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强硬基因

“你觉得一个人到中年、五短身材、秃顶离婚的男人有魅力吗?”

“当然没有。”

“但是他叫普京。”

“噢,他不一样!他是全俄罗斯最有魅力、最性感的男人!”

这不是一个段子,这是2013年的最后几周,莫斯科街头一段真实的对话。当天,普京刚结束他的年度记者招待会。4小时零5分的时间里,他回答了52个问题。当他走向出口时,一名记者追上他,询问大赦名单上是否有前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普京答道:“他已失去自由10余年,这是严厉的惩罚。他还有生病的母亲,我认为可以作出赦免决定。”

语惊四座。当年无情“剿灭”寡头的普京是向敌人妥协了吗?不,他是为了更强硬。只有强硬,才能让一个其貌不扬的政治家具有惊心动魄的魅力。

2013年的“强硬版图”

如果以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为中心,来审视2013年的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从其国内到周边,再到西亚北非,最后到整个世界,普京一步步构筑了他的“强硬版图”,巩固他的势力范围。

在国内,普京使出一招“以退为进”的好棋。2013年12月,国家杜马(即下议院)通过一项全面大赦法案,赦免30多名反对政府人士。除了令人大吃一惊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有“暴力小猫”乐队。他们都因为干政而入狱??2005年,身为石油和金融寡头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资助反对党,密谋把总统制改为议会制、自任总理并“架空”普京;2012年,“暴力小猫”乐队戴着面具走上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坛,在这座东正教最重要的教堂里唱起辱骂普京的歌曲,抗议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普京对他们的回应很简单:逮捕。

但2013年,形势有了新变化。4月11日,俄司法部宣布,将关闭或处罚上万个非政府组织(NGO),包括最大的独立选举监督机构“戈洛斯协会”。6月30日,普京签署“禁止在未成年人中宣传同性恋”的法案。前者被西方国家视为“打压人权”,后者遭到各国同性恋组织的强烈反对。他们合力号召“抵制索契冬奥会”。这显然不是倾全国之力办冬奥会的普京愿意见到的。眼看离2014年2月7日冬奥会开幕式越来越近,普京干脆用行动封住他们的嘴巴??大赦“政治异见人士”,从来都是改善国际形象的好办法。

获得赦免后,“暴力小猫”乐队的一名成员发表了谴责普京的声明,但压根儿没人关注;霍多尔科夫斯基立刻飞往柏林,公开感谢普京,表示不愿意再与普京进行较量。曾经的反对派干将都已烟消云散,普京在国内已是“独孤求败”。

在周边,普京打了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战。乌克兰是苏联的第三大加盟国,近年来一直试图加入欧盟。2013年2月,欧盟与乌克兰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宣布将在11月的欧盟与东部伙伴关系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峰会上签署“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面对“大兄弟”开出的“脱俄入欧时间表”,普京的态度异常强硬:“俄罗斯不再想养活自己的邻居。(你)想参加欧盟吗?想像欧洲那样生活吗?那就像欧洲那样付钱吧!”这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乌克兰跟俄罗斯买石油、买天然气时,一向享有“兄弟价”,比欧盟国家不知便宜了多少。

2013年11月21日,在签订“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前的最后一刻,事情发生戏剧性变化,乌克兰出人意料地宣布“终止签署协定的准备进程”。尽管首都基辅和各大城市立即有数万民众示威抗议,但总统亚努科维奇决意投向“老大哥”俄罗斯的怀抱。普京慷慨地掏出150亿美元购买乌克兰债券,并暂时把供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下降1/3。他成功地将乌克兰留在自己的阵营,欧盟扩张到俄罗斯门口的梦想破灭了。当然,精明的普京可不会当“冤大头”,这150亿美元和降价并不是马上到位,而是“取决于乌克兰未来的表现”。看来,亚努科维奇只能跟着“大哥”一条道走下去。

此外,亚美尼亚也于2013年12月24日正式加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组成的“关税同盟”。拉拢到高加索地区的这个“小兄弟”,普京在周边版图上又多了一枚棋子。

