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星期五来访沙地,在吉达市与穆罕默德(右)“碰拳”问好。
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了上任以来的首次中东行。
据沙地国家电视台报道,美国和沙地签署了包括能源等18项协议,包括美国从沙地和埃及海岸附近一战略岛屿撤出维和人员,并在移动技术方面合作。
签署协议是表面文章,拜登访问中东,实际上更大的收获是碰了不少软钉子。沙地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是拜登到访吉达的尴尬。拜登在中东游走,摆出来的高姿态和政治动机非常明显,美国要继续在这个地区发挥领导力,要拉拢盟友,将中东打造成另一个集团,抗衡中国与俄罗斯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这种唯我独尊的霸权心态,实际上除了只会搅动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对中东的和平不会有正面影响。
沙地外交国务大臣阿德尔朱拜尔明确表明,沙地在几个大国博弈中所持的立场。沙地的政策是建立与各国之间的桥梁,希望能与每个国家打交道,希望能与每个国家接触。
中国是沙地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市场,中国对于沙地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者。
沙地和美国在能源、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气候变化、金融市场以及军事和反恐等领域都有合作的可能。两国也可以合作共同应对地区的挑战,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问题。
“在安全、政治协调以及投资贸易方面,美国当然是我们的头号伙伴。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我们与人们建立桥梁,不会认为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是相互排斥的。”
俄乌战争持续未戢,全球爆发的能源和粮食危机严重打击欧洲,美国也面对严峻的通胀压力。拜登政府希望沙地和海湾国家增产,以压低国际油价,沙地却是大打太极,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沙地王储穆罕默德只表示“有能力”提升石油产能至每日1300万桶,但暂时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继续提高。这是有讲等于没有讲的外交词令,拜登自然心知肚明。
过去几十年,美国在中东的干预行动,不但未促进区域的安全和平及发展,反而将整个区域搞成恐怖分子的温床和百孔千疮的战场。沙地很清楚美国中东战略的企图与动机,沙地也表明会借鉴历史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应对这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中东是全球战乱最久,局势最混乱复杂的一个区域,连绵不断的战火持续几十年,整个地区在炮火洗礼之下已经百孔千疮,生灵涂炭,人民对前景绝望,对列强蹂躏这片土地更是深痛恶绝。
从过去到现在,美国政治干预中东,但美国从未真正关注中东,从未真正协助维持中东各国的安全和稳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干预中东事务、维护和平或主持公义是伪装的外衣,觊觎这个区域丰厚的油气资源和政治扩张,才是美国贪婪的意图。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一些“一致或不一致”的价值观,美国和沙地是如此。“如果尝试将某些价值观强加在其他国家,恐怕会适得其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对于沙地王储的一席话,也许拜登应该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