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野双方签订了解备忘录,至少达致局部的“政治停火”,避免更进一步的政治恶战,这本来应该是好事,但是,这种做法,也许又触动某些人的“乳酪”,反对声音也不少,民间也有很多舆论指责希盟向利益低头。
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真是陷入死胡同里,许多人在大力“谴责”时,其实忽略了我们政治版图在第14届大选希盟上台执政后,就进入新的“打破平衡”,或者可以说是“重新洗牌”。
虽然希盟政府很短命,但是,就在那短短的22个月内,各主要政党内部都出现“权力重组”,向来强大团结的巫统出现多个派系,巫统失去执政权也导致传统支持者心生危机感;再后来当希盟失去执政权,更导致相关政党内部出现分裂之像。
我个人认为,“没有强大执政力量”,也就是“没有绝对多数议席执政”,是政治恶斗的主要原因,由此导生出“跳槽”、“背叛”、“为了当官与政敌结盟”、“为了执政出卖原则”等等现象及舆论恶评,不论是哪一个政党,都同样面对舆论指责。
巫统为了未来的“巩固执政”,是否要考虑跟土著团党或人民公正党合作?同样的,希盟为了获得执政机会,是否要考虑跟巫统或是曾经的叛徒合作?
所有有势力的政党都陷入“民意”的“道德桎梏”里,大家都知道结盟是有最佳途径,可是,因为过去的恶劣关系让彼此都没有转圜余地,即使政治人物想得通,领袖们敢于打破禁忌,人民和支持者却接受不了。
表面和谐心理抗拒
以巫统和伊斯兰党及土团党的结盟关系来看,三党有很多基层和领袖,心理上也是很抗拒的,只是迫不得已维持表面和谐罢了。这三党实际上是,谁都想吃掉谁以让自己坐大。
ADVERTISEMENT
希盟方面,民主行动党和公正党只要释放出要跟巫统合作的意思,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被选民骂得狗血淋头,曾经跟敦马哈迪医生合作的做法更是被批判成几乎等同“汉奸”,有些选民是宁愿希盟永远在野,也不能接受跟“魔鬼”合作寻求执政机会。
在这种情势下,所有政党都在缠斗,部长们穷于应付政敌攻坚,哪有心思为民服务呢?所以,在“弱势执政”的情势下,执政联盟与反对党签署“跨党派合作备忘录”,有助于缓解政治恶斗导致民心对政府生厌,可以帮助政府更有效率落实抗疫政策,而且,也缓解国内的消极情绪,反对者应该承认其中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