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罩之父 大马汉文化中心推介 《伍连德画传》马来文译本

(吉隆坡5日讯)大马汉文化中心今日推介马来文译本,旨在将伍连德的故事推广进马来社会,甚至马来语世界的第一步。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如今槟城),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是指挥扑灭了1910年的东北鼠疫,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又组织扑灭了多场鼠疫和霍乱,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大马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说,马来语是世界第7大语种,使用人群约3亿人口,在东协10国中有4个国家使用国语,包括大马、印尼、新加坡及汶莱。

 

《伍连德画传》。

他在马来语译本推介仪式上说,这马来语译本,象征伍连德的精神首次进入马来文世界的3亿人口,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我曾出访北京期间,发现了当地出版了第一本中文版的,我通过该书籍发现伍连德是大马人。

“我对此即惊喜又惭愧,惊喜的是伍老先生身为大马人能扬名海外,是值得骄傲;惭愧是对于他的事迹几乎不了解,因此在与该书作者交流时答应会翻译成马来语。”

吴恒灿补充,该书籍的马来语版也已被选为国家语文局官方举办的《马中50年50部文学典藏》入围的第一本书,并定在5月31日马中建交50周年当天举行公布仪式。

“吉隆坡国际书展发行这马来语的译本。”

马来语译本页数为430页,售价为200令吉。

吴恒灿也称,若这本马来语译本得到很好评价及畅销,汉文化中心有计划出版英语译本,以将伍连德事迹推向国际。

出席者有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科创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迁、大马伍连德教育协会主席许庆琦、大马汉文化中心副主席李玉涓、大马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伍连德孙辈亲属黄建堃、林其浩、张复实及江沛等。

分列成10单元
方便学生阅读

蔡淑祯希望中文版,能分列成10个单元,以方便学生阅读。

她说,最重要是如何让全国1302所华小生,甚至是国中华人子弟能读明白,及了解伍连德的故事。

“这第一本中文版本实在太厚了,因此希望能分成10个单元,将其变成绘本式,这样就能让孩子读懂。

“最重要的是将里面的精髓或重点带出来,并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方便孩子去阅读。”

此外,蔡淑祯也指出,周日(5日)的马来文推介仪式是以友族、学生及马来社会能认识伍连德事迹。

她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推广伍连德的处世思想,并让下一代能学习及模仿他的品德思想

新闻背景:

伍连德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槟城一个华人家庭,父母是来自中国广东台山的移民。
1910年冬,肺鼠疫由俄国西伯利亚传入中国东北,清廷委派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时任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伍连德前往哈尔滨,进行调查和防治。不久后,他出任哈尔滨防疫局全权总医官。

在奏请清廷批准后,伍连德顶住压力,把因为天寒地冻无法埋葬的2200多具尸体,从1911年1月31日(春节)接连3天全部火化。这成为东北防疫的转折点。

伍连德发现旱獭在鼠疫方面的传播作用,并采取多项隔离与检查措施,包括交通和人口移动管制、口罩防护,甚至解剖尸体造出病因,焚烧病人的尸体,以杜绝病毒。他也要求当时清朝百姓佩戴口罩,该口罩款式也被称为“伍连德口罩”。

由于采取了科学果断的措施,1911年3月1日后不再增加新病例,伍连只用了两个多月便完全控制了疫情。

当年5月,伍连德在紫禁城受到摄政王载沣的召见,还得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医科进士功名,清廷及俄国政府相继授予勋章,东三省总督授金奖,法国政府也授予荣誉衔,从此伍连德名扬四海。

1927年,他被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即今天的WHO)授予“鼠疫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