在更远一点的西亚北非地区,普京上演了一出“起死回生”的好戏。2013年8月,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一口咬定政府军在首都大马士革附近使用化学武器并造成上千人死亡。一直“置身事外”的美国蠢蠢欲动,奥巴马声称,只要叙利亚使用化武,军事干预就成为备选预案,并让国会就是否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举行听证会。全世界都以为这次真要打了,结果,普京一个提议就让叙利亚局势恢复平静??美国国务卿克里随口说了一句“叙交出所有化武就可以避免战争”的假设,普京立即抓住这句把柄,提出让叙利亚当局销毁境内所有化武并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一建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此时,“动武”念头遭到美国民众反对的奥巴马只好顺着普京的台阶走下来。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这是普京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强化了自己在中东的位置。对克里和奥巴马政府来说,这是一个‘羞辱性’结果”。

普京执掌俄罗斯后,俄美关系屡有不顺,2013年更是分歧严重。6月,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爆出美国监听多国情报,并取道香港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机场滞留一个多月。其间,美国一直半威胁、半请求俄罗斯将斯诺登引渡回美,但普京无动于衷,称不希望斯诺登危害美俄关系,但也不可能把斯诺登交给美国。最终,美国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普京准许斯诺登临时避难,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美参议员麦凯恩说,这是“扇在所有美国人脸上的一记耳光”。恼羞成怒的奥巴马取消了访俄计划。2013年9月,即使不得不去圣彼得堡参加G20峰会,奥巴马也是表情僵硬,与普京大打嘴仗。

普京收留斯诺登当然是不会吃亏的,一方面,他得到了斯诺登所知晓的众多情报??虽然普京和斯诺登都不会承认这事;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世界上树立了民主和不惧强权的形象。讽刺的是,这个角色以往都是由美国扮演的。于是,顺理成章地,在2013年末,普京击败奥巴马,当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此人缺乏恐惧感”

同一个问题,问100个人,有时候只会得到1个答案,有时候会有100个答案。“普京是什么样的人?”从美国《福布斯》到俄罗斯平民,答案的措辞可能不尽相同??“最有影响力、冷面、很man(男人)、很cool(酷)”,但核心非常接近于一个:强硬。“普京为什么这么强硬?”这个追问,却会引来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国家形势、职业背景、政治权术等等,都是解答“普京强硬之谜”需要考虑的因素。但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个人性格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1952年是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的第七年,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在卫国战争时负伤,留下了残疾,虽然不严重,但战争和疾病让他变得冷峻、不苟言笑。普京小学的班主任觉得,这位父亲“看起来总是恶狠狠的样子,一些不大了解他的人在他面前会有害怕的感觉”。此时,列宁格勒正处于战后重建中,生活条件艰苦,童年的普京和小伙伴玩的游戏就是在走廊里追逐随时出没的老鼠。严父的性格和艰苦的生活对普京影响至深。

两个哥哥夭折后,普京成了家中唯一的孩子。他精力过剩,上课大声说话,下课打架,还因不穿校服被老师赶出教室。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个子不高、相貌也不出众的小伙子却很有主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一个十字路口:练柔道,还是上大学?普京10岁开始学习柔道,很快就迷上这项用头脑和巧劲制服对手的运动。普京的启蒙教练拉赫林看到这个孩子很有潜质,建议他直接进入高等技术学校,一来可以继续练柔道,二来可以免服兵役。拉赫林先去做普京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放弃这个机会就是干傻事,考大学是冒险,万一考不上还要服兵役。父母随即告诉普京:“按拉赫林的话去做。”普京陷入了“两面夹击”:白天在训练场是拉赫林的开导,晚上回到家里是父母的规劝。但普京不为所动:“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

“那你就得去当兵!”

“没什么可怕的,当兵就当兵!”

