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真让西方成了纸老虎

尽管美国国会11日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并呼吁白宫将俄逐出八国集团、实施签证和经济制裁等,但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总体态度被普遍认为是“软弱的”。克里米亚议会11日通过了“独立宣言”,现在只等几天后的16日举行全民公投,西方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已经得到了克里米亚”。

美欧官方虽然仍未嘴软,但一些迹象显示,西方已将新的红线设定为莫斯科不要碰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占优势的工业化地区。分析认为,如果克里米亚就是这轮危机的句号,不仅西方,而且乌克兰新政权也将吞下这颗苦果。

西方舆论对“普京大帝”的强悍做法忿忿不平,但迄今无论华盛顿,还是伦敦、巴黎、柏林,发出的威胁都很谨慎。没有一方让人相信有意愿和意志与俄进行军事对抗,经济制裁也都说得含含糊糊,至于“孤立俄罗斯”,普京本来在西方那一边就挺孤立的,整个国家也都习惯了。

西方这一次在俄罗斯和普京面前真的有点像“纸老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局面呢?

西方首先怕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俄2013年的军费只有近700亿美元,但苏联时期积累的超级战略攻击力足以维持它今天的余威。也许俄一部分战略核导弹上的电子元件已经老化,能不能用都难说,但对哪怕看上去有点瘸的“北极熊”,西方还是心存敬畏。
俄罗斯的超强军事力量使得西方与其冲突时必须排除战争的选项,至于打其他牌,西方同样要认真计算其能压倒莫斯科的可能性。

经济制裁本国什么都有、往外卖的都是能源原材料等紧俏货的俄罗斯,这谈何容易。美国有人鼓吹要帮助欧洲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想办法把石油价格打下来,对俄罗斯经济釜底抽薪。这个愿望即使是现实的,克里米亚国旗也早就换了。世界能源的新需求更多来自新兴国家,等它们也能减少石油需求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普京大帝”未必赶得上。

西方如果能在政治上搅乱俄罗斯,让莫斯科也发生一场“革命”,那是最事半功倍的。但莫斯科的“民族主义”(俄罗斯认为那是爱国主义)高涨,“民主主义”一时不是它的对手。

最后,克里米亚这个摊牌点天然堆积了莫斯科的胜算。那里俄罗斯族占绝大多数,俄黑海舰队就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而且它历史上还属于俄罗斯。无论按军事规则,还是用“民主方式”在克里米亚拔河,西方都会担心“闪了腰”。

乌克兰如今成了西方与俄罗斯冲突的前哨,但它离西方的中心地带太远,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太近。俄罗斯虽然比西方弱多了,但当它真的“豁出去”时,西方露出了怯意。西方的这次退缩值得全球战略学家认真玩味。

乌克兰局势还显示,过于强烈的地缘政治震荡在当今世界不受欢迎,大国对它们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在推广西方政治价值观的过程中,美欧大国愿意挑软柿子捏,一旦碰上难啃的骨头,西方是不会为了帮助非西方国家“民主派”两肋插刀的。西方是自私的,不停扒拉算盘。当然,国际政治学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13日《环球时报》)

链接一:克里米亚牵动俄罗斯神经

曹岳

近期,随着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议会解除总统职权,西方所谓的“第二次橙色革命”在这个政治素来活跃的东欧国家火爆上演。不过这一切主要以首都基辅为中心,在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却是另一幅景象。从当地一些示威者要求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到当地议会紧急商讨是否独立,再到俄罗斯出兵保卫其黑海舰队驻地,瞬息万变的形势发展不断放大着“乌克兰可能分裂”的担忧。而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目前无疑都对克里米亚的走向倍加关注。

对于克里米亚与乌克兰西部迥异的局势发展,只能从其特殊的历史中寻找答案。现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属于乌克兰,但是从1783到1954年的170多年间,克里米亚一直属于俄罗斯。而俄罗斯谋求克里米亚的控制权更要追溯到300多年前。

克里米亚历史悠久。公元前438年,这里曾建立了与雅典关系良好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亚称臣于罗马帝国。在此后长达10多个世纪中,克里米亚半岛相继被哥特人、匈奴人、可萨人、拜占庭帝国、金帐汗国占领。1427年蒙古人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其版图包括克里米亚半岛、黑海北岸和亚速海沿岸地区以及库班。1475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藩属。

