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协商理事会吁政府 “分阶段实施单源流学校”

(吉隆坡15日讯)马来协商理事会等非政府组织呼吁政府落实单源流教育政策,在全国分阶段实施单源流学校,以早日实现国族统一的目标。

马来协商理事会和另外3个非政府组织今天发布联合声明表示,我国的学生从小就在各自母语背景的学校中学习直到15岁,这将导致国民之间因不同的教育制度或模式而出现分化。

“教育部长在放宽媒介语和建设非国民型学校方面的权力需进一步收紧,(这些事情)需获得马来统治者理事会的批准,以便马来语的尊严得到更好的维护。

“此外,(政府)必须修订联邦宪法,纳入强制使用马来语作为所有政府学校的教学语言、其他学府的主要教学语言的条款。”

维护马来语地位

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求政府立即废除全面双语课程计划以及英语教数理(PPSMI)2.0计划,以巩固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地位。

“尤其是槟城的相关单位,还有包括沙巴和砂拉越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应秉持团结一致、同属一国的精神,尊重宪法第152条的崇高精神,以及我国至高法令的法治精神。”

该声明也呼吁各造努力维护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尊严与地位,而非一味抬高前殖民者的语言,强调马来语才是大马人的身分象征。

此外,他们强调,历史证明,许多国家即使在行政和教育制度中使用殖民者的语言,但发展仍落后于人,证明要国家要进步,不一定非得使用英语。

“一个民族的文明和进步是通过民族本身的母语实现的,比如俄罗斯、德国、英国、西班牙、中国、韩国、日本、土耳其、芬兰、丹麦、泰国,甚至越南和印尼(都使用自身母语)。”

回教徒教师联盟忧削弱程度

“马来文须达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针对家长教育行动小组(PAGE)呼吁教育部取消所有学校马来文科须达全国平均水平的建议,回教徒教师联盟(iGuru )对此表拒绝,并担心此举会削弱学生对母语的掌握程度。

回教徒教师联盟主席莫哈末阿基兹说,取消马来文科平均水平的要求不会解决现有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问题,如在国民型学校中边缘化马来文的使用。

“学校需要达到平均水平的要求并不会妨碍双语教学课程(DLP )的实施,反而确保在国家教育课程中尊重马来文的努力。”

他告诉“自由今日大马”:“这是公平且适合的规定。学校须确保在掌握母语的同时,也要提高马来文和英文熟练度。”

多数学校无法双语教学

家长教育行动小组主席拿汀诺阿兹玛周三批评,教育部的平均水平决定看起来是“自我毁灭”,而不是进步的表现,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学校将没有资格参加双语教学课程。

她也提到去年有超过4 万名大马教育文凭(SPM )学生的英语考试不及格,而国语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则有9306人。

目前,沙巴和马来西亚半岛只有10%的小学提供双语教学课程,且通常只开设一班的双语教学课程,

自2016年以来,学校可以选择用英语教授科学和数学科目。

然而,教育部如今发出的新指令要求学校确保至少有一个班是使用马来文或母语作为教学语言。学校还必须要确保学生的马来文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教育部年初发布的通告,小学和国民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马来语或母语掌握度必须在课室评估中达到70% 的水平,并在年终考试中获得D 或以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