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3-06-21 07:54
如果是年轻人促成大选过後的新政治格局,或促使新自由主义的崛起,那么旧有的政治和社会力量显然还未适应新的局面,也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
选後一个多月的局势显示,权威主义仍大行其道、政党持续忽悠民众,大选成绩至今未能替普罗大众争取到更多的民主和自由。
以巫统来说,一些领袖仍然不能接受华裔选民支持民联的事实,以致未能调适心理。
在民主精神下,选民有权投选任何政党,不应受到指责。比方说,1999年及2004年大选,大多数华裔选民支持国阵,以致林吉祥等行动党领袖在1999年大选中落败,行动党在2004年大选也只赢得12个国席及15个州席,当时反对党没有怪罪任何人。
这次大选各种争议性课题涌现,加上公民社会的形成,因此51%选民投选民联。国阵应探讨年轻人的思维,一味打压,双方的鸿沟将扩大。
巫统要贴近年轻人,应该落实更多民主,以年底的党选为例,不能因为害怕党分裂,而阻止党员自由竞选主席和署理主席职,否则巫统废除提名固打制、推行直选,将失去其意义。
马华也未认清败选原因,持续在忽悠民众,马华的“不入阁、不当官”立场已逐渐崩溃。马华中委会日前决定,所有担任官职的马华党员都必须辞职以符合不入阁的议决案,包括上议员;但是4名上议员没有呈辞,现在连副总会长黄燕燕受委为旅游局主席也可以接受。
如果马华连原则性问题都可以歪来倒去,还谈甚么改革?
另一方面,华团也需要革新,以便和公民社会接轨。一些华团领袖持续用旧的手法和论述来展开斗争,他们不容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
在关丹独中课题上,华教组织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批斗,完全无视於在新的政治局面下,已失去内斗和内耗的条件。这种领导方式,肯定让年轻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华团将面对断层的危机。
在民主化时代,权威已经逐渐瓦解,如果还霸著权威牌坊,不听取批评和意见,民众将渐渐离去。
华团应采用民主开放的管理方式,包括开放竞选,目前还保留一州一票的选举制度是不合理的。
既然是捍卫华教的组织,理应让符合资格的华校董事,自由参选及拥有投票权。开放竞选,才能起到集思广益、组织思维与时并进的效果。
华团是华社的支柱,理应厘清方向,但是年轻人推动民主所表现的勇气、视野和胸襟,已经超越华团,这是华团危机。
大马正处於新旧交替的阶段,如果老旧的组织不自我更新,不会再有恋栈,被淘汰将是它们的命运。
(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