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来源:游无穷 作者:远方青木
随着解放军的入驻,人民币也跟着进入了上海,以10万金圆券换1人民币的价格进行兑换。
同时,解放军宣布人民币可以和银元进行互相兑换,按1块银元兑1000人民币来定价,并鼓励民众拿银元来兑换人民币。
用银元去换纸币?去年八月底蒋经国刚玩过这一套,共产党又要来玩一遍?
上海大量的投机分子,迅速的抢购银元,把手中的金圆券全部兑换成了人民币,然后全部兑换成了银元。
上海人民政府投放了10万块银元进入市场,连个水花都没看到就没了,被迅速的抢购一空。
看到人民政府拿不出银元了,愿意用人民币的上海市民越来越少,选择银元交易的人越来越多。
而上海市民去年刚被蒋经国咬了一口狠的,有心理阴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大陆的金银基本都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了,人民政府手里确实没有足够的金银,怎么办?
没关系,现代货币的初始信用本来就不是建立在金银之上,而是来源于枪杆子。
1949年6月10日,上海政府发动银元之战,查封金银投机大本营,逮捕投机首恶分子250名。
第二天,银元价格就从2000元跌到了1200元,物价也跟着普跌。
强制百姓使用人民币,很简单,并不难,纯粹靠枪杆子就可以了。
当年蒋经国推广金圆券的时候,难度其实要比推广人民币大多了,不也推广成功了?
但靠枪杆子这一套,没办法稳定基本民生物资的价格,蒋经国就在这一点上失败了。
在银元之战失败后,上海的投机分子瞄准了两白一黑,也就是粮食、棉纱和煤炭。
并不是多么效忠国民政府,愿意当党国先锋来对付共产党,他们这些投机者纯粹就只是想赚钱而已。
11年的历史表明,物资价格必涨,不管怎么搞都已经会涨,而且是大涨特涨,谁囤积物资谁发财。
傻乎乎听信政府持有货币,放弃囤积物资的,早就亏的上街当乞丐去了。
人民币一定会超发,上海物价一定会涨,投资囤积物资一定稳赚不亏。
1949年6月23日到7月21日,一个月之内上海米价上涨4倍,棉纱上涨1.2倍,物价出现了暴涨的苗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对政府多有怨言。
1949年7月,党中央派陈云同志到上海调查研究,制定对策。
陈云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上海的所有投机客,杀的他们胆寒,让他们永远不敢挑战解放区的物价。
管控物价,用枪是没用的,蒋经国的遭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陈云也没打算用枪。
陈云调出了人民银行的发行数据,计算出了市场上人民币的极限流通量,然后陈云计算了自己从全国所有解放区能调集的物资总量。
发动极限能力的话,最多可以调集50亿斤商品粮和全国一半产量的棉纱。
陈云据此计算出一个结果,只要总体物价水平在7月底的基础上再上涨2.2倍以上,那么哪怕所有的流通货币都拿出来,也不足以买下自己手中的物资。
至10月底,陈云已经秘密在上海周边城市调集了大量的棉纱。
但在大量物资到位的同时,上海的国营商店并没有大量释放物资,反而默默的看着黑市价格狂涨不止。
至11月20日,米价又涨3倍,纱价涨3.8倍,布价涨3.5倍。黑市的物价已经上涨到了陈云当初预定的价格。
1949年11月20日,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的国营机构,统一提高自己的棉纱挂牌价,并逐日提高,到24日和黑市价格持平。
共产党果然撑不住了,手里果然没物资了,后面价格必然还要涨。
于是大量的投机分子把国营商店给围住了,放多少货他们就吃多少,有的投机分子甚至借月息100%的高利贷来投机。
因为这一幕简直太熟悉了,以前见过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后面马上就是一个月几十倍的暴涨,一年可以涨几万倍,月息100%连毛毛雨都不算。
1949年11月25日,陈云骤然加大了棉纱物资的抛售量,并开始逐渐降低挂牌价。
开始的时候,是国营商店放多少货,投机商就买多少,买到你没货为止。
而现在,是投机商有多少钱,国营商店就放多少货,放到你吃不下为止。
很快,各地国营商店的棉纱堆积如山,没有人愿意再买了。
面对压倒性的物资力量,投机商绝望了,面对节节下跌的价格,他们不得不抛售自己手中的棉纱。
抛风一起,棉纱价格瞬间雪崩,上海的棉纱价格一日之内跌了一半,投机商血本无归。
同时,陈云下令所有国有企业的钱一律存入银行,而银行不得向任何私营企业贷款,把市面上的货币尽可能的收回银行。
棉纱之战,人民政府大获全胜,不仅狠狠的打击了炒作之风,还赚到了一大笔钱,打了一个开门红。
但粮食领域的投机客并没有收手,还心存幻想,负隅顽抗。
12月,陈云下令从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在上海周边秘密囤积,数量达到了十几亿斤,还有30多亿斤待命。
当天,陈云用火车皮把大量的粮食,源源不断的拉进了上海,引发市民围观。

