部还祭出学校活动及筹款指南,强调禁止从赌博活动、烟酒、毒品之类的收益中收受捐款,以免影响学生在智力、精神、情绪和身心方面的发展。
在我看来,若学校因缺钱发展导致学子们得不到更完善教育,这对学生更不利。
凡事不能一刀切,若大人都没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又如何教导小孩们要公私分明?
如果政府提供的资源充足,相信华校也无需四处奔走求拨款。教育部如今动辄要调查,又要校方遵守筹款指南,在砍掉其他捐款来源后,政府能否保证华校今后无需再为学校资金发愁?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发文告抨击伊党为了政治目的蓄意挑起学校筹款课题,手段低庄可恶。但愿副部长能在政府体制内让这讯息贯穿教育部,别仅仅以此文告收尾。
如今“美禄罐”行动已太多,请政府正视华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别再让华校学生频频加入这筹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