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州选举正如一般所料,马华和国大党未获得席位角逐。
对此,马华和国大党也正式宣布,不会代表国阵上阵州选,这意味着,最早期结盟的三大政党如今已是命运各异,有些自顾不暇。
即使巫统有幸加入内阁,但其党的威信仍有待提升,因此,成立于1946年5月的巫统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期。
可怜的是,也在1946年8月成立的印度国大党,它当下只拥有1个国席(霹雳州)及3个州议席(均在柔佛),有幸在柔佛取得一个行政议员席位。
马华虽比国大党好一点,拥有两名国会议员,也未入阁(在2022年的大选共派出44名国会候选人),它有7名州议员(共派出90名候选人),并只在柔佛州(2名)及马六甲州(1名)拥有行政议员,霹雳州则有1位州议员,算是惨败收场。
争议性年代成立
今天我们要集中探讨马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从中窥视马华的政运。
无可否认,马华是在一个争议性的年代诞生的。它于1949年2月27日正式成立。
在时间上,马华的成立正好是“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1948年2月1日)之后,也比紧急状态(1948年6月20日)更迟出现。此时,马共已发动武装斗争。
其中最严重的是,在紧急状态实施之后,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成千上万的华人被迫离开马共活跃的地区,而迁入所谓的华人新村,直到1954年,全马境内共有480个新村,移殖了57万人。后来新村数目有所增加,今天已有614个。
吊诡的是,英方在1948年开始,一方面大量驱赶华人入住有铁刺网围起来一穷二白的新村;另一方面则促请华人组成政党来匡助新村的华人。这等于是一个人做了坏事,倒叫别人来善后一样的滑稽和不负责任。
还有最重要的是,在1949年时,毛泽东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快要解放全中国,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大威胁。
因此,英政府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而在马来亚则不断围剿马共和将华人活跃分子及亲共华人驱赶回中国,有近两万名华人及眷属被遣返中国。
英殖民主义者的两副嘴脸,暴露无遗。
曾代表反共力量
其实,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华人社会大多数与政治保留一定的距离,但未见有什么“反共”等组织在华社摇旗呐喊,直到马华的诞生,才有分成左右派的华人。而马华也代表了反共和右派的一股力量。
因此说华人也是反共的,而主动地组成反共政党与马共对抗,那是对历史的错误见解。
我认为,马华的成立符合了西方的战略需求。当中国成为共产国家后,英方在美国的支持下强化了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的反共力量。
所谓反共的东约组织(SEATO)就是以这样的背景成立起来的,以防止中共和越共的势力南下加速了“骨牌效应”。
就这样,印尼在六十年代中期发生政变,大批印共分子及华人遭殃(数十万人被遣返中国)。柬埔寨在七十年代发生政变等,都与建立反共联盟有关。
直到今天,东南亚下半部已被导入一个非共和反共的体系。寮国和柬埔寨虽已亲共,但也没有放弃其左右逢源的政策。这就让我们看到英国的用心良苦,不仅仅能在六十年代组成马来西亚,形成反共一环;更进一步将新加坡也导入反共体系内。
在整个过程中,马华扮演的角色是十分有限的,不但无法飞向砂拉越,在沙巴也找不到落脚地,却在千禧年后,马华在马来半岛有向下西沉之虞。
不知觉中失尊严
在这方面,让马华感到迷惑的是,它一心一意为华社争取权益,创造拉曼教育体系及为华人新村改造,但最后却不受华人所接纳。
不是因为华人反马华,而是嫌马华过于软弱和“硬不起来”,一直生存在巫统的庇护下,表现不出大无畏的民族主义精神,且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尊严与威信。
就好像这次州选马华不参与,又表示会助选,这就让人感觉马华还是“站不起来”。
什么时候,马华才能重振士气,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屈从角色,且能以自身的力量和行动党叫阵?也许这才是马华新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