然后陈云在报纸放言,一亿斤粮食已经运抵上海,隔空警告投机分子。

陈云是虚张声势么?很多投机分子是这么认为的,于是更加迅速的买进。
但实际还真不是,陈云当时暗中调集粮食的实际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几亿斤,这么多粮食上海一年半都吃不完,就等着坑那些铁杆投机客呢。
陈云高位出货,源源不断的粮食终于把粮价给砸趴了,上海的粮价一日崩盘。
打击煤炭投机的情况,手段也差不多类似,用天量的物资硬生生的把价格给砸下去。
此役过后,上海、天津许多投机商纷纷跳楼自杀,大量私营批发商、私人钱庄倒闭,再也没有人敢炒作物价了。
陈云能赢,是因为手里的底牌太强了,即便上海的投机客拿到了所有的流通货币,也只能勉强把陈云手中的物资给吃下来而已,陈云不可能输。
但投机客有本事把全国所有的流通货币都拿到么?不可能的,谁都不可能有这个本事从民间搜集到所有的流通货币,而且所有的国有银行也在收缩银根,只收钱,不贷款。
所以投机客必输,而且输的心服口服,没资格有任何不满。
当货币的数量远远超过物资时,物价必涨,蒋经国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阻挡这一大势。
当货币的数量没有超过物资时,物价必跌,陈云只要略施小计,就能让全国投机客纷纷破产。
现在就可以回答开头的那个问题了,为何2008年至今全球发行了那么多货币,但主要经济体都没有出现恶性通胀?甚至很多国家还在通缩,物价在不断的下跌。
因为08年金融危机至今,全球始终处于物资过剩的状态。
如果不是因为发那么多货币,物价早就雪崩了,能腰斩再腰斩,工厂倒闭工人失业,陷入彻底的经济大萧条。
不信你去囤积一次电视机试试看?你要是能把电视机的价格拉升一倍以上,你不仅不会被当成投机分子惩处,反而会被当成对中国经济有大贡献的功勋之臣上台领奖。
当然,前提是你不会被中国工厂里的电视机给砸死,你得吃得下这么多货。
中国目前完全不缺工业品,甚至每天都在头疼工业品的销量,总是在发愁怎么卖。
所以无论发行多少人民币,工业品的价格,都像钉子一样被钉在了地上,涨不起来,也不可能涨起来。
为了对冲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维持工业品不跌价,全球各国都在拼命的发行货币。
发行如此之多的货币,工业品的价格确实保住了,但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风险。
众所周知,工业品的产量是可以无限提升的,以中国的实力,只要有需求存在,电视机、衣服这种东西的产量提升个几十倍都轻轻松松。
比如说粮食,受限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总产量是固定的,没有办法随着需求来提升。
这东西和房价还不一样,只要形势确实需要,住宅用地还是有能力增加的,但粮食的产量是真的没办法增加。
所以08年至今,中国所有控不住的物价案例,都集中在农产品领域,比如蒜你狠,比如糖太宗,比如豆你玩。
根据货币和物资的经济原理,粮价是控不住的,必涨,货币足以把所有的粮食买下来,人民政府是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换回货币的。
但粮食这东西还有一个特征,难以储存,居民购买之后很容易腐坏,并且人民需求量有限。
三天不吃饭你确实受不了,但我给你三天的饭,你也不可能一口气吃下去。
只要把粮食供应维持在一定的安全线之上,不让粮食出现任何的短缺行为,那投机客就炒不起来。
所以,明明中国现在的粮食供应那么充沛,前一段时间中央还在号召全国人民节约粮食。
很多人一头雾水,粮食那么便宜,超市里粮食那么多,为啥还要这么郑重的号召节约粮食,难道没粮了么?
中国不仅有粮,还有很多粮,这么做只是为了以防万一而已,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隐患,力求自身无懈可击。
而且,中国的主粮实行国家管控政策,根本就没给投机客留下任何空间,投机客能碰一碰的也就是农副产品。
国家搞经济,那和做生意不一样,做生意5成胜率就敢干,甚至更低都可以。但国家出手没有99%胜率这一说,一直都在追求100%的胜率。
陈云用了几亿斤粮食就打垮了上海的投机客,但是他实际调集到上海门口仓库的就有十几亿斤之多,准备好的潜在极限调动量为50亿斤,保守的不能再保守。
这才叫万无一失,这才叫出手必胜,国家搞经济其实都这样。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的物价出现失控现象,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工业品一直在跌价,农业品的价格也都在正常合理的市场波动范围内,和那种动辄几十倍几万倍的恶性通胀完全是两码事。
国家治理经济,比你想象的要保守的多,所以你和我只要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毕竟中国政府的型号全球知名,是保姆型。
既然外面有人帮我们遮风挡雨,那我们何必瞎操心呢,不如在家里享受岁月静好。