结果,1971年,普京考上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

多年后,普京回忆说:“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头,它要求我‘孤注一掷’,做出抉择:要么现在一切我都自己做决定,从而走向下一个我所期望的人生新阶段;要么我认输,听别人摆布,既定计划全部落空。”

第二个十字路口:自救,还是等待救援?普京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随后被派到民主德国(东德)工作。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的局势一片混乱,情绪高涨的东德居民看到类似政府部门的建筑就包围上去。一天,一群人拥向克格勃所在的两层小楼。由于存放着大量秘密文件,普京急忙给附近的苏联军事基地打电话,请求紧急援助。但听筒那边说:“没有莫斯科的命令,我们不能干预。”普京明白了,除了自救,别无他途。他来到人群前,用德语说:“请你们注意,这是苏联军事机构。”

东德人发现了破绽:“既然如此,为什么这里有德国牌照的车?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普京镇定地说:“根据协议,允许我们使用德国牌照。”

有人立即把矛头指向普京:“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德语说得这么好?”

普京平静地回答:“我是翻译。”随即他脸色一沉,严肃地说:“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们的人拥有武器,并已经得到许可,可以对外来闯入者开枪。”

人们将信将疑,没有闯入小楼,但也没有撤走。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苏军接到莫斯科的指令赶来,人群才散去。

普京的表现为他在克格勃内部赢得了正面评价。1998年,普京当上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后,调阅自己的档案,才看到这些评价,其中一条很有意思??一位心理学家评估,此人缺乏恐惧感。

在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认为他符合“主人型”心理特质。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会在极端困境中果断做出决定,做事圆通灵活、有始有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种深深的责任感。这些分析,为认识普京的性格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切除两大“恶性肿瘤”

作为俄罗斯的“主人”,普京要当的这个“家”很大,也很乱。当初,病魔缠身的前总统叶利钦有20位候选的接班人,但他在选人用人上屡屡看走眼,最后总算选对了一次,将国之大任托付给普京:“你要照顾好俄罗斯。”当时,俄罗斯有两大“恶性肿瘤”没得到根除:车臣和寡头。正是在“切除”这两个“肿瘤”上,普京赢得了声誉,站稳了脚跟,展示了顽强坚毅的性格,让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开始喜欢他,信任他,甚至依赖上他。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面积比北京稍大,它在20世纪90年代谋求独立,不仅与俄军正面冲突,还把炸弹装到莫斯科等城市的居民楼,滥杀无辜,致使俄军方和平民伤亡惨重,令叶利钦十分头疼。1999年,普京担任总理。他的几位前任都告诫他:“车臣是个泥潭,陷进去就有不测之灾,最好采取权衡再三的谨慎态度。”普京根本没听进去,他不肯妥协,甚至不肯折中,明确表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绝不是可以和侵害者讲价钱的问题”。他向叶利钦要求“领导军事行动的绝对权力”,并且用最难听的语言表达打击车臣的决心:“我们将到处追踪恐怖主义分子。如果我们在厕所里逮住他们,我们就在茅坑里淹死他们。”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普京成为最夺目的主角。他的果敢、强硬、勇于担当,让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为之一振。他大幅度提高战斗地区官兵的薪金,当时俄军官兵被欠薪很久了,加薪是极大的刺激。他还多次亲临前线,视察和慰问部队。有一次,他走进某空军基地的一个帐篷,面对在场的十几位高级指挥官,端起一杯伏特加酒,提议为俄军的战果干杯。指挥官们都一饮而尽,他却放下杯子说:“同志们,当战争彻底结束,这块土地上不再有恐怖分子的时候,我再喝下这杯酒。”这让久经沙场的军人们热血沸腾。2000年元旦,他带着妻子在布满弹坑的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子夜时分来到战士中间。战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普京则对他们说:“所有的新年我们都在一起过!”2000年3月,普京作为副驾驶,乘坐一架苏?27战斗机飞抵车臣,鼓舞士气。最终,俄军控制了车臣99%的土地,大获全胜。2013年最后几天,车臣恐怖分子在伏尔加格勒制造了连环恐怖袭击,普京指示俄国家反恐委员会强化措施确保各地安全,并每天向他汇报落实情况。

切除寡头这个“恶性肿瘤”,难度和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车臣。俄罗斯的寡头是借助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浪潮和经济转型机会,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迅速暴富的一批人。他们拥有巨额资产,控制重要经济领域和媒体,还赞助政客竞选,左右政府政策,甚至成为西方势力的代言人。2000年,普京在竞选总统时,一反叶利钦的做法,刻意与寡头保持距离,不理睬他们递过来的“金色橄榄枝”。当选后,他立即与寡头“约法三章”:2000年以前的事既往不咎,今后依法经商,不准干政。

