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去东南亚种地!

来源:久升学院    2022-08-24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森林防护、渔业定量投食、测绘、喷洒农药等。

国内无人机应用于农业已经相当普遍。

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去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2万架,作业面积突破10.7亿亩次。

植保无人机在几年前还是新鲜事物,现在农村已经很是普及了。现在的植保无人机更智能化,人工智能帮助无人机能做到农田边界识别、果树统计识别、杂草识别、病虫害识别、棉花吐絮识别等,厂商还可以为特定作物设定模式。

这也让植保无人机操作更简单,效率也更高,2015年作业效率仅为50亩/时,去年已经提高到了高达320亩/时的水平。

去年飞植保无人机的飞手超过20万名,这么多从业人员,也就意味着飞手这个行业已经很卷了,卷到过去很赚钱的行情已经不存在了,以至于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

图片

不过在东南亚,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有待普及。

中国无人机厂商进军这片市场,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比如用处最广泛的植保无人机。

中国植保无人机往往是与农药厂商携手开拓海外市场的,比如极飞科技与拜耳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东南亚及巴基斯坦地区的普及。

东南亚很多地方种植经济作物,像棕榈、榴莲等,本身长得很高。加之地形比较崎岖,用传统方式,如背负式手动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踏板式喷雾器、机动高压喷枪喷农药,要么机器运不进去,要么喷药不方便,够不到,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而在炎热的户外人工打药,容易中暑,农药在空气中或沾在皮肤表面也容易让人中毒。

另外,其他农业工作,如对树林、田地进行测绘,也有无人机派上用场的时候。

在马来西亚,傲势林业防护无人机用来测绘棕榈林,使成本下降了三成以上。而大疆植保无人机为油棕榈虫害治理提供了定制化服务“油棕模式”,以定点喷洒树心,可以节省农药。

如果按传统的人工办法给油棕榈打药,一天只能打60亩左右,而使用大疆T16作业,一天可打药200亩左右,相当于人工效率的3倍,非常节省劳动力。

节省劳动力,对很多国家的农业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泰国,目前泰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左右,老龄化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年轻人又倾向于进城寻找机会,有些收入较低、劳累又危险的农业工作,如喷洒农药,则由老挝劳工完成,毕竟老挝和泰国文化相近又更穷。

但疫情爆发后,连想来泰国务农的老挝劳工都短缺了。

在劳动力短缺的困局中,当地人便开始用无人机给农作物喷洒农药,体验良好。人工喷洒农药,在当地一天也就能覆盖20来亩稻田,用植保无人机则可以一天作业上百亩,效率高了三四倍。

我们之前在《俄乌冲突,中国骄傲躺枪》里提到,在俄乌冲突中,大疆曾被双方广泛应用。

无人机被用在杀人上,显然是大疆不愿意看到的,只得暂时中止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所有商业活动。

无人机在和平的经济活动中,如农业生产上,显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国无人机企业在海外开拓农业市场,无人机7在农田上空,显然比飞在战场上空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