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造成族群隔阂/林恩霆

教育制度造成族群隔阂/林恩霆

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说自己在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非马来人出任首相。此番言论遭到祖国斗士党主席拿督斯里慕克力的反击,指非马来人若要出任首相,先关闭各源流学校,因为各源流学校妨碍各族团结。

各源流的教学纲领都依照教育部的规定,以“本土意识”作为教学,唯有教学媒介语有分别,但并未让孩子对这个国家和各族带来排斥。

各源流学校也未阻止其他友族同胞把孩子送入华淡小就读。

或许大家只把各源流学校的焦点集中在华小和淡小上,但事实上,各源流学校还包括特殊学校和关爱辅导学校,还有与华淡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政府资助宗教学校。

若说华小和淡小让各族群的孩子无法一起学习,玩耍和聚集,那么这是否也会导致宗教学校也躺着中枪呢?

升大学才意识不一样

学校是否会阻碍国民团结吗?不见得!反倒是孩子完成中学教育后,想要继续升学时,才意识到自己真的不一样。

怎么说呢?摆在眼前的升学途径,大学先修班(Form 6)、私立大专和大学预科班,但大学预科班只录取百分之十的非土著或非马来人,不获得分配之后就必须选择大学先修班,然后面对大马高级教育文凭,再不然在家庭经济状况允许下,才能选择花钱到私立大专念书。

不是华小或淡小让孩子们有隔阂,而是教育制度让各族孩子在未踏入社会前,就知道“我们不一样”。有些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有些则知道自己低人一等,这就是政策产生的族群隔阂!

慕克力提到印尼华裔和泰国华裔已融入当地生活文化,但他似乎忘了印尼已没有土著与非土著之分,泰国以佛教团结全民。

在2006年7月11日,印尼国会通过新的国籍法, 1958年国籍法彻底废除,华裔终享国民待遇,只要在印尼出生,都可以享有原住民待遇,而我国如今仍未想对此作出改变。

需要修正马来主义

当政府想要以政策分而治之,但却又想要打破所谓的隔阂,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而慕克力之父敦马哈迪医生一直强调的马来主义,也制造了族群之间的隔阂,或许这才是慕克力需要修正的,而非沿着其父的作风,把马来种族主义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