这让一些寡头很不好受,媒体大亨古辛斯基、金融和工业巨头别列佐夫斯基都对普京多有指责,普京授意司法部门彻查他们的财产来源和经营行为。2000年,古辛斯基被以侵吞和诈骗国家财产罪被逮捕;同年,别列佐夫斯基被指控与一系列诈骗案有关,预感不妙的他滞留国外不敢回来。俄罗斯媒体感慨:“去年,你问俄罗斯人,是谁在统治俄罗斯?答案是寡头;现在,你再问同样的问题,答案变成了普京。”

收拾完寡头之后,普京继续打压反对派。俄罗斯有一位国际象棋的传奇人物卡斯帕罗夫,他曾与大型电子计算机“深蓝”对弈获胜,名噪一时,但他偏偏对政治感兴趣,组织了俄罗斯一支重要的反对力量“联合公民阵线组织”,组织人马进行反普京游行,不断接受西方媒体采访,发表异见言论。这次,普京动用了联邦安全局,在卡斯帕罗夫的团队中安插特工,搜集他的情报。得到确凿的证据后,联邦安全局在2007年4月逮捕了正参加游行的卡斯帕罗夫,以违反公共秩序罪罚款1000卢布(按现行汇率,1卢布约合0.18元人民币)。同年11月,获释后的卡斯帕罗夫再次因为参与反政府示威游行而被捕。

2011年12月,俄罗斯70个主要城市爆发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指控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选举中舞弊,要求重新计票或更改选举结果。这其实是针对力图在第二年再登总统宝座的普京,是一场“对普京说涅特(俄语,意为‘不’)的大集会”。普京一点儿也不着急,竟然批准了这些游行,对莫斯科的游行队伍采取“零逮捕、零暴力”的态度??随你们喊“涅特”,我照样公布杜马选举结果。普京用他的冷漠和轻蔑,冷冷地宣告了“更改无门”。从那以后,俄反对派再也没能发起像样的威胁。

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强力部门

1532年,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写下一句名言:君主必须集狮子和狐狸于一身。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权术”。人的性格与生俱来,很难改变,但如果学不会政治权术,“无所畏惧、顽强坚毅”就只是匹夫之勇。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普京正是凭借他的政治权术,牢牢控制了国家的命运。

从1975年到1990年,长达15年的克格勃生涯,已经初步练就普京“狮子”和“狐狸”的手段。2000年当选总统时,他向俄罗斯民众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然而,他面对的是一个国家权力已经七零八落、国家元首对政权的控制几乎为零的局面,政令出不了克里姆林宫。普京抓住了一个要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俄罗斯缺少有效的国家政权,俄罗斯人还像是‘地区臣民’,而不像统一国家的公民。”2000年5月13日,他签署法令,把俄罗斯80多个联邦主体(直辖市、共和国、边疆区、自治区、州和自治州)按地域原则联合成7个联邦区。他任命可信的军官,尤其是打过车臣战争的军官担任驻联邦区的总统代表或军区司令,实现了总统本人对各地区的垂直领导。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中央集权,即使斯大林,当年都没能实现这个目标??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希望加强中央集权,以防联邦制下一些强大的加盟共和国脱离中央,但1944年,联合国的成立迫使斯大林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他需要每个加盟共和国都在联合国里拥有宝贵的1票,以抗衡西方国家。

因此,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联邦、分权传统的国家,普京的中央集权遭到了极大阻力,但普京以“狮子”的态度回应:“有阻力就不工作了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何必进入克里姆林宫?去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在中央,普京拿出了“狐狸”的狡猾,绕过了阳奉阴违的部级机构,在强力部门安插大批忠心耿耿的局级干部。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包括国防部、内务部、紧急情况部和联邦安全局等,它们掌管各种武装部队。对这些部长的任命,总统、总理、杜马往往互相扯皮。普京釜底抽薪,减少部级机构,增设“署”和“局”。这些“署”和“局”的领导,直接由普京“钦定”,总理和杜马无权过问。于是,俄罗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制??部长制定“规定”,署长为总统服务,局长决定是否按“规定”办事,局长成了真正的核心。

