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升级的中国东盟关系迎开局之年/罗传钰博士

【灼见】再升级的中国东盟关系迎开局之年/罗传钰博士

2021年,久未受控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并未阻止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脚步,“唇齿相依”的双方互助共建,在政策沟通、经贸往来、抗疫合作等各方面大放异彩。当2022年的新年钟声刚敲响,满载800多吨、货值达1000多万美元的列车就已在凌晨发车,从中国南宁国际铁路港开赴越南河内,成为RCEP协定生效后中国首趟开往RCEP成员国的国际货运班列。这也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双方迎来了总体关系与经贸合作再升级下的良好开局。

战略互信长期问题

在这一关系的开局之年,战略互信做为双方未来关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被视为关系发展中最具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战略互信的前提,是彼此的尊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特别峰会的讲话中,用了“四个坚定不移”和“三个支持”来表达中国对东盟的重视。而中国对东盟“印太展望”的表态与评价,说明中国对东盟在该地区中心地位有着一贯的清醒认识,也希望东盟在地区稳定上能独立自主地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互信的基础,是彼此的认同。由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至上和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紧张关系”,而东南亚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治理表现,说明该区域国家都存在着与中国相类似的亚洲价值观,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寻求与东盟国家的认同,共同探讨如何夯实权利、互惠等规则基础,以此回应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分强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战略互信的落点,是彼此的诉求。毫无疑问,四边安全对话(Quad)、三边安全协议(AUKUS)以及大国竞争加剧,都给双方的战略互信建设带来了更多挑战。故维护南海在内的地区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双方坚守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经贸合作升级之年

从2020年疫情开始时双方开展的“云外交”,到2021年下半年东盟各国外长受邀来华会晤,这充分说明高层沟通不仅顺畅,还互动频繁,这些会晤达成的多项成果更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合作打下了基础。

政治互信的加强离不开经贸合作的良性互动。务实、互利更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核心。东盟共同体在2015年底宣布正式建成之时,规划了10年时间以在2025年实现政治凝聚力强、经济一体化、社会文化和谐稳定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多项合作规划也基于这一时间点。虽然抗疫依然是2022年绕不开的主题之一,但面对2025这一重要节点,复苏更需要我们加快努力的步伐。

一方面,中国可以借助国内“十四五”规划和经济增长的势头,以及扩展双边合作渠道等方式,更好地为《东盟全面复苏框架》提供了可信赖的力量。如,同样在1月1日生效的“中国—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是疫情暴发后中国商签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最不发达国家商签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更是第一个将“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独立设章的自贸协定。这体现了中国坚定加快地区互利共赢的决心。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的协定较为庞杂,原有双边合作框架如自由贸易协定或未失效或继续更新,中国—东盟自贸区、RCEP和CPTTP等多边合作框架也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如此产生的“面条碗效应”(Spaghetti bowl)可能会导致中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在遇到相关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由此产生的政策、法律冲突也会引发一定的风险。

因而已批准RCEP的国家之间应继续坚持开放的态度和主张,鼓励各方企业、商会、社团等针对相关内容开展细化工作开展探讨,合作形成各国认同的具体操作方案,以此发挥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打消未批准国家的现有顾虑,合力推动其尽早完成国内批准程序。

孔子云:“三十而立”。经过时间考验,已然“患难见真情”的中国东盟双方,势必愈发成熟,以2022为新起点,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