时间进入17世纪,俄罗斯开始逐步崛起。沙皇彼得一世带领俄国向欧洲学习强国之道,并追随欧洲确立了争夺海洋霸权的道路。当时的沙俄还只是一个内陆国,因此急需可以通往欧洲的出海口。尽管沙俄在17世纪初通过打败北方强国瑞典而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建设了圣彼得堡,但是波罗的海半封闭的地理形态并不能让俄国完全满意。沙俄还需要更广阔的出海口以扩大自己对欧洲的影响力。于是,沙俄看上了黑海畔的克里米亚,试图打通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

从17世纪末开始,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绕黑海的控制权展开激烈的争夺。在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近200年时间里,俄土双方共进行了9次战争。在通过第一次俄土战争确立了第聂伯河以东为俄国领土后,从1686年的第二次俄土战争开始,俄土就展开了对克里米亚的争夺。此后,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几易其手。1774年,沙俄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打败了土耳其,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随后,克里米亚汗国宣告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版图。

俄土双方的恩怨并未就此了结。土耳其希望重新控制克里米亚,而沙俄希望以此为跳板进而增加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双方为此又进行过几次大规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里米亚战争,也是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0月,为了保护自身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联合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等国家向沙俄宣战。因为主要战事发生在克里米亚,故被称作“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直到1856年才结束,虽然俄国在战争中失败了,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也曾被占领,但是通过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条约》,俄罗斯以放弃大量巴尔干半岛的利益为代价保住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

此后的100年,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再加上十月革命,苏联代替了沙俄,但克里米亚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俄罗斯人的手中,直到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赠送”给了乌克兰。

据赫鲁晓夫的女婿回忆,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定在1953年就做出了。当时,赫鲁晓夫到克里米亚度假,对于当地的建设非常不满,于是乘飞机到了基辅,受到乌克兰方面的隆重接待。早年曾长期在乌克兰工作的赫鲁晓夫一直对那里感情深厚,他认为克里米亚在乌克兰的管理之下会建设得更好,因此当即决定将克里米亚半岛划给乌克兰。更有俄罗斯议员称,赫鲁晓夫是在喝醉的情况下决定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的。1954年,在相应的法律手续完成后,克里米亚作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的贺礼,正式划归乌克兰,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州变成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当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并没有引起俄罗斯人的明显反对,一是因为领土变更发生在强盛时期的苏联国内,是“自家”的事;二是因为俄罗斯在苏联占据特殊地位,“划归”事件并未触及到俄罗斯的根本利益。

不过,随着苏联解体,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俄罗斯人开始懊悔不已。失去克里米亚,意味着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将退回到300年前,这对其战略利益堪称重大打击。而且由于在斯大林时期,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被大量迁走,当地俄罗斯族居民已占多数,加之克里米亚工业相对发达,因此无论从民族感情还是经济利益考虑,俄罗斯都不会轻易抛弃克里米亚。实际上,直到今日,一些俄罗斯高官仍屡屡放言要收回克里米亚。如今,乌克兰局势动荡,克里米亚将向何处去,俄罗斯又会如何应对,都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3日—9日《世界新闻报》

链接二:俄维护核心利益当机立断

孙壮志

 

乌克兰危机近日逐步升级,美国一再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出兵,但俄罗斯依然强硬。俄明白,在目前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之下出兵应该是最后的选择,后果可能造成与乌克兰正面军事冲突,导致乌克兰的四分五裂,而俄与西方的关系也将面临比2008年与格鲁吉亚“五日战争”时更为严峻的状况,但俄也明白,只有这么做才能坚守本国战略利益底线。

在此次危机中,俄出兵保护自己的基地和公民,有过去签署的协议作为依据,有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作为“内应”,师出有名;而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临时政府刚组成,合法性不足,乌国内百废待兴,美欧还要筹措巨款帮助稳住政权根基。俄的动作让西方和临时政府措手不及。