最终,强力部门完全收归普京的麾下,各部长都换成了与普京有多年私交的人,比如紧急情况部长绍伊古。他曾在莫斯科郊区紧急情况部救援队养犬中心花了数月时间,训练出一条拉布拉多猎犬“科尼”,亲手送给普京。普京对“科尼”爱不释手,对绍伊古信任有加。当然,如果这些“铁哥们”犯错,普京也绝不姑息。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一直是普京政策的忠实执行者,2007年,他的岳父祖布科夫被任命为总理,他主动避嫌请辞,普京没有批准。但是到了2012年,由于国防部曝出腐败丑闻,他被普京炒了鱿鱼,其职位由绍伊古接任。

挑选忠诚的总理

俄罗斯是总统制国家,总理负责经济和具体事务,由总统任命,在总统死亡、辞职、解职时作为第一顺位继任人担任总统职务。在普京手下,前后有5位总理和代总理。他选择总理的技巧是:一要“技术型”官员,二要忠诚。

2000年5月27日,在当选总统后,普京选择卡西亚诺夫当总理。卡西亚诺夫1957年出生于莫斯科州松采沃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苏联时代,他长期在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擅长处理外债。但是,卡西亚诺夫毕竟是叶利钦的“老臣子”,许多政见和普京不一样。2004年,当普京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时,卡西亚诺夫竟然是唯一跳出来公开反对的政府高官,普京非常恼火,2004年2月解除了卡西亚诺夫的职务。

普京让副总理维克托•赫里斯坚科当了1个月的代理总理,随后就物色到弗拉德科夫出任总理。弗拉德科夫1950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萨马拉市,毕业于全苏对外贸易学院,经济学科班出身,曾长期就职于苏联对外经济贸易部门。普京认为,把控制权交到这种“技术型”官员手里,要比交给“有经验的老臣”安全得多。

2007年,第四位总理祖布科夫上任,对普京忠心耿耿。在召开首次联邦政府内阁会议时,他就命令内阁成员须忠于普京的指示。有一次,代理运输部长伊戈尔•列维京没能按普京提出的期限完成海港建设工作,遭到祖布科夫的指责:“总统两年前就给出了指示,谁敢修改总统指示?这是怎么回事?谁敢对总统的指示如此轻视?”2008年,普京担任总理后,祖布科夫一直担任第一副总理至今。

2008年,根据当时的俄罗斯宪法,已连任一届总统的普京任期到了尽头。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并不起眼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作为接班人,将梅德韦杰夫推上了总统宝座。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小13岁,既是圣彼得堡同乡,又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友,更是法律系师兄弟,还同是圣彼得堡前市长索布恰克调教出的“高徒”。2008年,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普京问梅德韦杰夫:“你要是同意当总统,我就同意担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回答:“你要是同意当总理,我就同意做总统候选人。”梅德韦杰夫当上总统不久,就修改了宪法第八十一条,将总统任期由4年延长至6年。但他自己的任期仍是4年,把6年任期的机会留给了普京。2012年,两人换位,梅德韦杰夫成为普京总统的第五位总理。

普京对总理的选择和任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250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十七位,与瑞士相当。2007年,在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俄罗斯已经重归世界十大经济强国行列。2012年,在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后,俄罗斯在世界GDP的排名上升到第九位。

如果普京2018年再次连任,他的总统任期将正好是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不是梦话。

