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晚年为何不来华避难?

来源:风闻    作者:乌鸦校尉   2023-02-26

原标题:晚年为何不来华避难?穆沙拉夫:不想给中国添麻烦,我是争议人物

2月5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迪拜因病过世。

  长期以来,坊间对他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有人说,他是政变上台,夺权方式不干净,在位期间大搞独裁,最终客死他乡,堪称凄惨。

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政治高手,任上不仅把巴基斯坦治理得明明白白,而且无论和中国、和美国,甚至和印度都能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堪称天降猛男,不可多得的优秀领导人。

评价的维度很多,不妨先向大家展现一下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1

1943年,穆沙拉夫出生在当时还是英属“印度帝国”的首都新德里。

  英国殖民下的“印度帝国”

脱离殖民前夜的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对立已愈演愈烈,山雨欲来。终于在1947年印巴分治过程中,双方的矛盾彻底被引燃。

印度的大部分穆斯林,在西北部独立建国,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成立。

  此后,年纪尚幼的穆沙拉夫随父亲移居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

在那个年代,穆沙拉夫身处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会计师,曾经为英国政府工作;母亲则拥有英国文学学士学位。

  穆沙拉夫和他年迈的母亲

在移居卡拉奇后,穆沙拉夫的父亲被巴政府招募,成为了巴基斯坦驻土耳其外交官。

年幼的穆沙拉夫就这样跟随父亲,又搬到了土耳其,还学了一嘴流利的土耳其语。

虽然童年过得颠沛流离,但是多亏有殷实的家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小穆沙拉夫的教育一直很不含糊,是个体育和文化课双面精通的学霸,对数学和经济学尤其感兴趣。

  1957年,穆沙拉夫回到了巴基斯坦。没过几年,18岁的穆沙拉夫弃文从武,考入了巴基斯坦陆军军校。

从军校毕业后,穆沙拉夫就以炮兵部队少尉的身份,随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印巴边界。

  上世纪60、70年代,印巴之间摩擦不断,双方分别在1965年和1971年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冲突,算上1947年的“分家之战”被称为三次印巴战争。

穆沙拉夫作为一线部队指挥官,在战争中和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也算是屡建奇功。

  数十年戎马生涯,穆沙拉夫不仅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勋章,也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

从炮兵部队,到特种作战,穆沙拉夫参与到了战争的几乎每个层面,他的军衔晋升速度也很快,从少尉一路升到少校。

  70年代的穆沙拉夫一家

到了1978年,穆沙拉夫就成为了上校,成为了巴军中重要的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60~70年代的一系列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获得了中国的一系列援助,作为一线部队的穆沙拉夫,对这一系列援助则是印象颇深,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这段经历对他是有较大影响的。

  整个80年代,穆沙拉夫不仅在一线指挥部队作战,他还作为参谋,回到母校进行授课,以及作为军事人才,被派往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进修。

穆沙拉夫的军旅生涯此后一路平步青云,1991年晋升少将,95年晋升中将。

到了1998年,凭借卓越的战功、优秀的学识和政治嗅觉,穆沙拉夫成为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晋升为了4星上将,登上了军旅生涯的巅峰。

不过到了1999年,穆沙拉夫和自己的“亲密战友”、当时的总理瓦纳兹·谢里夫(现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之兄)产生了一些“微小”分歧。

  导火索事件是当年穆沙拉夫主张向印度发起一项秘密军事行动——“卡吉尔计划”,后来,这起事件因为谢里夫向美国的“妥协”撤军,而以失败告终。

二人在军事方面的分歧最终诱发了彻底反目,谢里夫想要罢免穆沙拉夫,而穆沙拉夫则另有计划。

  1999年10月12日,趁着穆沙拉夫参加完斯里兰卡独立日活动回国的时候,谢里夫率先动手了。

他先是宣布让情报部长亚奇·乌丁接任穆沙拉夫的总参谋长位置,同时控制了伊斯坦堡机场,拒绝穆沙拉夫的飞机落地,想要把他逼走。

还在飞机上的穆沙拉夫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联系到了军方自己的亲信,决定在这危急关头反将一军。

于是他命令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自己坐镇飞机内,指挥地面部队行动。

他先让自己的部队控制了机场、电台等重要设备,又让警备部队控制了总理府。

  一场没有硝烟的军事政变,就这样突然发生了。

当天晚上十点,巴基斯坦所有居民的电视上接收到了一条紧急通告:谢里夫政府被解散,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将会进行全国讲话。

  在次日的讲话中,穆沙拉夫向全国人民痛斥了谢里夫的软弱无能,将巴基斯坦的混乱与无序全部归咎于前政府。

  不过,巴基斯坦根深蒂固的政治家族势力,不是一场政变可以颠覆的。不管是考虑现实,还是顾及旧情,穆沙拉夫并没有对谢里夫斩草除根,而是将其软禁起来,第二年,根据谢里夫的要求,还将他流放到了沙特阿拉伯。

