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吉兑换美元汇率今年以来表现节节败退,从1月初的每4.17令吉兑1美元到6月的接近4.40令吉兑1美元,贬了近5%,已经超越去年全年贬值的3.47%。
令吉走低对出口贸易有利,对进口生意却造成不小的压力。虽然国内最低薪金刚刚调整到1500令吉,不过兑换成起来才341美元左右。
根据国际报道,印尼人年均收入约4349美元,菲律宾则是3570美元左右,令吉如果继续走贬,恐怕吸引不到这两个国家的劳力资本到来,而只能转求年收入1000至2000美元左右的孟加拉或尼泊尔外劳。
在令吉走弱、跌跌不休的时刻,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前一阵子再次建议采用他在1997至1998年金融风暴时所实施的固定汇率政策,引起议论纷纷。
回顾一下,当时我国面对金融风暴冲击,1美元兑令吉跌至接近5令吉。当时马哈迪毅然将汇率和美元挂钩为1美元兑3.80令吉,直到2006年以后,才逐渐脱钩。
事隔25年,这次令吉又再贬低到4.50令吉,让我国购买力大减,加上一波波的通胀压力,人民大感钱不够用。
敦马再次提起固定汇率,并声言他利用此政策带领国人走过风暴,连开始持不同立场的国际货币基金(IMF)最终也承认他重振国家财政状况,功不可没。
严格来说,事情有两面,只看说话的人站在什么立场。1997年金融风暴倒地的韩国和泰国,接受IMF的援助,现在也都挨过来了,从财政状况看来,前者已经大大超越马来西亚,后者的经济也连年看俏,超越了大马,并摆脱了遭IMF摆布的阴影。在我国,亦有不少经济学家不认同敦马的话语,认为固定汇率让许多外资绕过大马,使之失去了许多机会。
以汇率而言,令吉近年来确实表现不堪,犹记得20年前我们拜访泰国,当地人民喜好令吉,往往用10泰铢换1令吉,如今1令吉已经贬到7.9泰铢左右,最糟糕的是,因为1998年那时的资本管制,导致令吉在海外流通量大减。所以,在令吉走贬的情况之下,泰国人民宁选美元而弃令吉,令吉在泰国境内成了不甚吃香的货币。
如今固定汇率再次提起,只让海外更添顾虑,走贬的速度或许加剧。还好,国家银行不认为这是个好措施,原因是大马经济表现不错,无需像1998年那样使用非常手段,吓跑外资。
虽然如此,国行必须想办法稳定令吉跌势,以免下跌失控,伤了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