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加不加息?/南洋社论

过去这大半年来,最牵动人心的是美国加息。

美国从接近零巴仙的利率加到今天的4.5至4.75%,并且表明不排除继续加息,其国内的企业,无不倍感压力。

自2008年次贷风暴起,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大印美元、债券,一方面以接近零的利率让企业有生存的空间,造成了其经济以神奇的方式增长,并超越2008年之前的水平。

但是,在冠病大流行侵袭以来,供应和需求的链接出现缺口,同时俄乌战争加剧了资源供应的不足,导致全球原料大涨,通货膨胀大增,美国也避不开这场灾难。

抑制通胀效果不彰

应对通胀,美国鹰派启动一系列的加息。鹰派强硬的作风,成功抑制了美国股市继续上涨,热钱急剧下降,但是对于抑制通胀,并没有大见功效。

可以预见的,如果效果不彰,美联储继续加息到6%或更高,是有可能的。这也让跟着加息的世界各国感到百上加斤。

但是,美国没有想到的是,加息反噬了本土经济,尤其量化宽松的政策使市场容易获得低廉的成本,银行的借贷成本大大减低,但是借贷回酬也相对的降低。

一些银行由于存款和资本太多,竟然大量回酬只有1.5%的投资不动产抵押贷款。这一点很像2008年引发的次级房贷抵押危机。

一旦国家调高利息,这些银行手上的抵押市价大跌,账面上蒙受了重大亏损,万一被逼套现,将资不抵债。

随着加密货币友好银行Silvergate资本宣布停业清盘,以及美国排行第16的硅谷银行宣布受困破产,突显了急速加息对美国本土企业带来了不利冲击,市场担心会有更多银行受困,引起了集体挤提的恐慌。

美国在经历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以后,深知星火燎原的道理,了解如果不赶快“灭火”,市场产生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一早就接管硅谷银行,着手打救以平息群众恐慌。

加息过剧适得其反

尽管如此,美国和全球股市依然遭受抛售,银行股哀鸿遍野,美联储撞了铁板,是否继续加息成了一个大问号。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跟随美国几次加息以后,决定暂停加息,与国际作风背道而驰。这个“勇气可嘉”的行动,引起市场两极化的看法。

有些认为维持利率不变将对外资失去吸引力,外资不来,经济动力无以为继。

一些则认为国内经济复苏动力疲弱,下重药加息,可能适得其反,外资还没有来,本地经济先倒了。以目前美国加息过剧的恶果看来,可作为大马“加息”派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