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是马来政治人物中获得最多华印裔选民的拥护,如今几乎全部的华印裔倾向支持安华,让他觉得高枕无忧。
当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在巫统取得压倒性胜利,更是让安华放下心头大石,他的政权似乎稍微稳固了一些。为了获取更多马来人的支持,团结政府推动了许多提升马来人经济地位的措施,也对国盟采取攻势,以便阻止他们的势力不断获得扩大。
安华在争取华印裔选票是毫无悬念的,但在争取马来人的选票似乎欠缺一股冲劲。即使扎希在巫统取得辉煌胜利,但却不一定能够稳住马来选票。
有分析员认为国盟因为扎希继续领导巫统而窃喜,他们认为马来人不喜欢扎希,因此国盟会获得更多的马来人支持。扎希是否能够争取马来选票依然太过早做出定论,而巫统形象的改变尚等待一些政治上的发展。
单靠巫统增加马来选票是不足够的,希盟本身更须要渗透马来社会,尤其是年轻的马来选民。这些难以被捉摸的18岁选民,才是奠定安华继续任相的主流。
这些年轻人的选票似乎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已经成为两个主流政治阵营必争夺的对象。华人在扮演影响马来选民的角色是相当困难的。
民主行动党内的国州议员似乎是一股可以影响马来人的动力。他们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可以扮演这种影响力的角色。通过各种管道,华印裔国州议员可以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走入马来甘榜,融入马来社会,协助他们提升经济能力,也纾缓他们的经济压力,就比较轻而易举地靠近马来社群。
利用运动拉拢各族
不论是行动党采取怎样的策略,都会面对国盟的肆意攻击,尤其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通过“JOM ZIARAH”想融合各族年轻人,却不幸变成国盟所攻击的箭靶,而这种攻势似乎是一发不可收拾,随时变成种族与宗教课题。
其实青体部可利用运动来拉拢各族人民参与,就避开了令人敏感的宗教课题。通过各种运动的接触,把各族融合在一起,提升他们互相了解的机会,从而让种族紧张局势获得减缓。
即使华人倾全力支持安华,团结政府也无法保证可以继续掌权,5年也许可以,10年、20年或50年,尚是一片模糊。马来人依然是操纵政治板块的最大族群,而对华人产生的猜疑无法获得释怀,尤其是国盟不断利用极端的种族与宗教课题,掀起马来人对政治的恐惧。
当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警告马来人无法掌控经济,如今也失去了掌控政治,这让马来社会产生紧张情绪。
安华深知反对党的伎俩,若是采取的行动可以克服反对党大肆攻势,那么就能够缓解这种紧张局势。这个时候安华才是唯一能解开这个政治枷锁的人物,其他华印裔政治人物还是保持缄默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