当然,俄不会拒绝与美欧以及乌克兰当政力量的谈判,制造如此大的声势就是想逼对方作出实际承诺,尊重俄现实和长期利益。2008年8月俄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军事回击,让西方记忆犹新,因此没有任何一方敢轻视俄方维护利益的决心。

国际政治常常是围绕利益的游戏,能否维护和巩固自身利益,首先靠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其次还需把控局面的能力,能及时应对突发危机和挑战。大国之间的博弈,挑战对方核心利益的举动往往通过弱小“盟友”去实现,会给对方制造一个巨大难题,如果反击,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如果妥协,战略上就棋输一着,利益会受到蚕食,也会“鼓励”更多“小国”、“弱国”挑战自身权威。俄罗斯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方式,确有独到之处。这也说明,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仅有硬实力还不够,还要有快速反应的机制以及过人的勇气、坚定的决心和高超的策略。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3日《环球时报》)

链接三:“新冷战”还是“再平衡”

沈丁立

3月16日,克里米亚将就是否脱离乌克兰并加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民公投。尽管基辅方面已否决克里米亚议会的公投决定,尽管美欧也已摆出制裁这次公投的后台俄罗斯的姿态,但克里米亚公投已难以阻挡。莫斯科已明确表示将尊重克里米亚人的决定。日前,俄罗斯议会已开始修改法律,为迎接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进行准备。

俄罗斯为克里米亚公投“背书”,有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但西方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也与其一贯宣扬的民族自决原则相悖。面对普京的强硬姿态,西方将被迫看到克里米亚独立成为现实。事实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之日,西方也曾无奈面对俄罗斯对格鲁吉亚一部分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的军事干预,理由与这次如出一辙,即保护俄罗斯境外的侨民。其实,西方在不久前也以武力手段干预前南斯拉夫联盟,并为科索沃独立保驾护航,因此在这次批评普京政府的时候,其底气并不充足。

上次,俄罗斯向格鲁吉亚派出了军队,美国等西方国家除了动口并无实质性反应。相反,仅隔一两年时间,在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美俄关系就进入了“再启动”的新阶段。美国虽不至于承认新独立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但也没有把它当作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根本障碍。这次也一样,美国和欧盟同样不会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但它们因此与俄罗斯僵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更何况,既然西方当年不敢武装支持格鲁吉亚对抗俄罗斯,如今怎么又会武装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在基辅以及克里米亚如此剑拔弩张,或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逾20年之未有,但其本质已不再是冷战时代的政治与军事对峙。冷战的标志,是美苏互相诋毁对方的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这种对抗甚至不时以“热战”的方式体现。但在当前,美俄以这种方式进行对抗的可能性已大为削弱,至少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在意识形态上并不排斥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目前也绝无以军事手段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无论俄罗斯如何介入格鲁吉亚或乌克兰的分裂,美俄关系都不可能回到经典意义上的冷战。

美俄当前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博弈的实质,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另一个前超级大国在地缘战略上的经典竞争。

乌克兰危机引发俄西之间对峙有着深刻的背景,是“事出有因”、“偶然中的必然”。自冷战结束以来,美欧打破不过奥德河的“君子协议”,挟“取胜”冷战的余勇,以欧盟与北约扩展为名,强行在中东欧攻城掠寨,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乌克兰,无论是2004年的“橙色革命”还是当下,西方机关算尽、步步紧逼。俄罗斯无论出于正常的安全需求还是残留的帝国文化,都无法容忍美国和西欧的无休止挤压。这次,借亚努科维奇被不正当推翻为契机,俄罗斯乐见克里米亚“回归”,表面上美俄有重回冷战之嫌,但很可能这一事件将给予华盛顿与莫斯科再平衡关系的契机,美俄关系与欧俄关系将因此走向稳定。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13日《文汇报》)

    链接四:美俄就军事行动合法性针锋相对

毕家玮

3月6日,欧盟通过了冷战结束后的首个多级制裁计划,计划称,如果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不作出让步,莫斯科方面将受到入境限制、银行开户限制,最极端的境况下还会受到经济制裁。

与此同时,美国白宫宣布,将对“威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俄罗斯人与克里米亚人实施签证制裁。此外,奥巴马总统还签署行政令,下令“对破坏乌克兰民主程序或机构活动负责的个人与组织”实施制裁。