“做秀”能让人人叫好

在普通人的词典里,“权术”不是一个褒义词。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媒体兴盛,网络发达,政治家利用这些条件,把“权术”包装成普通选民喜爱的形象,比如,“狮子”的一面可以包装成强硬铁腕;“狐狸”的一面可以包装成温和开明,这就是“政治秀”。毫无疑问,普京是世界上把“包装”功夫做得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媒体不停展现他的“硬汉”形象??酷爱柔道,常常把对手摔在身下;在不经意间,露出对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相当不错的胸肌和粗壮的胳膊;裸露上半身,别的总统也干过,但逃不掉电脑修掉赘肉的嫌疑,唯独没人质疑普京;骑马,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但是驾驶苏-27战斗机就不是谁都行了,何况还是去作战地区;坐潜艇下海,这种事在别的国家都是科研人员做的,普京也要尝试;在正式场合不苟言笑,总是板着面孔,严肃中带着一丝忧郁,庄重下流露着凛然;偶尔一次在电视镜头前流泪,也被他自己解释成“风吹了眼睛”。这样的普京,像明星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撩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其实,1996年初入莫斯科政坛时,同僚觉得普京只是一个“沉默、羞涩的小克格勃”。被叶利钦挑选为接班人后,普京对政治形象这一套东西也非常陌生。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2000年5月7日,克里姆林宫将为普京举行总统就职典礼。为了保证一切顺利,有关部门提前在克里姆林宫进行精心演练,但这种演练不会“劳烦”总统本人参加。可是,5月6日午夜时分,各部门的演练结束后,普京独自一人悄悄来到典礼大厅。在寂静、高大的宫殿中,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用他特有的摆臂动作摆动手臂,在长长的红地毯上无声地行进,一遍又一遍……在那个午夜,他迈出了包装政治形象的第一步,很快就变得精于此道,在各种场合,都能为摄影师提供最佳“抓拍”效果。

2008年出任总理后,普京干脆带着摄制组一同外出,让摄影师拍摄他在冰冷的西伯利亚河里游泳,在山区光着膀子骑马,在跑道上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这种明目张胆的“摆拍”,要是放在其他国家,早就遭到尖刻的嘲笑和讥讽了。然而只要是普京干的,俄罗斯老百姓和媒体照样买账,津津乐道。人们不得不承认:形象设计是每个政治家都会的,“秀”强硬是大国领袖都要做的,但普京做到了人人都为他叫好。

俄罗斯的强硬传统

 

也许,只有在俄罗斯,才会出现人人都为强硬叫好的情形。渴望强人,甚至依赖强人,是沉淀在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传统。

“大自然是欧洲的亲妈,是俄罗斯的后妈”,这句谚语道出了俄罗斯天然的困境:人们必须在气候许可的短短四五个月里迅速完成耕种,然后无所事事地度过漫长的严寒。这使得俄罗斯民族既吃苦耐劳、极具爆发力,又容易在百无聊赖中酗酒无度、荒废光阴。另一方面,“当夜晚降临西边的圣彼得堡,东边的海参崴天已破晓”,辽阔的国土赋予俄罗斯民族宽广的胸怀,正如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彼沃沃洛夫所言,“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幸福,而考虑整个俄罗斯的幸福”。

所以,俄罗斯的道路总是大起大落,迅速振兴又迅速衰败。在大衰败时,俄罗斯人需要一个英雄吼醒沉睡的大地、抽打喝醉的灵魂;在大振兴时,他们又需要一个英雄在世界上称雄,与其他大国争锋。“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欣说。这个英雄,过去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斯大林。现在,这个英雄是普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民族衰败之际,强硬地推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普京的故乡圣彼得堡,名字就是从彼得一世而来。1703年5月27日,彼得一世经过与当时的欧洲强国瑞典的血战,终于抢到了波罗的海附近这块土地,他用刺刀指着脚下的沼泽说:“一座城市将在这里诞生。”他盖了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宣布迁都于此,用近乎野蛮的办法,在被讥讽为“欧洲农民”的俄国推行全面改革。普希金说,彼得一世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比如,彼得一世认为,长胡子是俄罗斯落后的象征,就强迫全体居民剪胡子,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官吏和贵族每年缴60卢布,平民缴30卢布。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税种了,但彼得一世只会盘算:“胡子税”可以给新建的海军再添几艘战舰。这种用暴力手段建立文明社会,还顺手攫取国家收益的办法,至今都是俄罗斯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