军事强人穆沙拉夫,就这样“半主动”地爬上了权力巅峰。

2

政变、军政府,这几个词的出现,对于“人权外交”牵引下的国际舆论来说,都是异常敏感的标签。

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第一时间对穆沙拉夫政府采取了封锁措施,并且拒绝承认新政府的合法性。

但是穆沙拉夫对这一切也早有预期。

说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类比,多少有点像玄武门之变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我的夺权之路多大争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把执政这个位置上的事干好。而从实践上看,穆沙拉夫在其位谋其政成绩是值得称道的。

  2001年6月,穆沙拉夫实际执掌大权近两年后,宣布自己担任巴基斯坦总统。

就在国际舆论正警惕一个“军事独裁者”上台会对南亚局势产生什么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之时,穆沙拉夫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以及远见。

2001年,美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原本和美国关系紧张的穆沙拉夫政府,第一时间向美国发去了慰问,并且表示会和美国一并打击盘踞在中东的恐怖力量。

词句很快就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迅速向穆沙拉夫抛出了橄榄枝,不仅解除了对巴基斯坦的封锁,还在数年间提供了上百亿美金的援助。

  穆沙拉夫也兑现承诺,不仅对国内的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组织进行了清剿,还协助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

因为强硬的反恐姿态,穆沙拉夫和他的亲信们曾多次遭到恐怖分子们的报复,数十名安全人员牺牲。

  那这算是穆沙拉夫“亲美”吗?也许更像是一种博弈,他手中的筹码是巴美的“传统关系”,以及本国的特殊地缘,去阿富汗反恐,巴基斯坦是绕不开的地方;而美国绝非什么坚持“民主”原则的主儿,所谓“不承认军政府”不过是美方的筹码罢了。因势利导,在“突发事件”上主动跟美国合作,而不必出让自己更多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了时机,谈了笔好买卖。

穆沙拉夫甚至能够把长期剑拔弩张的印巴关系也维持在一个稳定框架内。

  穆沙拉夫的军旅生涯几乎一直都在跟印度对抗,当穆沙拉夫上台后,老对手印度自然也是最紧张的那个。

而穆沙拉夫却在担任总统后一反对印强硬的姿态,率先发起了友好沟通的邀请。

他同样利用了“突发事件”的时机,在2001印度发生古吉拉特邦大地震后,率先向印度示好,并且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资,让原本紧张的印巴关系得到了缓解。

这一举动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穆沙拉夫的态度:他并非一个张扬跋扈的军事独裁者,而是一个懂得合作共赢的友善外交家。

  军事层面上,穆沙拉夫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狠人”,但是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穆沙拉夫又展现出难得的友好和高瞻远瞩。

从建国至今,困扰巴基斯坦政治的,始终是权力失衡的“散装国家”格局,和盘根错节的家族政治势力争斗。反倒是在穆沙拉夫这个“军政府”特殊时期,能够一定程度上集聚国家权力、克服固有阻力,有效推行一些实质性的改革。

  比如大力反腐,裁掉了十几万公务员,大力打击了贪腐势力;促进人权,进行妇女地位的提升,减少保守宗教势力的影响;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盘活国民经济。

在他执政期间,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了将近50%。

同时,这位总统本人还特别清廉,在任期间基本没发生大型的贪腐丑闻。要知道穆沙拉夫的经历和改革措施都让他在国内树敌众多,政敌们都找不到什么贪腐证据来攻击他。

在穆沙拉夫的任期上,这个喜欢雪茄、摇滚乐和现代文化的时尚总统,逐渐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巴基斯坦总统。

  那么,说到穆沙拉夫跟中国的关系,这可能是咱们最熟悉的。不似跟美、印关系的“弯弯绕”,他任上的巴中关系那就要单纯得多了。

穆沙拉夫曾说:“我年轻时就开过中国的59式坦克上战场,我对印巴战争期间中国的无私援助深为感激。”

在穆沙拉夫刚刚上台,还没能获得西方国家认可之时,是中国率先邀请穆沙拉夫访华,给了他足够的支持。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巴基斯坦为中国捐出了几乎全国的帐篷储备,穆沙拉夫还下令把自己的座机改为运输机,运送救援物资来到中国。

  同年,当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经过巴基斯坦时,穆沙拉夫更是专门前去迎接,他还亲自和总理一起,联手进行了火炬传递。

  如今中国民间的“巴铁”认识,固然根植于中巴的长年友谊,但从传播上来说,其实主要就是源自穆沙拉夫为首的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当时的中巴关系大发展。

3

2007年,穆沙拉夫遇到了政治生涯的一个大坎。

5年前,他在自己发动的总统大选中成功当选,但是由于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影响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宗教势力和贵族阶级,于是一些反对他的人也就开始跃跃欲试。

  5年后的2007年,穆沙拉夫以“贪腐”为由,一口气罢免了数名和他政见不合的大法官,引起了国内的反弹声浪。

这一年刚好也是穆沙拉夫的执政期满,打算进行连任的当口,他的政敌——来自另一大政治家族,代表巴基斯坦人民党的贝娜齐尔·布托,也正式回国准备参选。

但是在07年12月27日,贝娜齐尔·布托在一次演讲结束后,被一次自杀式炸弹袭击身亡。

  反对党自然将“谋杀”的罪名安在了穆沙拉夫的头上,对其进行了口诛笔伐(实际凶手目前基本认定为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极端分子)。