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局势表示不满。美国国务卿克里3月2日对俄罗斯发出警告,称美国将联合盟友对俄罗斯采取禁发签证、冻结资产和经贸制裁等措施,甚至威胁要将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

美国官员透露,美国政府在考虑最快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美国国会成员也表示,他们准备提出能够实施制裁的法案。

俄出兵行动在国际法上被认可

2月底,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议会罢免,然而2月28日在顿河畔罗斯托夫记者会上,亚努科维奇称他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被迫离开乌克兰的,还称自己依旧是合法当选的总统。俄罗斯认为,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令人质疑。3月1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向俄求援。当日,俄联邦委员会批准出兵该地区。这一军事行动顿时引起国际舆论哗然。

对于此次出兵行动,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4日表示,俄罗斯保留动用“一切手段”保卫在乌克兰俄罗斯公民的权利。他说,乌克兰与基辅发生的事情,整体上来说就是违宪、武装夺权的政变行为。虽然乌克兰议会是合法的,但是代理总统不合法,亚努科维奇仍然是乌克兰的唯一合法总统。

3月8日,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乌克兰政府系统重启还没有结束”,“新政权的独立性目前难以判断”。普京政府反复声明出兵并未违反国际法,并称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而一般的国际法观点认为,支援被承认的政府当局是正当的,并且如果可以证明有其他国家鼓励或指挥叛乱者的颠覆活动,其军事行动的正当性将被进一步加强。

3月3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了公开会议。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会上指出,该国是应乌克兰合法当局的请求、为了保卫居住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的人权而向乌克兰派兵的,派兵直到该国社会及政治局势恢复正常。

丘尔金同时向安理会展示了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致普京的一封信,信中请求俄罗斯出兵。丘尔金引述了这封信:“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先生派遣俄罗斯武装部队,保卫乌克兰人民,重建合法性、和平、法律与秩序。亚努科维奇,2014年3月1日。”

由于俄罗斯不承认乌克兰议会的选举结果,并坚持亚努科维奇总统地位的合法性,因此可以认为亚努科维奇的请求是代表乌克兰合法政府提出的,俄罗斯完全可以在这一情况下出兵维持乌克兰局势。特别是乌克兰局势已经对其境内的俄罗斯公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威胁,这种保护行为在国际法上也是被认可的。

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

3月1日晚,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批准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使用俄罗斯武装部队的请求,紧接着,奥巴马与普京进行了90分钟的通话。奥巴马称俄罗斯此项决议侵犯了乌克兰主权,违反了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1997俄乌基地租借协议和1994的布达佩斯备忘录。

奥巴马警告普京,俄罗斯或将为此面临政治经济孤立,呼吁普京把军队撤回克里米亚基地,跟乌克兰新政府展开对话。普京则称俄罗斯对保护在乌克兰公民安全事务上的决心“坚定”,指责美国和西方社会插手。对于奥巴马担忧俄对乌克兰动武,普京回应说,基辅现当局支持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在犯罪和挑衅,对俄公民及乌克兰爱国者构成了威胁。为防暴力蔓延,俄有权保卫自身利益。

3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总统就乌克兰局势进行了通话。他保证,美国将完成北约组织成员国的义务并保障波罗的海三国的安全。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依据的是《联合国宪章》。宪章第2条第4款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宪章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该条款被上升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并且对国际社会所有国家都有拘束力。

在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中,该条款又被作出了更为系统的分析,包括:侵略战争构成破坏和平罪,在国际法上须负责任;国家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以侵犯现有的疆界(包括界线和停火线),或使用威胁或武力以解决国际争端;国家不得使用武力剥夺人民的自决权和独立权等。

与此同时,国家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国家固有的独立自主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和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原则的体现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条件。

互不侵犯也是现代国际法公认的原则,并由联合国宪章的条款加以规定,联合国宪章禁止在国际关系中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此外,互不干涉内政,指的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干涉属于他国国内的事务,这一原则也被载入了联合国宪章,在许多国际条约中都得到了确认。由此看来,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不无道理。

