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量:民政党应说服国盟靠拢多元

《东方网》发布于 2022年12月19日
民政党成立于1968年,最高峰的战绩是2004年大选竞选11个国会议席之中夺下10个议席。该党在2018年大选惨遭灭门,丢失所有出征的11国31州议席。

民政党退出国阵后,维持大约2年的第三势力,在败走2019年丹绒比艾补选后,于2020年8月宣布正式申请加入国盟。该党给予的理由是以第三势力单枪匹马是不可行的,因此要有零突破则必须加入政治联盟。

虽然民政党在本届大选以国盟旗帜竞选20个国会议席,但依旧一无所获。在一些与马华竞选的议席,民政党的得票还高于马华,相信这是有赖于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

我国是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除非民政党上阵马来选区,否则没有非马来人选民的支持,民政党不可能有零突破。如果民政党不想被历史遗忘,则必须说服其盟友特别是土团党和伊党走向中庸和多元路线。

近几年,伊党领袖发表过的右倾言论包括指出基督教的《圣经》是被篡改或扭曲的、炒作国产威士忌Timah、非穆斯林及非土著是我国主要的腐败根源、劝阻穆斯林不要参与盆舞节、限制啤酒节等。

国盟主席慕尤丁的前机要秘书于11月杪指控统考被视为与国家教育政策有矛盾并指出独中的历史书内容存在错误。伊党也多次表明拒绝承认统考。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华教四君子”加入民政党,即便他们当中有人已淡出政坛或离世,但民政党与华教一脉相承,理应对华教和独中有充分的了解。

对于以上种种的不实指控或右倾言论时,民政党是否有纠正或反驳其言论?如果有,而土团党和伊党依然一意孤行,民政党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在国盟的地位?或继续在国盟粉饰假多元?

土团党和伊党联手主打马来人至上及伊斯兰保守主义,将全民议题伊斯兰化、种族化只会把非马来人推得更远,民政党更加不可能获得非马来人的选票。

事实上,伊党曾经在2008年至2015年间以“全民伊党”(PAS for all)的温和中庸态度而获得非马来选民的支持。民政党如果想从政坛翻身,则必须说服盟友,我国是一个多元族群、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任何政党要赢得民意和政权,都必须靠拢多元和中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