虽然穆沙拉夫连任成功,但在2008年8月18日,在国内诸多政治反对势力的层层压力下,穆沙拉夫选择了辞职。

  乌鸦之前曾专文介绍过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态,这是一个常态由两大政治家族交替掌权的国家。

穆沙拉夫的出身也算显贵,父亲是政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他家可还在巴基斯坦的政治家族里排不上号。

巴基斯坦的两大政治“世家”,正是瓦纳兹·谢里夫所在的谢里夫家族,和贝娜齐尔·布托所在的布托-扎尔达里家族,而两大家族在政坛角逐上分别依托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和巴基斯坦人民党两大党,地域上则分别立足于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两大区域。

  布托-扎尔达里家族

这种与党派、地方深度绑定的关系,使得政治家族势力在巴基斯坦很难被真正撼动,哪怕是穆沙拉夫这样的军事领袖出身强人,也只能通过改革逐渐动摇其利益,就这样还要随时面临家族势力的反扑。

别看两大家族平时斗得起劲,但面对穆沙拉夫这样的存在,他们的利益就是高度一致,要站在同一条战线的。

  积弊、掣肘如此之繁复,穆沙拉夫虽然“干得不错”,但终归不能逆天。他的很多措施是往积极的方向做了,可是除了正面的收效还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前面咱们说到穆沙拉夫政变成功后选择了放逐瓦纳兹·谢里夫而不是下死手,这正是考虑了谢里夫家族势大,不是整治一个或几个重要人物就能动摇,做出的一种政治妥协权衡。此举平稳了国内政局,但也使得瓦纳兹仍在国内保有强大的号召力,给穆沙拉夫的执政带来后患。

再比如穆沙拉夫在任期间为促进国家发展及缓和矛盾,实行了相当宽松的文化和经济体系,这一方面的确发展了巴基斯坦的社会经济,并受到民众欢迎,但也不可避免地放任了残余的保守派势力发展壮大。宽松的环境,无所限制下强者愈强,本就家底雄厚的政治大家族力量,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

在下台后,穆沙拉夫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立刻坐飞机前往英国避难。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他整治政治家族需要顾首顾尾,反过来大家族要整他那是毫无顾忌的。果不其然,在巴基斯坦重新上位的政敌们,在穆沙拉夫躲到英国后的三年,以“谋杀罪”起诉了穆沙拉夫,想要对其赶尽杀绝。

即便成为了“逃犯”,穆沙拉夫仍然没有放弃重返政坛的希望,他在海外组建了“全巴基斯坦穆斯林大联盟”准备随时重返国内,参加大选。

  时间来到了2013年,巴基斯坦面临再次大选之际,执政党突然向穆沙拉夫“示好”,承诺既往不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失去了年轻时的警觉,穆沙拉夫闻讯大喜过望,决定回国参加大选,但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席“鸿门宴”。

穆沙拉夫一下飞机,就被执政党控制并软禁了起来,并且打算以“叛国罪”和“谋杀罪”对其进行起诉。

  在软禁中的穆沙拉夫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2016年,不得不前往阿联酋就医。

但政府方面仍然不依不饶,19年,还一度组成了特别法庭,判处了穆沙拉夫死刑。

  甚至还放出了“就算穆沙拉夫死亡,也得暴尸三日示众”等令人惊讶的决定。

2020年,穆沙拉夫彻底离开了祖国,待在迪拜专心治病。

  而在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此举就是“畏罪潜逃”,于是给他安上了一个“流亡”的名号。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和中国关系密切,穆沙拉夫经常被质疑:为何不来中国进行治疗和避难。

穆沙拉夫则回应说:自己是一个争议政客,不想为中国带来额外的麻烦。

就在本月初前,这位79岁的老人,晚年失意的落魄政客,不得不背着“国家叛徒”的骂名,在异国他乡饮恨离世。

尾声

也许军事政变是他的原罪,但是这位总统确实展现出了难得的高瞻远瞩,和精明手腕。

他的军事生涯叱咤风云,立功无数,他的政治生涯却又把自己的个人境界提升了一个档次。

无论是对内发展,还是对外关系,可以说穆沙拉夫都展示出了他的清醒、理智和知恩图报。

  但以巴基斯坦的现状基础,不是穆沙拉夫一个“猛男”能解决问题的,需要不断有人去改革促新。漫漫历史长河中,巴基斯坦的家族政治是常态,军政府、政治素人只是“小小的意外”,指望政治世家自我鼎新,显然不现实。更何况也不是所有的非世族领导人,都能像穆沙拉夫这样做“正确的事情”。

虽然巴基斯坦政坛无论如何变换,往往不改中巴友谊的底色,但是,一个自己发展好的“巴铁”,才是真正的“好巴铁”。而在这方面,不知谁能继穆沙拉夫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