美俄对同一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判断结论大相径庭,看似矛盾,还都解释得通,这实际上都是由国际法的特性造成的。国际法不是一个专门的部门法,它是非常碎片化的法律,并且国际法本身不成体系,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解释国际法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备忘录并非正式条约效力存疑

奥巴马总统提到的1994的布达佩斯备忘录,涉及到所谓的俄美安全保证。但是对于该备忘录的效力认识存在一些误解。

由于苏联解体后在乌克兰遗留了大量武器,使乌克兰一度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拥有核武的国家。为解决武器问题,1994年12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库奇马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署了一份名为《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文件。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是由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签署的一份备忘录形式的外交文件。

这份备忘录主要关注乌克兰无核化,以及“尊重乌克兰现有领土的独立和主权”、“避免使用武力等方式威胁乌克兰”,一方面说明了俄罗斯、美国和英国将作为乌克兰主权和安全的担保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俄军一旦侵犯乌克兰,美英将不会袖手旁观。

但是,仅从《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还不能完全认定俄罗斯此次出兵是违反国际法的。其原因在于,所谓备忘录是指双方或多方沟通问题时,记录过程、事实或者陈述某个立场或观点的文书。甚至在某些比较简陋的情况下,它就是记录在白纸上面的、没有签名、没有盖章的一种书面的文件。

但该备忘录并非是正式条约,而是一份外交文件且未有其他先例,合法性问题非常复杂。该条约在国际法规定下建构,但并不代表要强制执行,对于其是否能被认定属于国际法仍然存在争议。因此俄罗斯的出兵行动不能仅从这一点就认定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3月13日《法制日报》)

链接五:乌现政府合法性成美俄博弈焦点

夏晓阳

由于美俄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相去甚远,美俄元首两次通话和外长的几次接触都无果而终。在此形势下,俄进一步扩大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包括设在当地的乌克兰导弹基地,而美欧则声称将对俄实施多项制裁。与此同时,多艘美国军舰向黑海靠近,双方大有一副要摊牌的架势。此间专家指出,尽管美俄之间一再表现出剑拔驽张的态势,但双方并没有放弃外交解决的努力,这些动作仍是为加强各自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展开的博弈。

美国国务卿克里本月7日向俄方提交了解决乌危机的建议信,但遭到俄方拒绝,认为这是以非法的乌克兰临时政府为基础的框架,而俄方认为亚努科维奇仍是乌克兰合法总统。俄外长拉夫罗夫称,美方的建议将“由政变引发的局势作为出发点”,俄方认为这一想法“不合适”。“坦率讲,这引起我们不少疑问”,“所有内容都以俄乌之间似乎存在冲突以及承认既成事实为依据”。拉夫罗夫10日表示,俄方准备提出“考虑到全体乌克兰民众利益”的新解决方案。美俄两国外长原定10日在莫斯科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晤,但最终由于美方拒绝而取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10日称,俄方拒绝与乌克兰临时政府对话,显示其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态度“并不认真”。“我们只有看到充分证据证明俄方准备好谈美方的建议”,克里才会与拉夫罗夫会面。

从上述美俄双方的交手中不难看出,目前双方的根本分歧点就在于乌克兰现政府的合法性,而在基辅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乌克兰未来的走向。美坚定地支持乌克兰临时政府,认为这是由代表民意的乌克兰议会作出的决定,因此具有“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对美欧来说,只有在乌克兰重新确立一个亲西方的政府,才能防止其滑入俄罗斯的控制。在这个问题上,美欧不会轻易让步。但俄罗斯认为,俄不可能与一个由美欧扶持起来的乌“傀儡”政府接触和谈判,否则俄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尽管俄尚未透露其将提出的”新方案”的具体内容,但相信取消临时政府合法性将是其中关键的一条。美俄目前都没有退路,无论谁在关键问题上让步,都将使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尽失,留给双方的选择只有放手一搏。

克里米亚即将于16日举行公投,这将成为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争斗中的一个分水岭。尽管美欧一再强调公投违背乌克兰宪法,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尚无力阻止这一进程。如果公投的结果是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则无疑将使乌克兰局势进一步紧张,而美欧与俄未来的较量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26期,摘自2014年3月12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