彼得一世以炮手、船长、团长、造船工匠的身份“为国服务”,并且以这些身份对直接上级保持尊重。他甚至亲自驾驶小船攻击敌军战舰,要求人们在战场上不要拿他当皇帝,要称他为“海军少将先生”。时任法国驻俄大使儒埃尔还记录下一件事:“(圣)彼得堡每年都要着几场大火,我多次看见他第一个来到失火地点,雪橇里带上他的消防水泵。他参加全部的灭火工作,由于他的思想异常敏捷,他能立即判断出应采取什么灭火措施。他爬上房顶,哪里最危险就到哪里去。”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同样“多才多艺”的普京迷恋不已。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彼得一世的外孙媳妇,1762年7月8日就任俄国女皇。当时,陆军混乱、海军舰队被遗弃、主力部队8个月没有领到饷银、20万农奴揭竿而起。叶卡捷琳娜二世以钢铁般的手腕恢复经济,执政3年就把1700万卢布的财政赤字变成550万卢布的盈余。随后,她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吞并克里木汗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78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圣彼得堡市中心为彼得一世的雕像揭幕,这就是“青铜骑士”彼得一世跨在马上,向前伸手,马的前蹄一跃悬空,后蹄踩在一条大蛇上,象征着将落后的俄罗斯永远踩在脚下;彼得一世的身体朝着大陆,眼睛望向黑海,意味着俄罗斯掌握海陆两个世界。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献给彼得一世的礼物。在俄罗斯历史上,只尊称过两个人为“大帝”,那就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

221年后的2003年5月31日,普京站在“青铜骑士”广场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冒着圣彼得堡的绵绵细雨,庆祝他的故乡建城300周年。俄罗斯媒体称,“那一天,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只是普京身后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他不需要进行血腥的开疆拓土,只需要用铁腕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

永远做挑战者,而不是应战者

普京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是苏联解体、经济休克、超级大国轰然倒塌、沦为“二流国家”的时代。这样的悲剧,在俄罗斯历史上,大概只有17世纪初波兰入侵莫斯科、19世纪中叶克里米亚战争惨败、20世纪初被一战消耗殆尽可以相提并论。

1996年,普京来到莫斯科政坛时,他见到的是这样的场景:

在严寒的街头,人们排上一天一夜的长队,用尽积蓄才能购买几片面包。工厂发不出工资,只能发毛巾、肥皂、药棉,人们摆摊出售这些物品,期望换一口吃的;

在大街小巷,黑手党性质的团伙瓜分地盘,雇佣杀手司空见惯。一个名叫塔特姆的美国商人因生意上的事与他的车臣合伙人起了争执。一天下午5点,他进入地铁站时,被人用AK47步枪打成了筛子,而凶手始终没被抓到;

在克里姆林宫和杜马大厦,先是一夜之间冒出成百上千个政党和政治组织,接着是叶利钦主导了右翼激进浪潮,然后又是纷纷扰扰的地方分权;

普京担任总统后,国外形势也不容乐观。北约东扩,欧盟东扩,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俄周边国家策动“颜色革命”;

……

这一切都让普京如芒在背,他深知,要改变这一切,他必须做永远的挑战者,而不是应战者。2000年,普京的强硬方式是极端化的,他用极端语言和强硬之词挑起舆论争议,用怒斥和“找茬”挑起美国和欧盟不满,用冷漠和“嗜血”让恐怖分子和分裂分子感到恐惧。

12年后,当普京第三次担任总统时,他的强硬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这是俄罗斯内外环境的巨变带来的:经济已然恢复,成为“金砖国家”之一;国家已然稳定,恢复了地区影响力;而美国打了两场反恐战争,出现了一次金融危机,实力削弱,开始战略收缩。于是,在国内,普京的强势中加入了宽容和大度,改变了从前那种不容置疑、不容反驳的绝对做法。在国外,普京对美国和欧盟的态度不再走极端,不打破已经形成的平衡,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和迂回,甚至开始抢占国际道德的制高点。

俄国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毫无疑问,俄罗斯一日没有回到“独一无二”的位置,普京一日不会改变他的强硬。他肩负着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振兴希望,必然要拥有过人的胆识,延续俄罗斯民族铁腕的传统。据说,他的父亲曾指着他的照片骄傲地说:“看,我的儿子多像沙皇。”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28期,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