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克服鸡荒/南洋社论

我国从6月1日起暂停每月出口360万只活鸡到邻国新加坡,直到国内的肉鸡供应及价格恢复稳定为止。

这项出口禁令将导致新加坡面对肉鸡短缺的窘境,影响极大。

根据报道,新加坡一些民众担心未来吃不到鸡饭,导致当地最近的鸡饭生意激增40%左右。

由于需求量激增,新加坡一些超级市场货架上的新鲜鸡肉常常被一扫而空。由此可见,长期从我国进口活鸡的新加坡,供应一旦停止,其影响层面已在民间发酵,甚至引起恐慌。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的数据,新加坡去年共从我国进口7万3000吨鸡肉,约占该国全年鸡肉消费量的34%。

马来西亚的许多鸡只出口商、鸡农和供应商,对我国的出口禁令无不感到震惊。

趁着禁令生效前,我国一些农场日以继夜的赶工,争取时间安排额外送货服务。

我国共有115个农场获得新加坡食品局的进口批准,其中91个来自柔佛州。

柔佛州中小型家禽饲养者协会秘书刘家岭日前接受访问时表示,政府禁止鸡只出口,将导致新加坡日后从其他国家进口,我国可能会失去新加坡的市场。之前我国也曾落实鸡蛋出口禁令,如今新加坡已将鸡蛋的进口量减少一半,导致我国供应商得不偿失。

这项禁令对本地农场的冲击很大,以后就算政府撤销禁令,新加坡的进口量可能也会大幅减少,最终我国鸡农及供应商的利益将会受损。

另一方面,一些商会组织也认为,本地农场和新加坡的供应商签有长期合约,政府突然宣布禁令,鸡农可能面对违约风险,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也造成不利影响。

他们认为,肉鸡短缺的根源是进口饲料成本大幅上涨,加上政府对肉鸡设定顶价,造成鸡农无法支撑高昂的成本,只好减产止损。

种植与原产业部长祖莱达日前指出,该部将推广使用棕榈仁废料作为动物饲料,降低饲料成本,确保我国长期拥有可持续的肉鸡供应。

政府应该尽速顺势探讨使用棕榈仁废料作为动物饲料,以便国内养鸡业可立即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拨出土地,让农民种植玉米,取代进口饲料,从根源上降低成本,让肉鸡恢复稳定的供应量。

政府承诺给鸡农的补贴应即刻到位,协助鸡农减轻负担,同时优先引进外籍劳工进入农场,尽速恢复生产。

我们相信,多管齐下解决鸡农面对的问题,如此必能恢复我国的肉鸡供应,并尽速撤销出口禁令,恢复新加坡的出口市场,为我国赚取更多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